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节已经看到,麦克斯韦方程得到一组下面形式的解:
Ex=E0exp[i(ωt-kz)]
Hy=H0exp[i(ωt-kz)]
式中,ω/k=(εμ)-1/2=c。
该公式代表沿Oz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现在讨论这类波的特性,要特别关注不同光学介质界面处发生的效应。
当然,也可能会有其他类型的解,一个重要的解就是从一个点呈球面状向距离为r处扩散的波:
其中,为了保证能量守恒(根据坡印廷矢量),必须在振幅中含有因子1/r;显然,因为能量流通过的总面积是4πr2,所以强度变成1/r2(注意,强度正比于振幅的二次方)。
感兴趣和有意义的是,一束平面波的传播(见图2.4)等效于该平面波传播波前上每一点辐射出的球面波的传播。在一个特定的波前上,每一点处的波开始同相传播(这就是波前的定义),所以,只有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见图2.4),这些波才严格地保持同相。平面波似乎就在该方向传播。惠更斯(Huygens)首先清晰地阐明了这种等效原理,后来由基尔霍夫(Kirchhoff)以数学形式予以证实[2]。一般来说,在研究波的传播现象时,这是非常有用的。
反射和折射定律首先是根据“光线”的概念推导出的。已经注意到,(约1600年)在处理“点光源”问题时,始终认为光是以下面方式通过孔径:该点发出的光线以直线形式传播(就是这种观点导致牛顿的“微粒子”学说)。让这种实用概念合法化主要基于下面的事实:使这种光通过一个小孔从而可以隔离出一条“光线”,在材料边界处反射和折射的性质就以公式化的形式得以描述:
1)在两种介质边界处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入射点处边界的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两种介质边界处的折射 折射光线也位于入射平面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Snell定律)。
这两个定律是几何光学或者“光线”光学的基础。大部分宏观光学件(透镜、反射装置和棱镜)的设计都可以借助该定律完成,然而同时也受到了严格限制。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计算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光强度。
如果企图隔离出一条非常细的光线,而且孔径做得非常小,那么该光线的发散度不会增大而是变小。当孔径变得可以与光波波长相比较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在这种条件下,几何光学理论不再适用,“衍射”出现了。实质上,这是一种波动现象。波动理论提供一种更为完整,但也更为复杂的光传播理念。现在,利用波动理论解释反射和折射现象。但应当记住,在一定条件下(孔径尺寸必须比波长大),由于简单,所以光线理论是有用的:可以用沿着同相位表面法线传播方向上的一组光线代替一束波,并且遵守几何光学定律。
现在研究折射率为n1和n2的两种非导电介质,被一个平面界面隔开,如图2.5所示。该平面表示为z=0处的xy平面。一束平面波位于xz平面内,并在介质1中传播,以角度vi入射到界面上,如图2.5所示。如图2.6所示,利用2.3节介绍的波的指数表示形式,并指定c是自由空间中的光速,那么所有的场分量,例如(Ei,Hi),都将变为
(Ei,Hi)exp{iω[t-n1(xsinθi+zcosθi)/c]}
图2.5 两种介质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
一般来说,光线入射到界面上,会产生一束反射波和一束折射波(透过波t)。这种现象是边界条件的直接结果,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必须满足这些条件。这些条件源自麦克斯韦方程,描述如下:
图2.6 入射光线的三角几何示意图
1)E和H的子午分量连续通过界面。
2)B和D的垂直分量连续通过界面。
无论何时及在界面上任何位置,上述条件都是正确的。如果所有波(入射、反射和折射波)的频率一样,那么只有在给定点才是正确的,否则振幅将会不连续地通过界面。此外,由于界面上入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在沿x值不变的一条线上必须是不变量(见图2.7),由此得出结论:如果符合边界条件的连续性保持不变,那么沿这条线的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相位和振幅是不变的;这就是说,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在相同的方向上传播,并与入射光线位于同一平面内(xz平面),从而证明了前面论述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中的一个定律。
为了继续讨论,必须对这些波给出合适的数学表达形式。当然,任何一束指定的波都是正弦波,其振幅、频率和相位就可以将该波完全确定下来。2.3节已经指出,表示这种波的最方便方法是复指数形式。
如图2.6所示,假设反射波和折射波分别与xz平面内的边界所形成的角度是θr和θt,那么,这些波将变为
反射波exp{iω[t-n1(xsinθr-zcosθr)/c]}
(注意到,反射光线在z的负方向传播)
折射波exp{iω[t-n2(xsinθt+zcosθt)/c]}
为了便于参考,写出入射波的表达方式:
入射波exp{iω[t-n1(xsinθi+zcosθi)/c]}
图2.7 边界平面内恒相位线
在边界处(z=0),如果连续性保持不变,那么,对于任意的x和t,这些变量必须相等,因此有:
n1xsinθi=n1xsinθr=n2xsinθt
则
θi=θr (反射定律)
n1sinθi=n2sinθt (Snell折射定律)
现在,必须研究波的相对振幅。为此,分别匹配E、H、D和B的分量。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些量在边界处的值取决于入射波的E和H场相对于该波平面的振动方向,所以需要分别考虑两个线性正交的偏振分量:一个位于xz平面内,另一个与其垂直(其他偏振态都可以分解成这两个线性分量,从而可以依次完成求解)。
下面依次讨论上述两个分量。
(1)入射平面内的E,H垂直于入射平面
现在,入射波可以写成下面形式(见图2.6):
对于一束平面波,再次借助麦克斯韦方程式将H与E联系起来(见本书附录Ⅰ)。有如下形式:
其中,Z是介质的特征阻抗。在该情况下是研究非传导电介质材料,μ=1,n=ε1/2,因此有:
进而
Hi=nEi (2.8)
则Hiy的表达式就变为
Hiy=n1Eiexp{iω[t-n1(xsinθi+zcosθi)/c]}
显然,对于反射波和折射波,可以建立一组类似的方程式,之后附加上边界条件,就可以得到波振幅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是反射与入射电场振幅间的关系,以及折射与入射电场振幅间的关系。现在就来推导这些关系式。
已经知道,如果能够完全满足边界条件,则边界处的指数因子就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将通用的指数因子写作F。
对于入射波i,根据式(2.7)有:
如果是反射波r,则有:
对于折射波t,则有:
Etx=-EtcosθtF (原文中等号右侧Et将错印为是Er。——译者注)(www.xing528.com)
Etz=EtsinθtF(t)
Hty=HtF
加上下述条件,E的子午分量(x分量)在通过边界时必须是连续的,就有:
Eix+Erx=Etx
或
-Eicosθi+Ercosθr=-Etcosθt (2.9)
适当利用i、r和t的方程式,消除因子F。
同样,完成子午H场(y分量)的运算则有:
Hi+Hr=Ht (2.10)
从式(2.8)还知道:
Hi=n1Ei, Hr=n1Er, Ht=n2Et
因此,H场的条件,式(2.10)变为
n1Ei+n1Er=n2Et (2.11)
现在,由式(2.9)和式(2.11)消除Et,从而得到(还要记住,θr=θi):
这就是所需要的关系式。
根据Snell定律,由于n1sinθi=n2sinθt,所以上式可以写为
同样,根据式(2.9)和式(2.11)消除Er,并得到:
现在,研究其他正交偏振类型的波。
(2)E垂直于入射平面,H位于入射面内
利用前面的方法,得到下面关系式:
众所周知,式(2.12a~d)上述4个公式是菲涅尔(Fresnel)方程式。Fresnel根据光的弹性固体理论推导出该公式,当时比较成功,并甚为流行。对于这些公式,有几点值得强调说明。
首先注意到,有消除反射波的可能性。如果E位于入射平面内,由式(2.12a)发现,当下式成立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n1cosθt=n2cosθi
根据Snell定律,还有:
n1sinθi=n2sinθt
将两个公式联立:
sin2θi=sin2θt
该公式有无穷多个解,但只有一个感兴趣的解满足θi≠θt(只有n1=n2才会使θi=θt),并且,θi和θt都位于0~π/2范围内。所需要的解为
简单的几何图形要求: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彼此垂直(见图2.8)。显然,根据Snell定律,下述条件成立时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n1sinθi=n2cosθi
即
θi的具体值称为布儒斯特(Brewster)角(θB)。例如,在玻璃-空气界面时,θB=56.3°。
图2.8 在满足布儒斯特(Brewster)角(θB)条件下可以清除反射光线
充分了解当电场位于入射平面内,处于布儒斯特角位置的反射光线会消失的物理原因,是非常有益的。如图2.8所示,注意到,入射波使第二种介质中的基本偶极子振荡(详细内容,见本书第4章),在布儒斯特角时,这些振荡发生在反射光线方向,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正交的,因此这些振荡不可能在所需要的反射方向产生任何横波。就其本性而言,由于光波是横波,所以一定没有反射波。当E位于入射平面内,若要对偏振提出同样问题,则由式(2.12c)可以得到:
n1cosθ1=n2cosθ2
利用Snell定律有:
tanθi=tanθt
该方程式没有解满足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在此不可能消除反射波。如果一束偏振波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边分界面上,只有垂直于入射平面的E分量的偏振发生反射,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形成线偏振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第二点是垂直入射状态下的条件。在此情况中,θi=θr=θt=0,因此关系式(对于两种偏振是一样的)变为
波的光强度正比于电场振幅的二次方,但仅对某一指定介质而言。因为从式(2.6c)知道,强度正比于折射率及场的二次方。
因此,由于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所以非常适合写为
若是透射波则为
注意到
Ir+It=Ii
所以,正如所需要的,能量是守恒的。
式(2.13c)和式(2.13d)是非常有用的表达式,当光波从一种介质(如空气)透射到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时,可以计算出垂直反射会造成多少能量损失。例如,光通过一个玻璃透镜时(空气→玻璃→空气),如果玻璃的折射率为1.5,根据式(2.13c)就可以确定在透镜前表面(假设接近垂直入射)上的能量损失为
透镜后表面也有4%的损失,总的“菲涅尔(Fresnel)损失”是8%。镀“抗反膜”可以减少这种损失,这是后面章节要讨论的课题(见本书10.2节)。
最后,应当注意,所有表示场振幅值之比的公式在数学上都是实值,因此边界面上的相位变化一定是零或者π。下面研究的现象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于此处所述的反射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