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纤衰减:光子学设计基础

光纤衰减:光子学设计基础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书4.2节已经详细讨论过光在材料中的衰减机理。大部分高精度光学纤维是将非晶态熔化硅拉成极细的纤维丝制成。在小于1.2μm的光谱区,几乎观察不到由“水”造成的二级峰值。这是非晶态硅材料结构的基本性质,不可能再减小。然而,在选择通信工作波长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衰减,其中之一是光源的实用性。

光纤衰减:光子学设计基础

在本书4.2节已经详细讨论过光在材料中的衰减机理。已经知道,原因是光学介质中的原子吸收和散射。

大部分高精度光学纤维是将非晶态熔化硅拉成极细的纤维丝制成(见图8.12)。熔化的材料块称为“粗加工件”(或预成型件),必须仔细设计,使其具有满足一定比例要求的光纤形状。通过掺杂诸如铍或锗材料,使芯的折射率比包绕层高,抽拉工序中要保持外形结构。由一个粗成品可以加工出几万米的光纤(更详细的光纤加工过程,见参考文献[3])。

图4.3给出了硅的吸收光谱。实际上,图中所示的两个峰值是由于O-H键的伸长而使基本振动在2.8μm处产生的谐波(“泛音”),由于出现在对光学通信非常有用的光谱区域内,所以这些峰值比较麻烦。在该区域有非常好的发光二极管激光光源(GaAs)。正如在下一节看到的,这也是一个低色散区。这就意味着,其加载信息的能力非常大。

978-7-111-39953-7-Chapter08-46.jpg(www.xing528.com)

图8.12 一种拉丝设备示意图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经认识到硅“玻璃”中的损耗与其纯度(通过成熟工艺可以消除其杂质)有关,从而开始了光纤通信技术,其中包含的杂质绝大部分是金属离子,如Fe3+,Mn2+,Ni2+和Co2+。若消除了这些杂质,O-H谐振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因为结构中还有残余的水,并且很难证明完全被消除。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该材料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攻关,从而产生了相当高纯度的硅。在小于1.2μm的光谱区,几乎观察不到由“水”造成的二级峰值(见图8.13)。而仍然存在的衰减完全是由瑞利散射造成(约14)。这是非晶态硅材料结构的基本性质,不可能再减小。显然,在这些条件下,光波波长越长(频率越小),衰减就越小,通信线路也就越好。当其他谐振,如Si-O(基本材料)、Be-O和Ge-O(芯掺杂物)再次形成吸收时,直至波长约大于1.55μm都是正确的,所以1.55μm是适合通信使用的较好波长,此处的损耗低达0.2dB/km。然而,在选择通信工作波长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衰减,其中之一是光源的实用性。在本书6.2.4节已经介绍过,设计激光器的难度随ν3而增加(ν为光学频率),而另一个问题是色散。下面就详细讨论色散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