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简单起见,在此针对刚才考虑的两种双折射(线性双折射和圆双折射)问题,给出琼斯解的基本内容。作为分析方法,该结论适用于任意一个偏振作用(琼斯考虑了8个,例如包括局部的线吸收和圆吸收)。
定义一组笛卡儿坐标轴OX、OY和OZ,假定有一个元件同时具有均匀分布的线性双折射和圆双折射作用;光束在OZ方向传播的路程为z0;令线性双折射是每单位长度δ,而圆双折射是每单位长度2ρ。为简化运算,首先假设,OX和OY轴分别与线性双折射的快轴和慢轴重合。
指定所要计算的矩阵(即元件的琼斯偏振矩阵)是M。由下面运算将输入偏振矢量(Ex,Ey)变换为输出矢量(E′x,E′y):
E′=ME
式中,E、E′和M中的分量都是复数。
第一步,根据下式确定新矩阵N:
积分得到
M=exp(Nz) (3.6)
光束在进入元件之前偏振没有变化,设定Z=0处M=I(单位矩阵)就可以确定式中的积分常数。对于所研究的任何矢量,恒等矩阵:
实现着这种保全。
现在,研究厚度为τ的薄片元件。根据式(3.6),该元件的偏振矩阵可以写作下面形式:
Me=exp(Neτ) (3.7)
由于Neτ小,可以将Me展开为
Me=1+Neτ+(Neτ)/2!+… (3.8)
式中,矩阵公式中的“1”与恒等矩阵有关。
第二步,将薄片元件再分成厚度为τ1和τ2的两片(即τ1+τ2=τ)。如果与这些新薄片相关的矩阵是M1和M2,可以得出结论:
Me=M2M1 (3.9)
(注意,M1首先作用在该矢量上,所以出现在M2之后)
由于τ1、τ2<τ,可以得出:
M1=1+N1τ1+O(τ21)
M2=1+N2τ2+O(τ22) (3.10)
式中,O(τ2)代表τ2级或更高次幂的所有后续项。当然,当τ很小时,与Nτ相比,这些项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有:
Me=M2M1=1+N1τ1+N2τ2+O(τ2) (3.11)
由下式确定一个平均N矩阵:
从而得
整个元件由一系列这种薄板组成,每块矩阵是Me,因此可以将整个元件的矩阵写成所有这些矩阵的乘积,如下式:
因为在厚度为z0的元件中,薄板的z0/τ相同。
由式(3.12),有:
对于连续分布,令τ→0,需要计算:
用二项展开式,并取极限,可以写为
即
所以,由式(3.6),就变成M的N矩阵。
假设,再次讨论分成厚度为τ1和τ2的两块薄片,第一块完全是一个延时器,线性双折射是每单位长度δ,其轴平行于OX和OY。若τ很小,由式(3.3)有:
相类似,第二块薄片则是一个旋转器,圆折射率是每单位长度2δ,由式(3.4)有:
由式(3.10)可以看出,当τ→0时的极限值为(www.xing528.com)
和
在这种情况下有:
现在,在不损害一般性的原则下,使两块薄片的厚度相等,即
τ1=τ2=τ/2
得
从而,最终实现简化。
知道元件的矩阵,下面就是根据式(3.13)计算矩阵M。自此,公式推导纯粹是一个矩阵代数学的运算过程。
琼斯发现,M与本征矢量和本征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并且任何矩阵都可以由其中的一些已知值构成,所以使公式推导又前进了一大步。
一个矩阵的本征矢量,就是在矩阵作用下方向不变、仅数值变化的那些矢量。数值大小变化的倍数就是本征值。对于偏振光学,本征矢量就是在该元件作用下形式没有发生变化的那个偏振态(即一个具有确定椭圆度和方向的椭球)。也就是说,发射椭球和入射椭球有同样形式。
首先,讨论M和一样的本征矢量。若M的两个本征矢量都用EM表示,则
根据定义有:
MEM=λMEM (3.15)
式中,λM为本征值。使该公式相对于z微分,有:
(当然,EM与z无关。)
变换式(3.15),发现:
EM=λMM-1EM
式中,M-1为矩阵M的逆矩阵。
代入式(3.16)有:
而
由式(3.5)有:
由于(1/λM)(dλM/dz)是一个标量,所以式(3.17)就是的本征矢量公式,EM也是N的本征矢量。
此外,由式(3.17),根据下式可以确定的本征值:
或
λM=exp(λNz0) (3.18)
在此,利用z=0时λM=1,可以得到积分常数。
现在,利用式(3.14)计算的本征矢量和本征值。对于该元件矩阵M,计算本征矢量是一样的,还利用式(3.18)可以计算其本征值。代数运算较直接但冗长,给出下面结果:
式中
其中
如果线性双折射快轴相对于所选择的轴有一个q角(相对于Y轴),则该矩阵可以归纳为
这是一般公式,适用于只具有线性双折射和圆双折射性的任何均匀元件,其偏振本征矢量代表正交椭球。显然,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各类偏振光学量,若有K个,就将薄片分割成k个子薄片,则平均后的N为:
或
假设,k个薄片都有相等的厚度。
按照相同方法完成其他计算。显然,根据得到的本征矢量和本征值计算矩阵比较复杂,为此只选择了两个量,以便比较容易地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