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丽中国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为一体的绿色综合体,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针对中国现阶段存在的发展问题,采用最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打好思想基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新时代,要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学校、社区教育,做好形式多样的生态意识教育宣传和培养工作,并通过出版生态文明保护的书、报、刊等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宣传一种生态道德意识,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让人们意识到要主动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最后,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文明生活,杜绝将个人享受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消费模式。
(二)推进生态法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全面升级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针对污染物排放上,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强化污染物排放者责任,对他们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严罚重惩,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中,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治理,携手并进,共同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不断推进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三线一单”硬约束,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推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这些绿色产业培育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节约一切自然资源。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打通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四)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国家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目的是改造生活环境,为人民创造出“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美好的和谐家园。在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从根本上打赢蓝天保卫战,最终实现“天蓝”的美丽中国目标。在针对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要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灾害防治,抓好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加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最终实现“水清”的美丽中国目标。在针对土壤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要强化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开展针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整治行动,在改变耕作制度和减少对土地污染行为的基础上,加大天然森林的保护力度,最终实现“地绿”的美丽中国目标。
(五)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要实施针对重要领域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完善和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通过规划体制改革,从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划定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情况,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使该制度可持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抓住粮食高产量、高库存的有利时机,通过轮作休耕等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管理,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六)加强交流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美丽世界
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美丽中国的建成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自身在国际环境问题中的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协调推进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坚持以区域合作为基础,以发展战略对接为桥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起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先导的经济治理新模式;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等一揽子工程和项目,形成了以绿色发展为重点、以政策沟通为依托的环境治理新路径。同时要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高新技术,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共享中不断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前进,并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