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座名山——碣石山,自海上观望兀立眼前宛若一座航标,为航海的船只指点方向。古人还一直把它作为观海赋诗、抒发情怀的圣地,秦始皇、魏武帝、唐太宗都亲临此山,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碣石何在?众说纷纭,令人迷惑不已。
有人说它就是避暑圣地北戴河东北端,孤立海中的“鹰角石”此名系由它石骨嶙峋,峭壁如削,形如鹰立而得;又因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聚集其上,故别名称之“鸽子窝”。“鹰角石”旁边有一座“鹰角亭”,身居其下,抬眼望去,但见水天一色,沧沧茫茫。据说,毛泽东的著名诗讯《浪淘沙·北戴河》就是在此构思赋成的,其中有一名句:“惑:慧爱亘有遗篇”,此处“遗篇”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在北征乌桓(古代的族名)的途中,登临碣石山时留下的名篇《碣石篇》。
也有人说,碣石山在昌黎县,“碣石观海’还居昌黎十景之首呢!昌黎县的碣石山南距县城5公里,离渤海约15公里,它是这里蜿蜒数十里的群山之冠,海拔695米,其峰称作“恤台顶”,俗名“娘娘顶”。远望圆柱型山顶,犹如鹤立鸡群,格外醒目,将它作为航海标志可比海拔仅10多米的“鸽子窝”好上百倍在镌刻有“碧云峰”三个大字的山峰下,留有云峰寺的遗址,它始建于金天会15年,据县志记载,寺内有“昌黎之仙台顶,形如冢古碣石也的碑记,站在寺内,确有曹公当年‘观沧海’的深远意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www.xing528.com)
还有人说,碣石山另在别处,根据汉武帝刘彻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曾“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碣石”的记载,人们发现在天津以南,沿海经黄骅。海兴。无棣至老黄河口以北,数百里广阔的沿海平原上有两座孤山傲然挺立,一座叫大山,一座叫小山。大山位于山东无樟县城东北30公里处,是一座海拔62米被黄土覆盖着的火山锥;小山在大山西北,东距渤海23公里,是一座海拔30米的火山谁。大山古称“马谷山”,唐虞时号称“碣石”,它一直矗立海中作为渤海湾西南海域航行的标志。尽管当地人把马谷山称作“小碣石”,而把昌黎的碣石称为“大碣石”,但是,由于曹操讨伐乌桓时并未经过此地,因此,马谷山并非《碣石篇》中所指。
更有人说,碣石山已不复存在了,“碣石五百里沦入于海”。
天下何处觅碣石?难道只有曹公再世,才能解开这众说纷纭之谜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