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探测器设计基础及探测过程分析

光探测器设计基础及探测过程分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设,光子入射到暴露于电场一侧的半导体上,若光子有足够能量形成电子-空穴对,这两个新的电荷载体将快速地沿相反方向通过该结,形成可以测量的电流。图4.9发光二极管的能量图第一,对于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光子,其光学频率ν必须满足hν>Eg。所以,若探测过程满足信噪比,重要的是要确定是以电功率还是光功率表示。本书第7章将全面讨论光探测器。

光探测器设计基础及探测过程分析

能否精确测量光功率的过程,直接取决于光子撞击物质的效应。在大部分定量测量中,该过程取决于使电子升到更高能态级的光子,而直接观察到的则是电流

应当注意,本节中光子是作为粒子流到达探测器的,到达速率(通常)遵守泊松(Poisson)统计规律。在本书1.7节已经定量讨论过该课题,值得强调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光探测过程中的信噪比(SNR)由下式给出:

978-7-111-39953-7-Chapter04-57.jpg

式中,Pm为平均光学功率;B为光探测器的带宽;h普朗克常数;ν为光学频率。其重要性在于:测量精度随平均功率的二次方根提高,反比于光学频率的二次方根。原因是,在这两种情况中,当功率Pm较小时,在某一时刻有很少几个光子到达,光子到达过程中“微粒”性质更为明显;当ν较大时,意味着每个光子具有更大能量,因此,若功率一定,在某一时刻仍有很少光子到达。如果探测器是“量子噪声受限”类型(即受到这种到达过程统计性质的限制),式(4.16)的信噪比SNR表达式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参数。

再次讨论图4.9所示的p-n结。在讨论发光时,注意到,这两种半导体(即p和n)间的实际接触会导致主载体通过结进行扩散,企图使两侧的浓度相等。然而,电荷偏振使结两侧形成一个电场。假设,光子入射到暴露于电场一侧的半导体上,若光子有足够能量形成电子-空穴对,这两个新的电荷载体将快速地沿相反方向通过该结,形成可以测量的电流。通过施加“反偏压”电场会使该过程加速。这种简单的过程形成图,有助于确定适合此类装置(称为光敏二极管)的两个重要关系。

978-7-111-39953-7-Chapter04-58.jpg(www.xing528.com)

图4.9 发光二极管的能量图

第一,对于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光子,其光学频率ν必须满足>Eg。其中,Eg是材料的带隙能量。然而,如果ν太大,所有光子都将被吸收到一个很薄的表面层,该结就不能有效地聚集电荷。每类光敏二极管都有一个频率“响应”光谱,必须与被探测光的光谱相匹配;

第二,假设,希望探测某一光学频率下的光功率P,这意味着每秒有P/)个光子到达。假如,其中有η百分比)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则每秒会产生ηP/)个电荷载体(对每种电荷),所以,若所有电荷都被聚集,测量到的电流就是i=eηP/)。

因此,电流正比于光功率。这就意味着,电功率正比于光功率的二次方。所以,若探测过程满足信噪比,重要的是要确定是以电功率还是光功率表示(在表述探测器噪声性能时,这是相当常见的且容易混淆的地方)。

本书第7章将全面讨论光探测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