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目标是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等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量化性指标等内容。因此,要求环境规划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为此,环境规划通常是指人类为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其自身活动和生态环境在空间和时间上所做的合理安排,是环境管理者对一定时期的环境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计划,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时,按既定的环境目标和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分配一定时期污染物的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从而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该条同时要求,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也有相同的规定。基于法律条文规定,每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均编制环境保护规划。例如生态环境部从国家层面上编制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由国务院在2016年11月24日发布。该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环境保护规划一旦发布,将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由此可见,环境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性政策和技术文件,以便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环境管理。
(二)环境承载力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土壤圈三者之间的交叉部分,所有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均将影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土壤圈的基本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圈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由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土壤圈的基本物质组成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给生物圈中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有限,因此,对于人类的活动而言,位于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土壤圈部分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通过环境承载力分析,以进一步论证规划的合理性,也可以对规划进行调整。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外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输入输出有关。若将环境承载力看成一个函数,则它至少包含三个自变量:时间(T)、空间(S)、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B):
EBC=F(T,S,B)
在一定时刻、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可以将环境系统自身的固有特征视为定值,则环境承载力随人类经济行为规模与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关联性,它既是一个客观的表现环境特征的量,又与人类的主要经济行为息息相关。
区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实际上表现为如何协调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与区域环境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这就是区域环境承载力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某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的分析,一般可以从环境容量和资源利用现状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研究环境容量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便于对总量控制的研究,特别是对已建成区污染源的控制和削减;二是可利用环境容量合理布局新开发区。
环境容量可分成整体环境单元(区域环境)容量和某一环境单元单一要素的容量。若按照环境要素,又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其中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环境容量等)、土壤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等。此外,还有人口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等。如果按照污染物性质划分,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包括易降解的和难降解的污染物)环境容量和重金属与非金属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四)“三线一单”
“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一单”是指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在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时,必须考虑“三线一单”问题,合理确定规划期间的环境目标或指标。2016年7月15日颁布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说清楚规划或建设项目的“三线一单”情况。
(五)环境目标
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等内容,管理者或决策者希望环境质量达到的状况或标准,是特定规划期限内期望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和环境结构状态,是一定时期的生态建设规划报告编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环境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三个层次。其中:总目标是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或状态。单项目标是依据规划区环境要素和环境特征以及不同环境功能所确定的目标。(www.xing528.com)
环境目标的属性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或指导性指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这三个指标属性有可能同时存在。
表3-1和表3-2分别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环境目标或主要指标,以及某地区的“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环境目标或主要指标。
表3-1 中国“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目标体系
续表
从表3-1可知,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分为10大类、26小类。环境指标的属性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种。
根据国家发布的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地的“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表3-2所示的是某城镇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环境目标体系。
表3-2 某城镇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环境目标体系
续表
从表3-2可知,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分为6大类、34小类。环境指标的属性包括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三种。
总之,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根据规划区域对象、规划层次、目的要求、范围、内容而选择适当的指标。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规范化、适应性、针对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指标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指标、环境投入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
(六)情景设计
情景一般是对一些有合理性和不确定性的事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一种假定。因此,情景分析是预测这些事件出现后可能对某些其他事件产生各种影响的整个过程分析。它是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目标年或规划展望年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情景设计通常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规划对象、焦点问题及关键决策识别,对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环境管理因素等关键要素识别,对与环境相关的其他行业发展情况的预判,对未来规划区域内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进行展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