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循环理论的局限:PM2.5时代防霾保健的简单法则

血液循环理论的局限:PM2.5时代防霾保健的简单法则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种流体力学血液循环理论却没法解释人体所有的生理现象。再比如,按照流体力学的血液循环理论,我们血液流动主要是靠心脏做功。以上这些问题,现行流体力学指导的血液循环理论无法解释或完全解释。因此,有学者比如美国的王唯工先生等提出了作为补充的“共振理论”,他认为,人体血液循环,不是靠血液流动的流体动力,而是靠气的推动、器官间的共振。

血液循环理论的局限:PM2.5时代防霾保健的简单法则

毋庸讳言,目前西医是居于主流地位的,所以当下所有医学院校的学生学的都是这个理论:血液的血红蛋白可以和空气里的氧结合,然后把氧携带到人体所需要的各个组织、器官。我们的主人公“气”是“水”作为动力所载的“舟”,“舟”作为被负载的东西,于“水”而言完全是被动的。

如果血液这条河里的“水”出了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贫血,也就是血红蛋白的量不够,那么携带氧的功能就会出问题,我们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营养不良症状;再比如,虽然血液没问题,却带错了货物,像大家熟知的一氧化碳中毒,就是血红蛋白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错带了一氧化碳而不是氧,血红蛋白先同一氧化碳结合了,就没法再携带氧了,于是我们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此外,这个理论也用来解释循环系统的很多问题,比如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液循环问题,以及由此导致我们人体的众多不适……

从这些角度,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生理机制和现象,确实没有问题。

但是,这种流体力学血液循环理论却没法解释人体所有的生理现象。

比如,我们都知道人体血压有两个值,一个是舒张压,一个是收缩压。按照流体力学理论,只要一个收缩压就够了,就可以推动血液流动了,而舒张压就像往河道里面加阻碍水流的障碍,为什么还要有个舒张压来给自己增加阻力呢?(www.xing528.com)

再比如,大家知道我们人体的血从心脏出来,主要是通过主动脉把血送往全身各处,但这其中主动脉有个180°的大转弯,叫主动脉弓,血要经过主动脉弓来个大转弯。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照流体力学理论,血液从我们心脏出来,顺从重力作用直接往下流,这样不是更省事、省力一些吗?干吗还要多此一举先向上再转这么大个弯往下流呢?人体血压的调节系统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也让很多大一的医学生头疼的“窦弓反射”理论,讲述的是一个通过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感应,相应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再通过人体大脑中枢决策,神经系统传出命令,相应的效应器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压调低的复杂过程,如果按照纯粹的流体力学理论,我们人体搞这么麻烦,烦不烦?

再比如,人体几乎所有的内脏器官,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的供血血管入口都是与主动脉垂直的——大家都知道,河水向前冲流,应该是越在水流的正前方越一泻千里,划过船的都知道船行走的方向与水流的夹角越小越省力和方便,那为什么各个器官供血血管要成90°呢?

再比如,按照流体力学的血液循环理论,我们血液流动主要是靠心脏做功。而心脏的功率很有限,只有区区1.7瓦,这么小的功率要完成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输送任务简直是不可能的差事,但我们人体却做到了,何解?

……

以上这些问题,现行流体力学指导的血液循环理论无法解释或完全解释。因此,有学者比如美国的王唯工先生等提出了作为补充的“共振理论”,他认为,人体血液循环,不是靠血液流动的流体动力,而是靠气的推动、器官间的共振。简言之,类似我们吹排笛,一口气吹出,多根笛管一起发声。共振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手腕脉搏的频率和心脏跳动频率一致等上诉一些流体理论解释不了的生理构造、现象,起码可以作为流体力学血流理论的一个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