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庐山揭秘:惊人真相!

庐山揭秘:惊人真相!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庐山素以挺拔奇秀著称于世。李四光提出的庐山第四纪冰川说,主要是从地貌和堆积两个方面来论证的。而且大量的泥砾堆积多分布在有枫当坡度的扇形地面上,这说明有急流作用,从而否定了李四光的庐山冰川说,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昔日庐山真面目”之争。李四光认为庐山广为分布的大小混杂。人们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发现更多新的,科学的,利于破案的“证据”,才能揭开昔日庐山的真面目。

庐山揭秘:惊人真相!

庐山素以挺拔奇秀著称于世。弥漫的云雾,隐现的峰峦,满山的晚岩,峭壁,清泉、飞瀑,苍松翠柏,还有凉爽宜人的气候,无不令人留恋忘返。它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关于它的许多难解之谜就更增加了它的魅力。其中最大的疑案还得算“第四纪冰川之谜”。

30年代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一批学生考察庐山时,宣布发现了第四纪的“古冰川遗迹”,并将许多侵蚀地形和“泥砾”堆积给予冰川成因的解释。他认为在300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庐山曾为冰川覆盖,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才消融掉,而冰川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特殊地貌形态却留了下来。

李四光提出的庐山第四纪冰川说,主要是从地貌和堆积两个方面来论证的。他在地貌上提出的证据有平底谷,U形谷、悬谷,雪坡和粒雪盆地。在堆积方面,他指出:庐山上下都堆积了大量的泥砾,这些堆积显示了冰川作用的特征。李四光的学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地处亚热带,海拔高度不过1500米的庐山,在200、300万年前真的是晶莹、寒冷,威严的冰雪世界吗?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争议。事实上,李四光的学说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怀疑和反对。1934年,在燕京大学执教的英国学者巴尔博针对李四光的论据指出些类似冰川的地形,既可能是流水侵蚀所成,也可能是山体原状,而王家坡U形谷的走向可能和基岩的构造作用有关。而且大量的泥砾堆积多分布在有枫当坡度的扇形地面上,这说明有急流作用,从而否定了李四光的庐山冰川说,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昔日庐山真面目”之争。

60年代初,黄培华再次对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提出质疑,他从庐山的堆积物,地貌,气候及古生物方面否定了庐山冰川说;支持冰川说的曹照恒,吴锡浩等则针锋相对,从相应的方面友驳了黄培华的观点。80年代初,持非冰川论观点的施雅风,黄培华等又进一步从冰川侵蚀形态、冰川堆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庐山第四纪冰川说加以否定。持冰川论观点的景才瑞,周慕林等人则从地貌、堆积,特别是冰川时空上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庐山冰川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反驳了非冰川论的观点。(www.xing528.com)

在具最新论据的争论中,持非冰川论观点的谢又予,崔之久作了庐山第四纪沉积物化学全量分析,“泥砾”中砾石形状,组构的统计、分析,以及根据电镜扫描所采石英砂表面形态与沉积物微结构特征等,认为庐山的“冰川地貌”是受岩性,构造控制的产物,而不是真正的冰川地貌;所谓“冰川泥砾”也不是冰磺物,而是典型的水石流、泥石流和坡积的产物。

以上的争论并没有完结,面对庐山的地貌和沉积物这一共同事实,争论一方说是冰川作用的证据,而另一方却判定为非冰川作用的证据。原因何在?很简单,缺乏统一的认识标准,这是历史造成的。加之古冰川遗迹鉴定的复杂性,个体认识的差异性等,难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昔日庐山是终年银装素裹,还是酷似今日?直到今天还是个难解之谜。李四光认为的大坳典型冰斗,缺乏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没有平坦或下凹的斗底,没有明显的冰斗后壁,这到底是因为它不是冰斗,还是因为原是冰斗,后为侵蚀破坏而不明显了呢?为什么李四光认为的王家坡典型U型冰川槽谷与冰川槽谷下窄上宽特征相反,呈上窄下宽形态,而它的底部又具有冰川作用所留下的累累巨石呢?李四光认为庐山广为分布的大小混杂。毫无分选的堆积物是冰川堆积,是第四纪冰川的证据。而堆积物中的砾石都呈次圆或次棱角状,并且有一定的磨圆度,一定的排列方向,这不正是融冻泥流和泥石流堆积所具有的特点吗?如果它们是山洪泥石流堆积,那为什么在庐山又找不到具有一定坡度的泥石流故道呢?为什么“冰川遗迹”仅存在于庐山北部而南部却缺失呢……

庐山的冰川疑案,真是大案套小案,每一疑问都会引出若干个难以判断的新疑问。人们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发现更多新的,科学的,利于破案的“证据”,才能揭开昔日庐山的真面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