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如果正常运行变化,不仅不是致病原,而且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万事皆有度,“真理再往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在气候反常,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就变成了“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都是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六淫可单独作用而致病,比如,我们常说的“中风”和“上火”;也可以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不仅如此,还可以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和西医习惯用器官名称后面加上症状来确定疾病名称(比如,肝炎、胃痛、骨折等)不同,中医除了认为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而形成病症名称,比如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症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症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症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古医家正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针刀药石,阴阳调和,最终确立了中医的体系。
当然,这些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就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很多人因此而诟病中医的科学性,比如感染了肺结核,不管我们如何针刺、艾炙,还是怎样去调和阴阳,都没办法治愈。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医确有其局限性。但反过来,从辨证的角度,局限性的另一面是有效性,我们不能因为洗澡水脏了,就连澡盆里的孩子也一起泼掉吧。(www.xing528.com)
比如,对于“上火”的处理,中医就很有效。大家都有感受,每到秋初,皮肤干燥得很,脸上的痘痘就不停地冒,或者鼻孔出气如火。对此,西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而中医称之为“秋燥”,通过相应的凉性、寒性食物来润燥去热,通过相应的经络按摩疏通热气、排出体外,不打针不吃药,效果很不错。
即便是中医确有局限的地方,却也未必完全无认识。比如,对于流感,有人就说,明明是流感病毒,中医却搞出什么“风热”“风寒”之类的解释,这不是贻笑后世吗?其实,深入揣度一下,古体字“風”里面是有个“虫”的,也许古人也早就意识到导致感冒的缘由就是“風气”中的“小虫子”呢,谁又能说得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