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讨论图7.7研究过的p-n结。当考虑发光课题时要注意,这两类半导体(即p和n)间的接触导致多数载流子通过p-n结扩散,试图使两侧的浓度相等。结果是由于电荷分离而在结两侧形成一个电场。在造成电荷分离过程中一定会导致载流子损耗,所以该电场范围称为损耗区。p-n结随两侧电压趋于平衡,根据本章7.2.2.1节的讨论,该电压由下式给出:
图7.29 应用于光探测的反置偏压p-n结
由前面讨论可知,这种平衡会使p类材料带负电荷,n类材料带正电荷(见图7.29)。假设,一个光子(能量hν)入射到半导体结的电场部分,并满足hν>Eg(半导体带隙)。该光子就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并立刻与电场发生作用。结果是电子汇聚在带正电荷的n类材料中,空穴汇聚在带负电荷的p类材料中,从而使结电压下降到低于其平衡值。很容易推导出该电压的降低量。已经知道,处于平衡状态时,结两侧电场产生的漂移电流和其浓度梯度造成的扩散电流是相等的,即i0。当等效于光功率P的一个光子流入射到结上时,形成的电子-空穴对会受到结两侧电场的作用,因此由式(7.17)确定的漂移电流为
增大为下面的漂移电流:
i0+ip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增大扩散电流,使系统返回到平衡状态。如果光子流造成的结的电压下降量是ΔVJ,则热能kT会造成更多的载流子穿过p-n结,该电流将增大一个玻耳兹曼因子exp(eΔVJ/kT)(这是费米-狄拉克函数(即式(6.18b))在分布尾部,即各自能带上的良好近似)。因此,扩散电流增大为
所以,新的平衡要求为
或(www.xing528.com)
式中,i0为某种材料的常数,测量ΔVJ就得到ip,因而得到P。然而,ΔVJ与P之间的对数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光压”操作模式对测量P是不方便的。当然,该模式的确有比较简单的优点(无需提供电源),并用于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
下面阐述一种更为方便的结构布局是“光导”模式。
再次讨论p-n结,并施加一个反向偏压(约10V),(即施加一个使p侧相对于n侧是负值的电压),所以阻挡载流子穿过p-n结(见图7.29b)。由于施加的电压会将两种符号的载流子拖离p-n结,所以这种作用使两种相反结电流降到非常低(“泄漏”),并增大损耗层的宽度。如果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入射到损耗区,则形成的电子-空穴对立刻被分成各自的组分电荷,快速接近p-n结具有相反电荷的一侧。这样,反向偏压会打破平衡。在没有光子产生载流子时,只有非常小的扩散和漂移电流。原因是两类材料之间的载流子已经增多,损耗层已变宽,惟一流过的电流是由于输入光子形成的电荷,所以该电流正比于输入的光功率。对于大部分测量,这是一个非常方便有用的关系。
这种布局的另一个优点是,这些电荷快速分离,几乎立刻被p-n结端部大量带有反向电荷的载流子湮没,从而减轻了再组合过程中的随机性。并且,与光电伏打(photovoltaic)情况相比,导致更小的“再组合噪声”。
光导光敏二极管的响应速度取决于几个因素。一个限制因素是损耗层两侧发生变化的漂移时间(见图7.30),因此,在灵敏度和响应时间之间再次遇到矛盾。随着反向偏压增大,电荷的漂移速度随之增加,直至饱和(对于硅,速度约为5×104m/s)。
图7.30 光敏二极管响应时间与损耗层宽度的关系
至此,增大偏压只会增加损耗层的宽度而不会增大漂移速度,所以响应时间会增长(带宽会减小)。另外,损耗层宽度越大,适合接受入射光的空间(体积)就越大,可以形成的电子对数目也就越大,灵敏度也随之越高。此外,在损耗层之外也会形成一些电子对。若在该区域扩散范围内形成(在再组合之前能够通过扩散传播到该距离),则载流子将进入损耗层区域,并对形成电流有所贡献。这种贡献可以视为光敏二极管(对锐脉冲)响应上一个相当特殊的“尾部”,通过增大反向偏压可使其减小,从而增大了损耗区相对于扩散区的宽度(另一种方法是利用“PIN”结构,下面将会介绍)。
典型的硅光电二极管结构如图7.31所示。在重掺杂(p+)p类材料和低掺杂n类材料之间形成p-n结,所以损耗层就扩展到n类区域。显然,p+区非常薄,以便于使光穿透到损耗层内。底部的n+区确保金属电极与n+间有良好的电接触。
图7.31 硅光敏二极管的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