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专程前往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祝贺一个名叫马泰伊·加斯帕尔的婴儿诞生,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宣布了这位婴儿是当今地球上第50亿个居民。人们在庆贺世界人口超过五十亿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考虑着另一个问题,面临世界人口急剧地增长,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据统计,大战后大约40年左右的时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如此推算下去,再过700多年,地球上人口可达千万亿的天文数字,那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住满人,每人只能占有不到0.3平方米——还不足一张报纸的大小,“人满为患”的忧虑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聚集在罗马猞猁科学院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他们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一文提出了由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有限必须限制人口的增长这一严肃的问题。然而,对这一报告持不同见解的另外一些学者如朱利安·林肯·西蒙在1981年发表了《最后的资源》一书,抨击了所谓悲观者的论调,认为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资源没有尽头,对地球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抱有极为乐观的态度。两种意见,泾渭分明,他们之间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因此,对于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要获得一个确切的答案,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不仅提供着空间,还提供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要获得粮食。科学家们通常认为,地球上的植物每年能够产生165×1016千克物质,折合成能量为660×1015大卡,假如每人每天需要2500大卡(而发达国家已普遍超过了3000大卡)的话,50亿人一年要消耗45.6×1014大卡,大约占植物总产量的0.6%多一点。但是,地球上的植物不能全部供人类食用,可供食用的植物仅占全部植物的1%左右,因此我国的尚玉昌等学者认为,地球大约只能承受70~80亿人的生存。对于这一估计,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生产量,所以地球可供养的人口远远超过此数。但是反驳者列举出一些事实证明,要使农业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是不现实的,例如我国在唐宋时期粮食亩产已达700余斤,时隔千余年,尽管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粮食亩产的提高是有限的。今后,世界粮食的产量充其量不过只能提高到今日的4~8倍,而且没有多大的把握。(www.xing528.com)
那么,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否可以从扩大耕地中来寻找出路呢?美国的Colin认为全球可供农业利用的土地达107亿公顷,按目前美国的水平,供养一个人需要0.2公顷的耕地,因此,他得出了一个极为乐观的数字:地球可供养470亿人口。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张善余认为美国学者提出时470亿公顷的数字明显地被夸大了,它超过了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的6.6倍。而且他们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的非农业用地也会剧增,到22世纪初,建造房舍,道路、工厂等非农业用地可达人类居住总面积的30%。实际上,即使地球上耕地面积再扩大一倍,如果都要使农业生产力达到目前美国的水平,显然也是非常艰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对世界上可利用的耕地面积的估计是32亿公顷,并认为每人平均应占有0.4~0.9公顷,按这样推算,世界人口只能在100亿以下。
就以粮食和耕地这两项因素来估算地球能供养多少人,已经出现了大相径庭的结论,何况影响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是多方面的;水、空气、森林、矿物、能源……例如我国一些科学家认为,就粮食而言,中国的人口应不超过12.6亿;就肉类而言,则不能超过2.6亿;就土地资源而言,则不能超过10亿;就水资源而言,则不能超过4.5亿;就能源而言,则不能超过11.5亿。而我国的适度人口,则应权衡各个因素才能得出最后的绪论。同样,地球上的理想人口数也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确定。
此外,人类希望保持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也是研究世界上人口限度的一个可变因素。例如在我国,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无疑是建国以来的一个很大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平均营养标准还是较低,肉、蛋、糖、水果的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果饮食水平要达到目前美国和法国的标准的话,我国的理想人口应为6.8亿(见宋健:《从食品资源看我国现代化后所养育的最高人口数》)。因此,确定地球能供养的人口数,确实是一个令科学家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目前,许多人口经济学家认为:地球上的适度人口具有一定的弹性陡度,而且将随社会经济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应该在世界最高限度人口与最低限度人口之间,参照多个多变因子的影响后去寻找出一个最优抉择点。
这个问题尚未最后解决,但是严肃地科学地加以探讨,无疑是人类和世界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