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起于宋代的一大标志是有关武术著作的陆续问世,使武术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论与独特的技术套路。由此可见,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多次派代表团出国进行表演访问,使武术传播于五大洲,颇有影响。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与我国正在积极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申请,力争使武术尽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它历史之悠久,流传之广泛,民族特点之鲜明,文化底蕴之深邃,群众基础之深厚,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起源于我国。早在原始石器时代,人们要用石质或木质的器具猎取食物,就必须依靠精熟的技击技术,故这一时期武术的性质可称是生产技术。到了氏族公社时代,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武术又发展成为军事技术,具有生产与军事技术的双重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结伴而行,到了奴隶时代,畜牧代替了狩猎,武术作为生产技术的作用便逐渐消失了。战国时代锻铸工艺突进,盛行击剑,出现了剑客、剑士、剑家,武术开始步入宫廷和民间,武术又有了娱乐和军事的双重性。先秦时期,各国诸侯都非常重视培养和训练将士们的搏击技术,剑术得到发展。汉代,带有搏击性质的“角抵”已有广泛基础,还发明了铁器,出现了编排起来的攻防连续套路。唐代兴武举,进一步激发了习武活动。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起于宋,成于明,全面大发展于明末清初。武术起于宋代的一大标志是有关武术著作的陆续问世,使武术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论与独特的技术套路。宋代武术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为了娱乐表演的武术套路愈来愈多,比之过去为实战所需的武艺有了质的飞跃,促成了武术与军事的脱离,走上了套路化与系列化体系的轨道,具有中国武术特有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元、明、清三代,不同拳种、流派林立,各家拳法广泛流传。由此可见,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代以后,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消退,而武术并未因此而消退。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武术组织。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相继在省市也建立国术馆,县级国术馆达300余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1957年国家体育委员会(现为国家体育总局)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以及初级的拳、刀、剑、棍、枪套路。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为武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陆续各省、自治区都成立了专业武术队,各级业余体校武术队(班)、辅导站,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武术在各级学校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部分师范院校体育系设置了武术专业。国家和地方多次派代表团出国进行表演访问,使武术传播于五大洲,颇有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我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武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有90个会员,并且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新承认的35个国际单项联合会之一。武术已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与我国正在积极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申请,力争使武术尽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二)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流派林立,各具特色。从理论到实践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30多种,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1)按流行区域分类:如“南拳北腿”之说。南拳是指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的拳术的总称。南拳又分为广东南拳、福建南拳、四川南拳等。“北腿”指以腿法见长的流行于北方的拳术,如少林拳。

(2)按拳术的创始人或传人的姓氏分类:如太极拳可分为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长拳有洪拳、查拳、蔡家拳等。

(3)按宗教信仰分类:如少林拳、武当拳。

(4)按技术特点分类:如内家拳、外家拳。

(5)按运动形式分类:可分为套路运动与搏斗运动两大类。

下面按武术运动形式的分类进行内容介绍:

1.套路运动

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1)拳术。包括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2)器械。包括刀、剑等短器械;枪、棍、大刀等长器械;双刀、双剑、双勾、双枪等双器械;三节棍、九节鞭、流星锤等软器械。(www.xing528.com)

(3)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两人或两人以上按固定的套路动作进行假设性实战练习。

(4)集体表演。它是指6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可以编排成队形和图案,采用音乐伴奏,使动作整齐划一。

2.搏斗运动

目前开展的有散打和推手,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实战性搏斗运动。

(三)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实用性

攻防技击是武术的主要特点。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套路的演练,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技术核心的。因此,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达到“体用结合”。

2.独特性

练功方法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要求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武术训练的准则,所谓内,是指心、神、意等内在的心智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法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习内容中既有“外功”的技术训练,更有“调神”“调息”等内功的修炼。武术的套路演练,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眼随手走”“心动形随”等。因此武术训练,一则能活动关节、强筋骨、壮体魄;二则能调理脏腑、通经脉、树精神,具有全面锻炼身心的作用。

3.适应性

武术的理论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南拳北腿”风格各异,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爱好的需求,不受场地、器材、时间、季节的限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武术可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4.全面性

在武术理论的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武德的培养。“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注重培养武德是武术的传统。因此,武术不仅可以使人们身心得到全面锻炼,而且又是培养高尚人格的良好手段。

5.艺术性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搏斗,还是舒展大方、别致有韵的套路演练,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