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智能和知识的分级现象。比如,蚂蚁、鱼、猴子和人类,虽然都属于生命系统,但其种群个体存在智能差异。人类的教育体系也存在分级,例如小学、中学、本科、硕士、博士。等级内部的成员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考核以区分水平的高低,但不同等级间,需要在知识、能力、资历上有明显提升才能升级。
那么智能体到底存不存在等级划分呢?比如一台老式的洗衣机、一台能访问互联网的服务器、一个能战胜人类世界冠军的谷歌围棋程序、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他们之间有没有天然的智力鸿沟?这就是我们探索智能划分等级的原因。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任何一个智能体或智能系统都符合标准智能模型,即同时具备知识的输入输出能力、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考虑互联网的因素,并将智能体的示意图抽象为外部的云端知识库,那么标准智能模型就会变成具有互联网特征的云标准智能模型,如图9.3所示。
图9.3 云标准智能模型
回到智能系统的等级划分上,我们应如何区分智能系统因关键功能不同而产生的巨大差异呢?在云标准智能模型的启发下,我们可以给出的判断标准如下:
·能不能和测试者(人类)进行信息交互,即有没有输入输出系统。
·系统内部有没有能够存储信息和知识的知识库。
·这个系统的知识库能不能不断地更新和增长。
·这个系统的知识库能不能与其他标准智能系统进行知识共享。
·这个系统除了从外部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外,能不能主动产生新的知识并分享给其他人工智能系统。
依照上述原则,我们可以把智能系统划分为7个智能等级。
智能系统的第0级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在理论上存在,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可以做一些组合范例,例如一个智能体可以进行信息输入,但不能进行信息输出;或者可以进行信息输出,但不能进行信息输入;或者可以创新创造,但知识库不能增长等。我们将其统一划归到智能系统的第0级系统,也可以叫智能系统的特异类系统。
智能系统的第1级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无法与人类测试者进行信息交互。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有一种被称为泛灵论的观点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一棵树和一块石头与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当然,这种观点从科学的角度看,只能算作猜想或哲学思考。从能不能和人类测试者进行信息交互的分级规则看,因为石头等物体不能与人类进行信息交互,也许它内部有知识库,能够创新,或者能够与其他石头进行信息交互,但对人类测试者来说,它是黑箱,不能让人了解。因此,不能与人类测试者进行信息交互的物体和系统可以定义为智能系统的第1级系统,包括石头、木棍、铁块以及水滴等。
智能系统的第2级系统,其基本特征是能够与人类测试者进行交互,存在控制器和存储器,即冯·诺伊曼架构描述的系统,很多家用电器如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微波炉和智能扫地机都属于这个系统。这一系统里的智能体大多有一个特点,即虽然它们内部或多或少有控制程序的信息,但一旦出厂,就无法再更新它们的控制程序,不能进行升级,更不会自动地学习或产生新的知识。例如智能洗衣机,人们按什么键,洗衣机就启动什么功能。从购买到损坏,其功能都不会发生变化(故障除外)。这种系统能够与人类测试者和使用者进行信息交互,但它的控制程序或知识库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再发生变化。(www.xing528.com)
智能系统的第3级系统,其基本特征是除具备第2级系统的特征外,其控制器、存储器中包含的程序或数据可不联网进行升级或扩充。例如家用电脑和手机是我们常用的智能设备,它们的操作系统往往可以定期升级。例如,电脑的操作系统可从Windows 1.0升级到Windows 10.0,手机的操作系统可从安卓1.0升级到安卓5.0,这些设备的内部应用程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不断更新升级。这样,家用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可以应对的场景也越来越多。除了家用电脑,很多家用电器、机器人也都开始留有接口,可以通过外接设备进行系统升级。这一类系统明显比第2级智能系统的适应性更强。我们把这一类可以进行系统和数据升级扩充的系统定义为智能系统的第3级系统。
智能系统的第4级系统,其基本特征除了包含第3级系统的特征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智能系统共享信息和知识。前面章节提到的机器人地球项目,就是可以让机器人通过互联网分享知识。帮助机器人相互学习、共享知识,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会帮助机器人提高自学能力、适应能力,推动其更快、更大规模地普及。云机器人的这些能力提高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这类系统除了第3级系统的功能,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信息可以通过云端进行共享,如谷歌大脑、百度大脑、机器人地球的云机器人、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网站等。我们把这类系统定义为智能系统的第4级系统。
智能系统的第5级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够创新创造、识别和鉴定创新创造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将创新创造产生的成果应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标准智能模型中,对原来的冯·诺伊曼架构增加了创新知识模块,就是试图把人纳入扩展的新智能系统中,人类可以看作大自然构建的特殊智能系统。与前5个等级不同,人类等生命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不断地创新创造,如发现万有引力、发明元素周期表、撰写小说、创造音乐、作画等,然后通过文章、信件、电报以及互联网进行传播和分享。这种能力让人类占据了地球生态环境下智力的制高点。人类是第5级智能系统中最突出的范例。
智能系统的第6级系统,其基本特征就是当时间趋向于无穷点时,智能系统的知识输入输出能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将趋近于无穷大,从基督教对于“上帝”的定义——“全知全能”可以看出,智能系统在不断创新创造和不断积累知识的情况下,在足够的时间里以人类为代表的智能系统最终将达到“全知全能”的状态,无论是东方文化的“神”,还是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从智能系统发展的角度看,均可以看作其在未来时间点的进化状态。由此,我们把输入输出能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将趋近于无穷大的智能系统定义为智能系统的第6级系统。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根据标准智能模型,可以推导出任何智能系统M应具备四种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接收能力)I,知识输出能力O,知识掌握或存储能力S,知识创造能力C。
假设有一个智能体M,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掌握或存储能力、知识输出能力都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这个智能体M就符合“上帝”的“全知全能”,它的智商也必将趋近于无穷大。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给“上帝”一个定义:
令M=“上帝”
Q“上帝”=f(“上帝”)
=f(I,O,S,C)
=a*f(I)+b*f(O)+c*f(S)+d*f(C)a+b+c+d=100%
f(I)→∞,f(O)→∞,f(S)→∞,f(C)→0
按照定义,“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么对于“上帝”而言,就不存在未知的领域,因此“上帝”不能创新。由此,“上帝”的f(C)=0,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