在中生代漫长的岁月里,当人类的远祖还怅缩在丛林中时,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却在生机盎然的地球上称霸了1亿年之久,威风凛凛的翼龙,展开它那6米多长的巨翅,翱翔在天地之间;貌似鲸鱼的扁蜿龙,悠闲自在地巡弋在黑沉沉的大海之中;陆地上的巨足恐龙,则成群结队地出没于密林深处,嬉戏于山水之间。没有任何生灵堪与恐龙匹敌,它们俨然成了地球的主宰。
然而,在6500万年前,兴旺发达,不可一世的恐龙王朝却一下子销声匿迹了。
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神奇般地灭绝了呢?这个极富魅力的自然之谜,总是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和诗意的遐想,百多年来各种假说,争论不休。有的说,恐龙兴盛时,气候温热,植物繁茂,后来气候骤冷,植物匮乏,恐龙饿死了;有的说,当时哺乳动物已经出世,把恐龙的蛋吃掉了,从而使其断子绝孙,还有的说,当时某种宇宙线强烈地照射在地球上,恐龙的生理机能难以适应而灭绝了等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广泛渗透,关于恐龙灭绝的新见解应运而生,科学家们绞尽删于,为解开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了新途径。
197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克雷学校的阿尔瓦雷斯及其同事,提出了目前较流行的小行星光临地球使恐龙灭绝的“碰撞说”。他们利用中子放射法,分析了意大利、丹麦、西班牙和新西兰某些粘土层,发现其中金属铱的含量有突然增高的现象。铱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小行星和陨石等地外物质中的含量比起地壳丰富得多。通过对化石绝对年龄的测定,发现该铱层沉积的年代恰巧与恐龙灭绝的年代吻合。因此,阿尔瓦雷斯等人认为,小行星与地球的相撞,是造成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原因,他们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恐龙世家覆灭的惨景,
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在轨道上和地球邂逅,在地球引力场的作用下,以极快的速度冲入大气层。几秒钟后,一阵可怕的声震横扫了地面,大批生物随即死去。接踵而来的是碰撞产生的高温使小行星和地面岩石,化为大量粉末,直冲云霄,3—5年间滞留在平流层,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尘雾,由于这种尘埃的存在,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障碍,草木成片枯萎,地球上生态系统为主崩溃,食草恐龙食肉恐龙相继在饥寒交迫中病饿死去。
但是,“碰撞说”也遇到明显的诘难,既然有小行星碰撞地面,那么陨坑何在?1981年,美国和墨西哥两位地球物理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进行物理测量时,在地下一公里深处晚白垩纪的海相沉积中,发现了一个直径达60公里的圆形构造,围绕着它,还有一个直径为180公里的环形构造。他们认为,这正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留下的痕迹。
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斯和奥基弗博士在“碰撞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距今6500万年绝迹的恐龙,是由于巨型陨石落入海洋,卷起冲天海浪的结果。他们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后认为,这颗巨型陨石直径约达11公里,以每秒40公里的高速落入深6400米的海洋中,4秒钟后,出现了直径40公里,深30公里的坑。海水成了高温水蒸汽,这股蒸汽柱直径达48公里,高40公里,与此同时,陨石气化,形成的微尘漂向全球。这一瞬间出现的大坑,形成了高达5公里的巨浪,27小时便席卷了整个地球,为此,极地的冰雪融化,巨浪冲走了恐龙赖以生存的植物,或把它们埋入泥沙之中,恐龙便面临了灭顶之灾。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肯尼思·苏也基本赞同“碰撞说”,但他认为,恐龙实际上是被毒死的。他假定在6500万年前,坠落地球大洋中的不是一颗陨石,而是一颗彗星。由于彗星中富含氰化钾,这种毒性物质使处于食物链始端的浮游生物首先遭殃,最终导致食物链中断,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灾难。(www.xing528.com)
在众说纷纭的恐龙灭绝假说中,“气候变迁说”是一种较有说服力的假说,即认为气候的变迁很可能是恐龙灭绝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代古气候学上有一个重要结论,认为地球诞生以来气候的演变的基本形式,是冰期与非冰期的交替出现。它们更替的顺序是,震且纪冰期,寒武纪温暖期、奥陶纪冰期、泥盆纪温暖期,石炭一二迭纪冰期、中生代(包括三迭纪、侏罗纪,白亚纪)温暖期,第四纪冰期。尽管在白垩纪的地质纪录中没生过任何冰川的迹象,但是在白垩纪晚期,整个地球上发生了广泛的寒冷。
我们知道,中生代时,四季皆春,气候温暖,河流纵横。林木苍翠,是恐龙生息繁衍的“黄金时代”,因而衍生出种属众多,形态各异的恐龙类,它们占据了广泛的生存空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气候由温暖向寒冷过渡,那些习惯栖息于热带气候不境的恐龙,在寒冷的笼罩下,无力抵抗和适应这样的变化,而恒温动物哺乳类却日益强大,因此恐龙不得不节节败北,最终退出生物界。
那么,这种异常的寒冷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离太阳系100光年以内,有一颗相当于10个太阳集中在一起的庞大星体,突然出现显耀的光辉,随即殒灭,这就是“超新星爆炸”爆炸时,释放出相当10万个1000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同时以巨大的规模发射宇宙射线,而这种宇宙射线可能导致生命的毁灭。虽然,它的绝大部分被地表上空的臭氧层和电离层所吸收,但毕竟给气候带来了严峻后果。空气中的水蒸汽被置换到上面的大气层中,凝结成冰晶云,象屏蔽一样,阻挡了太阳的辐射热,致使地球本不温暖适宜的气候变得奇异的寒冷。
可是,这种“超新星爆炸”的解释也有一个问题:究竟超新星期日爆炸对地球有多少影响?为什么现存的爬行动物,如鳄、眠鳖,蜥蝎却能逃避寒冷的袭击?
于是,又有人试图用“大陆漂移说”来解答恐龙灭绝之迷。这种学说认为,在恐龙活跃的时代,地球与今天的模样相同。当时地球上只有唯一一块,叫泛古陆,它包括南北两大块,这两块古陆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河流交错,沼泽遍布,植物繁盛,它们成了恐龙休养生息的“理想乐园”。但到了侏罗纪从三迭纪末期即已开始缓慢割裂的两块古陆,更加剧烈地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大陆板块的离合状况。由于大陆漂移,地球构造运动加剧,火山连绵不断喷发,气候骤然变冷,植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花植物日渐增多,而有花植物并不是恐龙的理想食物,恐龙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最终灭绝。
关于恐龙灭绝的学说,迄今已不下几十种,但每一种说法,都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看来,恐龙灭绝之争真正水落石出,还要假以时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