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自转速度之谜-地理探秘

地球自转速度之谜-地理探秘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这对于空间发射,空间导航,地面跟踪等空间科学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精细测定使人们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此,一般的解释主要是季风和洋流周期性地搬迁地表质量引起,即上半年有搬往低纬的质量,下半年则相反,由于角动量守恒,制约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人们对地震与地球转速变化的关系比较关心。看来,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成因上,困惑人们的问题还是不少。

地球自转速度之谜-地理探秘

太阳东升西落,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昼夜和时间的概念大概就是这样建立的。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人们终于懂得所谓的“一日”,实际上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反映。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地球自转是一种完善和谐的匀速运动。一直到17世纪末,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发现月球公转的加速运动后,当时许多很优秀的科学家,如欧拉,拉普拉斯等,还是没有认为这其实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所造成的。

最早解开月球加速运动之谜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早在拉普拉斯之前,就认为月球加速实质是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一种反映,而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则是由于地球上的潮汐摩擦引起的。可惜因为康德缺少定量计算,又因为没有太阳和行星的“加速运动”作证,连拉普拉斯在当时也不接受这种正确的论断。

珊瑚化石的研究为地球自转的减慢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由于有一些珊瑚分泌石灰质骨骼的快慢,与太阳光的强弱和季节的变化有关,白天比晚上分泌多,这样珊瑚虫就在自己体壁上留下了一道道粗细不同的环纹。从一个最粗(或最细)的环纹到相邻的另一个最粗(或最细)的环纹,就相当于树木的年轮,而在年轮之间,还能见到更多很细的“日轮”。196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韦尔斯研究了这些珊瑚化石。他报道说,平均说来,在4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珊瑚化石上,每一“年轮”中有400条“日轮”,说明当时一年有400天左右。而在3.2亿年前石炭纪时代的珊瑚化石上,则有380条“日轮”,说明当时一年有380天左右。目前珊瑚相邻“年轮”之间则仅有365条环坟,正好和现在一年的天数相等,如果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变,它公转一周的时间就不大可能有变化,这样泥盆纪时的一天就只有21小时54分,石炭纪时的一天也只有23小时多一刻。有人据此推测地球的自转速度越来越慢,从最原始存在状态的每天4个小时到现代的24个小时,本世纪初,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发现了太阳的加速现象,此后,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减慢的事实及其原因才被重新提出来。然而这团迷雾已困惑了人们近200年。

近来,人们对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又提了新见解,认为潮汐摩擦主要发生在浅海区。另外,地球半径的胀缩,地核的增生,地核与地幔之间角动量的交换以及海平面和冰川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但这些课题,目前还处在进一步的探索过程中。(www.xing528.com)

50年代起,人们制造出了运行非常稳定的石英钟和原子钟,于是对地球自转速度的测定更为精细了。一方面这对于空间发射,空间导航,地面跟踪等空间科学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精细测定使人们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变化不少是具周期性的。人们首先了解的是上半年慢0.03秒,而下半年快0.03秒的周年变化。对此,一般的解释主要是季风和洋流周期性地搬迁地表质量引起,即上半年有搬往低纬的质量,下半年则相反,由于角动量守恒,制约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此外,还有振幅约为9毫秒的半年周期变化,以及振幅仅约1毫秒的一月甚至半月的周期变化,关于这些变化的成因,人们认为是太阳潮以及太阴潮的缘故。

在发现转速周期变化的同时,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自转有时快有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些变化有的表现平缓,可能也与地核地幔之间的角动量交换有关。但有的却是急骤的突变。如在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个地方,曾测得地球转速在1957年,1961年和1965年等都有明显突变。这到底又是什么缘故?它的物理机制至今还令人费解。

有人推测海—气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引起几周到几月尺度内的转速突变。然而这种观测资料却很少。人们对地震与地球转速变化的关系比较关心。在我国,据一些资料表明,季节性的转速变化和某些构造地震似乎有关联,这对预测地震很有意义。但在1963年的千岛群岛大地震,1964年的阿拉斯加大地震前后,都没有地球转速明显变化的表现。看来,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成因上,困惑人们的问题还是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