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丽中国建设现状: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现状: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8年2月政府决定组建生态环境部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

美丽中国建设现状: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展现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出台了大量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政策,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行供给侧改革,淘汰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整治“散乱污”,代之以新产业、绿色产业和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土空间不断优化,部分省区市生态保护线已经划定。能源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发电清洁体,同时在钢铁、水泥等产业上大力推广超低排放。2013—2018年,中国的GDP增加了39%,汽车保有量增加了83%,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1%,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平均水平下降了42%,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指标下降了6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稳步提高,近海海域水质稳中向好,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由21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速推进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公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高屋建瓴地筹划了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加明晰的路线图。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逐步完善:①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②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生态环境“公地悲剧”;④开启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不断健全:①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②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③我国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环境污染治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www.xing528.com)

(三)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热爱自然,尊重自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先贤所著的《易经》《老子》《荀子》《齐民要术》等著作中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把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按自然规律办事,提倡人和自然和谐,取之有时有度,注重可持续性,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璀璨悠久的生态文化。由于政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使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得到提升,我国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已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党的十七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扬弃旧的工业文明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到治国理念的高度。美丽中国是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统一,是十八大强调的“生态文明”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好生活”的统一,是国家“五位一体”实际发展与人民集体感受的统一。美丽中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从“人定胜天”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凝结了民族与集体的智慧,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四)生态政治建设任重道远

十八大以来,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18年2月政府决定组建生态环境部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自抓环境保护,大力倡导践行绿色发展观,成效显著,实现了生态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为强化政治意识,严格落实党政主体环境责任,国家先后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法规,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有,责任共担,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且终身追责。为督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国家开展覆盖全国地市的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环境保护巡视督查和“回头看”工作,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机制,7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但是如何用绿色GDP取代现行GDP考核,以调动地方政府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实现绿色发展,仍然需要在理论和制度上创新,实践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