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勋伯格: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界限的取消
勋伯格的出现代表了20世纪初音乐语言根本性的变革,引发了西方音乐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理解勋伯格就要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一战”的阴影等等,都是构成当时人们对古代均衡完美音乐观念产生动摇的原因。对于勋伯格个人来说,他更加强调音乐的个人化倾向,他说“如果是艺术就不是针对所有人的,如果是针对所有人的,就不是艺术”。这一观念前提为他之后创造十二音作曲技术在思想上扫清了道路,他预见到了在十二音技术理论的诞生之时,所必然要遭受到人们情绪的对抗。
勋伯格创立十二音作曲技法,其理论前提并不是要强调调性与无调性、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的对立,而是相反,他意欲取消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的界限,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由于“非常熟悉更加偏僻的和谐(也就是不和谐)逐步取消了理解上的困难,最终不只承认了主七和弦以及其他七和弦、减七和弦和增三和弦的释放,而且承认了在瓦格纳、施特劳斯、穆索尔斯基、德彪西、马勒和雷格”等人中所发现的更偏僻的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听众对不和谐的认知能力的增强而产生的接受程度的不同,最终将导致这种不协和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甚至等同于协和,“在这一前提下的风格把不协和当作就像协和一样,并且与调性中心断绝关系。为了避免一个调的建立,转调被取消了,音乐转调意味着离开一个建立起来的调性而建立另外一个调性”。因此,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界限的取消,就在根本上对文艺复兴以来直到浪漫主义所建立起来的枝繁叶茂的调性音乐世界进行了土崩瓦解式的颠覆。
由于调性及其调性功能的瓦解,作曲家因而就面临着大量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新的创作规则,将会陷入音乐创作的混乱之中,这也是勋伯格所不愿意看到的,他认为在音乐当中“没有无逻辑的形式,没有缺乏整体性的逻辑”;因此编制创作音乐的结构主义方法是必需的,脱离了传统调性逻辑布局,勋伯格采取了躲避人们的听觉感受,更加从音乐构成要素的组合可能性方面寻找出路的办法,这种新的方法虽然会与受众产生普遍的对立,但它的出发点并不是非人性的、形式主义的;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民族都充满了信心,只不过他发现了传统的和声体系,自从拉莫统一起来以后,都是在音乐创作实践当中努力建立一种统辖整个音乐世界的规则,这一规则没有例外。在和声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例外逐渐减少。而勋伯格则针对这一观念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艺术的原则……主要是由例外所构成”。实际上这种例外,这种非传统调性音乐中所能够体现的音与音之间孤立的关系,是作曲家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结果,是作曲家更具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对于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技法,莱博维茨认为它特别适合于“现象学”的还原过程。“通过取消调性体系,他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置身于任何先验的音乐模式之外……这种研究方法(就像他把音乐世界放到括号当中)非常类似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的过程。”这是现代理论对十二音体系的一种学术支持的尝试。
(二)后威伯恩主义:勋伯格已死与音乐语言和结构的开放性(www.xing528.com)
勋伯格的学生威伯恩把十二音作曲技法推向极端,从一个更加开放的角度来探索勋伯格所开创的新领域,他的音乐几乎就是理智的产物,而根本不顾及音乐性的存在。威伯恩的探索开创了之后的许多新涌现出来的、具有实验形式的音乐类型,如电子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点描派以及空间音乐等等。这些派别在创新和试验性上比之威伯恩又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使得人们把威伯恩之后的许多创新音乐家称之为“后威伯恩主义”。可见这种新的音乐创作理念与勋伯格的观念已经具有天壤之别。所以,布列兹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勋伯格已死”,指出了勋伯格之后音乐领域的巨大变革。
后威伯恩主义作曲家们似乎失去了音乐性的创作热情,而是更注重音乐观念的哲学化,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其哲学观念的感性证明。而电子音乐的出现,则从根本上开始动摇传统的音乐观念,它不但打破了传统关于调性的概念,更打破了关于音乐基本构成要素的音高音色的概念,作曲家可以从更加原初的声音本身来思考音乐的形式,从而不考虑传统音乐规则当中的一切原理,可以这样说,电子音乐真正证明了传统音乐语言的“解构”。
这样,与传统音乐自我构筑统一形式的方式不同,在这种音乐当中,每一个音都自我独立地存在着,它不再依附于任何系统,具有了绝对价值,这样的音乐具有了“开放性”,它不但对自我开放,而且要求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共同参与音乐的活动当中,音乐对各种可能性敞开了大门。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现象是由所谓的专业作曲家阶层经过了一定时期的转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作曲家阶层作为自食其力的专业团体,创新性成为其自身得以证明其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准。在这个时期,传统美学上的音乐性由更多的流行音乐家或历史上的音乐巨人所占据着,与这些团体的抗衡对于后来的专业作曲家们来说必然显得有些吃力,同时社会也不再继续拿这些传统的音乐标准来看待这些作曲家们,于是,基于专业音乐本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专业作曲家们必然要高喊创新的口号,以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