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形式的独立性在音乐美学理论中的研究

音乐形式的独立性在音乐美学理论中的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根结底,外部现实是作为“基础”、作为“材料”、作为“参数”、作为“刺激源”在起作用,而音乐形式本身则沿着音乐艺术的规律在形成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外界的“刺激源”如何在发生作用,音乐形式仍然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调整和变革。而奏鸣曲式的结构则是建立在两个不同主题的矛盾对比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之上的。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音乐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传统继承性上。

音乐形式的独立性在音乐美学理论中的研究

通常,人们认为音乐形式是由现实生活催生的,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音乐的原始阶段,事实上,这种现象即使在当代也非常常见。此外,人们还认为音乐的形式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其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进行的提炼与概括,音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的个性。音乐传统文化和音乐的形式规律与人们的审美经验和音乐思维相互影响,并对音乐的内容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归根结底,外部现实是作为“基础”、作为“材料”、作为“参数”(参考系数)、作为“刺激源”在起作用,而音乐形式本身则沿着音乐艺术的规律在形成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外界的“刺激源”如何在发生作用,音乐形式仍然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调整和变革。

例如在19世纪时期,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交响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期望,这一时期的交响乐不得不改变以往的基本体制。为了满足标题内容的需要,交响乐也开始更加自由地选择不同的乐章形式,有时还可以对曲式结构的内部状态进行调整。然而,它却不可以改变作为交响乐基本特征的管弦乐织体和奏鸣性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某种音乐形式一旦形成,就具有它相对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还表现在音乐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和渗透性上。前面,我们曾经谈到某些音乐体裁,诸如摇篮曲、小夜曲等对音乐内容的制约性,其实这种制约性和渗透性的体现并不限于音乐体裁,而是体现在包括曲式在内的所有形式体系中。比如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它们各自的形式特点,一般决定了它们表现内容的大致范围。变奏曲式的表现内容比较单一,适合用于表现同一性与色彩性同时具备的内容。而奏鸣曲式的结构则是建立在两个不同主题的矛盾对比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奏鸣曲式能够表现更为复杂的内容,同时能够对严肃而饱含哲理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诠释。这两种曲式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都有不同的变体。就变奏曲式来说,它有固定低音的变奏、固定和声的变奏、主题展开式的变奏,有与主题关系较近的变奏,也有与主题关系较远或取主题中某一种动机作材料的变奏。尽管它的变体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作为变奏曲式所具有的独立的形式内涵。(www.xing528.com)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除了音乐以外,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在形式上发生过如此巨大的变化。从这种形式变化中,我们也能够看出音乐的形式更具独立性。对于作曲家而言,他们无法做到像文学家或画家那样,轻松地将客观现实存在转化为一种具有形象性表达方式音乐家只能试图通过各种形式上的变化来将现实体验转化为具有超越性的音乐精神。因此,就音乐的形式而言,其在表意性层面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音乐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传统继承性上。欧洲音乐的音响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的现代音乐,音响的创造打破了传统,音乐家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特征。然而,一旦我们冷静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在那些突破性的创举中,都往往有深厚的传统根基。特别是新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因素尤为明显。从斯特拉文斯基个人风格的演变过程中,也能看出音乐形式变革的传统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正说明音乐形式总是在保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的,这种变革的动因固然是客观外界的影响,但变革始终在自身的分化中进行,它是独立的。正因为这种独立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外界的作用,它缺乏永远的稳定性,所以,它的独立性也只能是相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