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导色散-光子学设计基础

波导色散-光子学设计基础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章8.2节和8.4节分别讨论平面波导和柱面波导时已经知道,无论何种模式,尤其是最低阶模式,ω与β之间都是非线性关系。从物理学观点,已经定性地得到证实:随着λ增大,正如式所要求,入射角θ减小。由于入射角θ减小,损耗波的穿透能力增大。

波导色散-光子学设计基础

在本章8.2节和8.4节分别讨论平面波导柱面波导时已经知道,无论何种模式,尤其是最低阶模式,ωβ(见图8.3和图8.8)之间都是非线性关系。当然,这种最低阶模只能在单模光纤中传播。这种非线性源自波导边界条件必须满足不同光学频率的要求,特别要遵从下面的事实:光线入射到边界上的角度随频率变化,随之在全内反射时有不同的相位变化,后者是入射角的复杂函数(见本书2.6节)

根据上一节(本章8.6.2.2节)及本书4.3节对脉冲扩展的讨论,注意到根据式(4.11),在传播一段距离L后,对于其能量已经扩展为光谱宽度是δω的脉冲,到达的时间间隔为

978-7-111-39953-7-Chapter08-71.jpg

显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k一定被制导的波数β替代,得

978-7-111-39953-7-Chapter08-72.jpg

若有波导色散,对于一定的模数,特别是最低单模情况,就可以根据βω曲线(色散曲线)计算Δτ

产生这种形式色散的物理原因有两个:第一,随着某种模式的频率变化,边界处入射角随之变化,就意味着光线沿波导以不同速度传播(实际上,速度随sinθ变化);第二,随着频率和边界上的角度变化,正如本书2.6节所讨论,损耗波对第二种介质(包绕层)的穿透能力也在变化,因此制导通道与外层介质中损耗波场的相对功率也随频率变化。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导致制导后光波折射率随频率发生变化就不奇怪了。(www.xing528.com)

对于柱面波导[5],已经得到最低阶模的芯和包绕层的功率比,一阶近似表达式为

978-7-111-39953-7-Chapter08-73.jpg

式中

978-7-111-39953-7-Chapter08-74.jpg

随着波长λ增大,芯中的能量逐渐转移到包绕层中。从物理学观点,已经定性地得到证实:随着λ增大,正如式(8.2a)所要求,入射角θ减小(即光线与轴的夹角更大)。由于入射角θ减小,损耗波的穿透能力增大(见本书2.6节)。因此,在波长较长(较低的β)时,它对包绕层介质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波导折射率倾向于使包绕层折射率n2(见图8.18a)。显然,当波长变短,所有这些结论就是相反的。尤其是,波长变短会使折射率倾向于芯的折射率。对于非常短的波长,若的确比芯的直径小许多,则对于一级近似,该波就不会感知这两种介质间存有边界,仿佛在折射率为n1的未受任何约束的芯介质中传播。

实际上,波导色散非常有用,原因是可以将它设计成与材料色散相反。波导色散与芯的几何形状有关(见式(8.12))。通过适当地选择外形,能够将光纤的色散最小值从材料确定的色散值移到另外方便的(但相当接近)波长处(见图8.18b)。以这种方式调整过的光纤称为“色散转移光纤”。并且,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色散最小值的波长从其“无约束值”1.28μm处,移到如1.55μm处,从而使吸收造成的衰减降低。利用这类光纤可以安装几百公里长、不可重复的干线通信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