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在这之前,人类至少已用数百年的时间为互联网的诞生做准备。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Leibnitz)发明二进制,用两位数(1和0)代替原来的十位数。后来,二进制成为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由此,二进制的发明可以看作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701年,莱布尼茨给在北京的神父闵明我(Grimaldi)和白晋(Bouvet)写信,告知自己的新发明,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术爱好者康熙皇帝的兴趣。白晋很惊讶,因为他发现这种二进制的算术与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立在两个符号基础上的符号系统是非常相似的,这两个符号分别由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组成,即——和——。
莱布尼茨对这个相似性也感到很吃惊,和他的朋友白晋一样,他深信《易经》在数学上的意义。他相信古代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二进制,但这并不能代表二进制与《易经》有必然的联系,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指向的不是古代,而是未来。莱布尼茨于1679年3月15日记录下他的二进制体系,同时还设计了一台可以完成数码计算的机器。我们今天的现代科技将此设想变为现实,这在莱布尼茨的时代是超乎想象的。[2]
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是电话。电话对于互联网的诞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后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是依赖于电话线的数据传输。即使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各地的家庭和办公上网还主要依赖电话线。
每当提到电话,我们就会联想到贝尔(Bell)。他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语音的组成,并在精密仪器上分析声音的振动。在实验仪器上,振动膜上的振动被传送到用炭涂黑的玻璃片上,振动就可以被“看见”了。(www.xing528.com)
接下来,贝尔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将声音振动转化成电子振动。这样就可以通过线路传递声音了。几年下来,贝尔尝试着发明了几套电报系统。在实验中,贝尔偶然发现沿线路传送电磁波可以传输声音信号。经过几次实验,声音可以稳定地通过线路传输了,只是仍然不清晰。由于贝尔的教学任务繁重,他的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进展。[3]
1876年,在贝尔30岁生日前夕,通过电线传输声音的设想意外地得到了专利认证。贝尔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热情。1876年3月10日,贝尔发明的电话宣告了人类历史新时代的到来,为约100年后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线路基础,也可以看作未来互联网大脑中神经纤维的萌芽。
计算机的诞生可以看作互联网发展历史中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计算机被看作人类大脑的延伸,当这个延伸不断蔓延并最终相互接触时,互联网诞生了。对于互联网而言,计算机是其最后一块拼图,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一块。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之高也是史无前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