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

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原国家体育委员会邀请太极拳名家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的简化形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这套拳共分八组,包括从起势到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

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

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原国家体育委员会邀请太极拳名家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的简化形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这套拳共分八组,包括从起势到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

1.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2.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套路文字及动作说明

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齐运动,不要分先后去做。

动作的方向是以身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样变化,总是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身体的左侧为左,身体的右侧为右。

(一)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臂置于大腿外侧,目平视前方。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图14-119、图14-120)。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朝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两眼平视前方(图14-121、图14-122)。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屈腿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图14-119

图14-120

图14-121

图14-122

(二)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14-123)。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脚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手(图14-124、图14-125)。

图14-123

图14-124

图14-125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脚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至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呈抱球状,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4)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左腿伸直,变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右手(图14-126、图14-127)。

(5)与(3)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图14-126

图14-127

图14-128

图14-129

(6)与(4)解释同,唯左右相反(图14-128~图14-131)。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放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两腿间隔距离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图14-130

图14-131

图14-132

图14-133

(三)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呈抱球状,目视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后右前方,目视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朝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平视前方(图14-132、图14-133)。

要点:完成动作时胸部不要挺出,两臂均要保持半圆形,左膝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朝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收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朝前,目视右手手指(图14-134~图14-136)。

(3)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微朝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手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朝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腹前,手心斜朝下,目视左手(图14-137、图14-138)。

(4)与(2)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5)与(3)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图14-134

图14-135

图14-136

图14-137

图14-138

(6)与(2)解释同(图14-139~图14-141)。

要点: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变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保持30厘米。

图14-139

图14-140

图14-141

图14-142

图14-143

(五)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跷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平,掌心朝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至左肘内侧,掌心朝左,目视左手食指(图14-142、图14-143)。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垂直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回收要协调一致。

(六)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视,再转向前方视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朝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朝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变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目视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朝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朝上,目随转体先向左视,再转向正前方视右手。

(4)与(2)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5)与(3)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6)与(2)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7)与(3)解释同,唯左右相反。

(8)与(2)解释同,唯方向相反(图14-144~图14-147)。

要点:前推的手臂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同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后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视,然后再转视前手。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着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图14-144

图14-145

图14-146

图14-147

(七)左揽雀尾

(1)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朝上,左手放松,手心朝下,目视左手。

(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转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手心朝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呈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变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绷出(即左臂平屈变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朝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左前臂(图14-148~图14-151)。

要点:绷出时,两臂均保持弧形姿势。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图14-148

图14-149

图14-150

图14-151

(4)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朝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朝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右手(图14-152、图14-153)。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

(5)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腕内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挤出,左手心朝右,右手心朝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形,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左弓步,目视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脚相一致。

图14-152

图14-153

图14-154

图14-155

图14-156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朝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收至腹前,手心均朝前下方,目向前平视(图14-154~图14-156)。

(7)上式不停,身体慢慢前移,同时,双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朝前,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目平视前方(图14-157、图14-158)。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需走曲线,腕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八)右揽雀尾

(1)屈腿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然后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手心朝上,右臂平屈胸前,左手手心朝下,与右手呈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脚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图14-159~图14-161)。

图14-157

图14-158

图14-159

图14-160

图14-161

(2)同“左揽雀尾”(3)解释,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4)解释,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5)解释,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6)解释,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7)解释,唯左右相反。

要点:均与“左揽雀尾”相同,唯左右相反(图14-162~图14-~169)。

图14-162

图14-163

图14-164

图14-165

图14-166

图14-167

图14-168

图14-169

图14-170

(九)单鞭

(1)屈腿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内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朝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朝后上方,目视左手(图14-170)。

(2)身体重心再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内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朝内,目视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变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朝前,手指高与眼平,臂微屈,目视左手(图14-171~图10-174)。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动作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掌不要翻得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朝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15°。

图14-171

图14-172

图14-173

图14-174

(十)云手

(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朝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朝右前,目视左手(图14-175~图14-178)。

图14-175

图14-176

图14-177

图14-178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朝后,同时,右脚靠边左脚,变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10~20厘米),目视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朝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目视右手。(www.xing528.com)

(4)同(2)解释。

(5)同(3)解释。

(6)同(2)解释。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滑,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朝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内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十一)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朝内,身体重心落至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变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图14-179~图14-188)。

图14-179

图14-180

图14-181

图14-182

图14-183

图14-184

图14-185

图14-186

(十二)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目视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朝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目视右手(图14-189、图14-190)。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两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交换重心时,身体不要起伏。

图14-187

图14-188

图14-189

图14-190

(十三)右蹬脚

(1)左手心朝上,前伸至右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朝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侧前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变成左弓步,目视前方。

(2)两手由外圈向内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朝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视右前方。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微屈,手心均朝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目视右手(图14-191~图14-193)。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脚跟用劲,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

图14-191

图14-192

图14-193

图14-194

(十四)双峰贯耳

(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逐渐变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呈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均斜朝内下方(两拳中间距离10~20厘米),目视右拳(图14-194)。

要点:完成动作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肩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左脚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朝前,目视左手。

(2)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内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朝后,两眼平视左侧。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微屈,手心均朝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目视左手(图14-195~图14-201)。

要点:与右蹬脚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图14-195

图14-196

图14-197

图14-198

图14-199

图14-200

图14-201

图14-202

图14-203

(十六)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立于右肩前,掌心斜朝后,目视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由内向左侧(偏后)伸出,变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朝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目视左手(图14-202~图14-203)。

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内扣,两脚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身体中轴线上。

(3)身体重心前移,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腿屈膝,右腿后蹬,右脚尖内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朝右,右勾手下落,勾尖朝后,目视左手。

(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变成左独立式,同时,右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形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朝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右手(图14-204~图14-206)。

要点:上体要正直,左腿要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图14-204

图14-205

图14-206

图14-207

图14-208

(十七)右下势独立

(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然后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朝后,目视左手(图14-207、图14-208)。

(2)同“左下势独立”(2)解释,唯左右相反。

(3)同“左下势独立”(3)解释,唯左右相反。

(4)同“左下势独立”(4)解释,唯左右相反(图14-209~图14-212)。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势独立”相同,唯左右相反。

图14-209

图14-210

图14-211

图14-212

(十八)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变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呈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至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前臂。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朝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平,手心朝前,目视左手(图14-213~图14-215)。

(3)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变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目视右前臂。

图14-213

图14-214

图14-215

图14-216

图14-217

(4)同(2)解释,唯左右相反(图14-216、图14-217)。

要点:完成姿势面朝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梭方向分别为正西偏北和正西偏南,均约30°)。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另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十九)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至肩侧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朝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图14-218~图14-220)。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后,面朝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外凸,左腿要微屈。

图14-218

图14-219

图14-220

图14-221

图14-222

(二十)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朝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于鼻平,手心朝前,目视左手(图14-221、图14-222)。

要点:完成姿势后,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全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内扣,身体向右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朝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朝上,目视前方(图14-223、图14-224)。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朝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目视右拳(图14-225)。

(3)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推出,掌心朝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至右腰旁,掌心朝上,目视左手(图14-226、图14-227)。

图14-223

图14-224

图14-225

图14-226

图14-227

(4)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朝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右拳(图14-228~图14-230)。

要点:右拳不要握得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掌心向上,向前冲拳时,右臂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图14-228

图14-229

图14-230

图14-231

(二十二)如封似闭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跷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图14-231)。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朝前,同时,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目视前方(图14-232~图14-234)。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图14-232

图14-233

图14-234

图14-235

图14-236

(二十三)“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两臂侧平举,掌心朝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变成右弓步,目视右手(图14-235、图14-236)。

(2)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内扣,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变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部与肩平,右手在下,呈“十”字状,手心均朝后,目视前方(图14-237、图14-238)。

图14-237

图14-238

图14-239

图14-240

图14-241

要点:两手分开至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

(二十四)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朝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目视正前方(图14-239~图14-241)。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身体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