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环境承载力理论的DPCSIR模型其中:D是指规模较大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是造成环境变化的潜在原因,包括人口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等。据此,该模型将环境承载力研究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第二,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第三,环境承载状态的响应。

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1.环境承载力理论的DPCSIR模型

借鉴DPCSIR概念模型中的因果分析思路,将环境承载力与该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环境承载力理论的驱动力-压力-承载力-状态-影响-响应(DPCSIR)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环境承载力理论的DPCSIR模型

其中:

D(drive force)是指规模较大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是造成环境变化的潜在原因,包括人口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等。

P(pressure)是指人类活动对其紧邻的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的影响,是环境的直接压力因子,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资源的需求压力、对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压力、对区域环境的生态服务需求压力等。

C(carrying capacity)是指环境系统及其自身的内在复杂结构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包括资源的供给能力、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环境的生态服务能力。

S(state)是描述可见的区域环境动态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子,包括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以及环境质量状况。

I(impact)是指环境系统的状态对人类健康、自然生态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它是前四个因子作用的必然结果。

R(response)是指系统变化的响应措施,包括调整驱动力、减小压力以及提高环境承载力。

该模型将人类-环境巨型系统进行分解,并分别对环境系统自身及社会经济系统的客观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环境系统对人类活动作用的承载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系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将压力与承载力进行匹配,以寻找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根据匹配的结果,同时从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两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据此,该模型将环境承载力研究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第二,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第三,环境承载状态的响应。(www.xing528.com)

2.环境承载力的量化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是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外在功能的表现。然而,人们很难直接对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进行把握和量化。因此,人们可以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在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入手,把环境系统对人类的各种支持功能进行量化。

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功能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及生态服务能力。此外,人类可以通过理性的行为来提高环境承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适宜的条件。因此,环境承载力除了上述三项组成外,还应有第四项,即环境承载力中的社会支持能力。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可以从区域实际的或是规划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出发,结合区域的环境特点,从以上环境承载力的四个组成中选取容易形成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子的环境敏感指标,建立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指标选取包括资源供给能力指标、环境纳污能力指标、生态服务能力指标及社会支持能力指标。

3.环境承载力的评价

要真正地实现环境承载力作为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程度判断依据的功能,就必须在环境承载力量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就是要着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将其与环境承载力进行比较,以判断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程度,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承载力指标(C)、驱动力指标(D)、压力指标(P)、状态指标(S)及响应指标(R)。每一个指标体系下又选取多项分指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在压力指标和承载力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承载率(环境承载量与环境承载力之比)指标的计算,进而进行单要素或综合承载状态评价。

4.环境承载状态的响应

当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结果为超载,或是各要素的承载状态之间严重不均衡时,研究人员应该对此作出响应。

环境承载状态的响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调整驱动力、减小压力及提高环境承载力。

为了将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控制在环境承载力或某种特定的环境目标之内,可以通过反向推算法或正向试算法,确定环境承载状态的响应指标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