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和2014年8月,果壳网MOOC学院发起了两次慕课有奖征文,参赛作品为慕课笔记、慕课学习经验、学习者与慕课不得不说的故事、慕课课程推荐、慕课新闻观察、慕课老师专访或随意发挥。研究者阅读了全部66篇征文,对其中两篇进行了特别关注,其作者的昵称分别为“寒塘月色”和“斯塔尔德夏拉”。他们符合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要求(前者为持续参与者,后者为非持续参与者),并且个人参与慕课的学习情况描述得很清楚。于是,研究者希望从个案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慕课持续参与者与慕课非持续参与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寒塘月色”的文稿长达3000多字,标题为《在职带娃学习5门MOOC课程心得》。具体内容可以单击下面网址查看:http://page.renren.com/601786933/channel-noteshow-913347615(2019年6月23日)。“寒塘月色”的优势是已经在美国获得了Ph.D学位(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学衔),语言上不存在障碍。不过,她有全职工作,同时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需要照顾,另外还是一个线上项目的志愿者。所以,她的业余时间并不多。
她近期学的第一门慕课是“社会心理学”,目的是解答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困惑。为了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她完整学习了所有内容,包括所有作业和阅读任务。第二门慕课是“可持续发展导论”,因为她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所以希望在个人职业发展上获得启发。这门课她还组织了另外一个伙伴一起翻译,目前Coursera已经正式嵌入了他们做的中文字幕。同时,由于做志愿者的线上项目正面临发展的难题,所以她也关注了三门与创新和商业相关的慕课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以应用为主,围绕自身的生活、工作需求和发展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课程。
关于时间安排,“寒塘月色”在她的文稿中写道:基本每天早上查看邮件和QQ学习群看通知和更新。午休时间学习课程视频,以及完成志愿者的工作。晚上9点以后,小孩睡着了,她继续学习,把当天的视频看完,做作业,参与讨论等。她能清醒地意识到,选择慕课也就意味着要放弃别的东西,她认为:“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安排时间学习,而在于:你愿意拿什么东西作为交换?你的学习时间有多少换来了你想要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关于学习方法,“寒塘月色”认为很多人最主要的障碍是完美主义,担心自己不能一次性完美地掌握内容或完成解答,于是迟迟不肯动手,到最后一天还在纠结。她的方法,一是先看一眼做个了解,再让它们飞一会儿;二是不把证书看得很重要,不会也猜一个,写得不好也交一个。她认为“尝试和犯错是正常的学习过程”。
最后,“寒塘月色”总结道:“一般来说,学习一开始可能会有新鲜感,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倦怠的感觉。此为人之常情。但是,人并不真的需要强大的兴趣才能自学。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学习的习惯,一点点初始的动力,一点点不怕失败的平常心,就可以坚持下去。”
“斯塔尔德夏拉”的文稿有2000多字。他本科毕业,刚开始工作,是看了可汗学院的介绍以后开始接触慕课的,但当时学习课程比较麻烦,于是放弃上课了。几个月后,他接触了Computer Science和一个天文学课程,看了教学视频觉得很有意思,不过除了在校时间其他时间基本没有网络,于是没有完整学习。后来,他发现了Coursera平台,选了“Think Again:How to Reason and Argue”和刚开课不久却很热门的“Social Psychology”,感觉不错,可惜又觉得课太长,无法坐着听那么久,甚至撑不住睡着了,于是又放弃了。再后来,由于面临考研和毕业,以及放寒假犯了假期综合征,他虽然选过“Songwriting,English CompositionⅠ:Achieving Expertise”“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as a Science”等课程,结果都没坚持下来。最后,“斯塔尔德夏拉”说:“其实似乎我上课的出发点好像也只是想尽量多了解一些东西,或者说也就是好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