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音乐审美研究:道家问题与解决思路

中西音乐审美研究:道家问题与解决思路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主要应对前者中存在的问题,道家主要应对后者中存在的问题。就认知关系言,道家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如何使人重新找回这种自由和快乐,便是道家所要解决的问题。“道”的提出,凸显了万物为一的整体性。可见,老子是从发生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名、无形、无为正是其要点所在。道的提出为道家哲学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石,是道家对于人生思考的理论根据。

中西音乐审美研究:道家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对主客关系的注意

人类文化结构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人与社会(即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儒家主要应对前者中存在的问题,道家主要应对后者中存在的问题。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包括人的欲望、意志、情感、理性等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认知关系,一是功利关系。就认知关系言,道家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之所以有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人的经验有限,故而认知也就有限,因为认知总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才能进行。在这方面,庄子的阐述最为充分,他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其道理,如丽姬嫁晋、庄周梦蝶等。由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境域之中,故其视野和思维也总有其局限性,这局限性便造成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庄子设想了三种证明的方法,但他认为都难以成立。一是辩论的胜负不能证明,二是没有第三者(评判者)能够证明,三是主观的成见(“成心”)也不能证明。这个问题即使放到现在,也还是一个难题。例如通常所说的用认知对象或实践来证明,前者涉嫌同义反复,也就是循环证明;后者则只能证明其是否有效,而不能证明其真伪。所以,在庄子看来,人与自然的认知关系是充满陷阱的。

再就功利关系看,更是陷阱遍野,需要格外小心。功利关系植根于人的欲望,源于人对其对象的需要。当人的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快乐和满足。但是,这种快乐和满足本身就包含着危机,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首先,欲望就是不足,不足便有苦忧,苦忧即不自由。“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庄子·至乐》)欲望的本质就是不足,虽然它也能够短暂地得到满足,但同时又会刺激出新的欲望,而新的欲望又意味着新的不足,新的痛苦。这个轮回交替不仅是无止境的,而且是不断升级、不断强化,以至于最后必然终止在不得满足而带来的痛苦上面。其次,欲望的结果即意味着对对象的占有,而占有便意味着有“待”(依赖),有“待”就是不自由。他曾举知士、辩士、察士为例说:“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也。”(《庄子·徐无鬼》)“囿于物”,所以他们的“乐”是有“待”的,即有条件的。这种“乐”,不是自由的“乐”,真正的“乐”。

可见,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人自己执着于对自然的认知和占有,把自己与自然分离开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生失去了自由和快乐。如何使人重新找回这种自由和快乐,便是道家所要解决的问题。(www.xing528.com)

(二)解决的思路

在道家看来,人之所以会以认知和功利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根本原因是,人总以主体自居,将自己看得高于一切,形成“主宰性”的主体观。庄子曾以多个寓言说明这个道理,如“大冶铸金”视己为莫邪、浑沌帝凿七窍而死等。在庄子看来,浑沌之死具有必然性:首先,从量的方面看,以主体自居,同时即意味着其他对象都成为客体,意味着在你之外形成无数个对立面,意味着你走上了与整个自然作战的路途。而与自然作战,就好像人在水中与水作战一样,由于对立面过于强大,所以你根本无法取胜。其次,从质的方面看,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与自然作战,实质上是在与自己作战;占有对象、奴役对象,实质上就是自己的被占有、被奴役,同样意味着自由的丧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家提出“道”的概念,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25章)在道家看来,“道”就是天地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也就是事物浑然不分的整体状态。“道”的提出,凸显了万物为一的整体性。因为是浑然不分的整体,所以它是“无名”,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1章),是说“道”的内涵不以语言的形态出现;它又是“无形(象、状)”:“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老子》14章),“道”是没有差别和界限的状态;同时它还是“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48章),道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事物身上。可见,老子是从发生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名、无形、无为正是其要点所在。道的提出为道家哲学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石,是道家对于人生思考的理论根据。

道家音乐美学是在道家哲学思想的框架内展开的,而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即强调人与对象、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道家音乐美学自然也服从于这一目的,以人与万物的交融共在为努力的目标。围绕着这个轴心,我们才能清晰地把摸到道家音乐美学的内在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