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走向与自然协调发展阶段,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总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体制的公平合理、社会和谐共生、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系统及多种成分、技术和措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以人为本,天(自然)人协调,人与自然双双受益,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腾飞与环境保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二)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既要立足于保护生存环境,又要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寓环境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寓废物(含污染物)处理于利用中,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调节及疏通受阻或失谐的物流、能流和再生循环路线,使生态平衡,不仅可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可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www.xing528.com)

(三)天(自然)人调谐

天人合一本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自然观。简朴和谐的消费方式和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手段是一种宝贵的生态财富。《礼记·月令》倡导天人合一,“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其关键在于人类生态关系的诱导,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导向、行为方式,融合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境界,诱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向协同进化、协调发展、天人协调的方向转化。以求人同自然协调、共生共荣,才能维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可持续发展。因此走向与自然协调发展阶段,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富裕、健康、文明三位一体,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观念转换和能力建设,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促进了城市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得以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生态得以良性循环。因此,从单纯追求环境与自然保护或单纯的经济增长,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