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拳锻炼的独特特点及关键要素

太极拳锻炼的独特特点及关键要素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式传统太极拳在拳架演练时,应具有以下特点,即技击性、柔和性、连续性、圆活性、整体性和平衡性。太极拳锻炼由起势到收势,所有定式和过渡动作,无论是虚实的转换还是姿势变化,都应相互连接、前后贯通,不存在停顿和间断,这种连续性的特点与其他拳术项目有所不同。圆活性太极拳锻炼时躯体及四肢动作不能直来直去,都应呈圆弧形走势,全身关节保持缓慢的螺旋运动。

太极拳锻炼的独特特点及关键要素

杨式传统太极拳的锻炼要求,是严格按照太极的阴阳之理、动静之机,讲究在虚实提放和屈伸开合的不断变化、不断平衡中进行锻炼。根据人体的自然运动规律,以及太极阴阳的运行路线,太极拳的动作路线应处处呈圆弧状。一举一动都由内形带动外形,一切动作以意念领先,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全身内外上下的动作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太极拳谱》曰:“其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总需完整一气。内形动作的一举一动,都应由意带气在体内运行,使气血周流全身。太极拳为一种武术项目,动作的攻防技法是所有武术必备的条件之一,没有攻防技法的动作就不能称作武术。太极拳融合了文武之道,是将武术采用了文练的形式,即所谓“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杨式传统太极拳在拳架演练时,应具有以下特点,即技击性、柔和性、连续性、圆活性、整体性和平衡性。

技击性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武术必须讲究动作的攻防技法,太极拳动作的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技击的内容,走架的第一意念就是一攻一防,是练拳中的体用。前人在设计拳架套路的组合时,其动作招式均有技击的作用,总是一手化一手打,练太极拳虽说用意不用力,但武术中攻防的意念决不可无,否则就不叫太极拳了。所以有音乐伴奏供全民健身活动的太极拳称为拳操,因它没有武术的攻防技击含义,只是模仿太极拳的动作随着音乐节奏运动。

拳架动作一招一式的含义在于攻与防,在双人对练和推手锻炼中更能表现其攻防技击的特点,太极刀、剑、杆、枪等器械都包含攻防技击的内容。中华武术各门各派的拳术都含有技击作用,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之花,它的技击性特点不可少。

一招一式中有了技击内容便称为招中有术,招式中有了技击之术,其动作即有的放矢,招式中无技击之术,便成了手舞足蹈的盲目摆动,其动作无的放矢。因此技击性便成了太极拳动作的锻炼核心,若要检验太极拳动作正确与否,首先看其一招一式中是否具备武术的攻防技击内容。具有技击性的拳架动作,才能使动作的路线、方向以及高低部位达到准确无误;没有技击内容的拳架动作,因为不知其动作的用意,平时在锻炼中动作会不自觉地发生改变,尤其是拳操锻炼者,习惯用音乐伴练,动作更会随意地变化。

柔和性

太极拳动作要求轻松柔和,拳架姿势要求平稳舒展,无论是左旋右转、前进后退、提脚踢腿,还是推掌出拳均不带丝毫拙僵之力。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和“无过不及”,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太极拳动作柔和的关键所在,柔和就是全身松柔与和谐。太极拳没有剧烈的跳跃动作,也没有忽起忽落和快速的发力动作,全身各部只是缓慢地运动,轻柔而不间断。走架时尤其显现了神凝气静,动作从容优雅,立身中正安舒,四肢骨节及内脏气息动若抽丝,让人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太极拳谱》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太极拳动作看似轻灵柔软、毫不用力,却极为沉稳,看似动作腾挪闪展、连绵不停,却极为安静。动作要达到柔和,全身上下内外应节节放松,尤需节节贯串,从大脑神经到内脏器官,从关节肌肉到四肢百骸,都应顺乎人体生理的自然状态,丝毫不能存在拙僵之力。也就是说,太极拳锻炼首先应摧僵化柔,摧毁后天所形成的拙僵之力,锻炼松软柔和之力,如婴幼儿所使用的先天自然之力。

松了才能柔软,柔了才能和顺,动作柔和才能达到全身内外和谐与平衡。坚持长期锻炼松柔之力,日后就能积柔成刚,练出软绵绵又沉甸甸,如绵裹铁和绵里藏针的太极内劲。太极是道,讲究“道法自然”,和谐就是能顺乎人体活动的自然状态。柔和性锻炼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技击上走化和引进落空的技巧。柔和性运动能产生一种自然美,用审美角度看,太极拳的柔和性也是一种柔美的表现。

连续性

大多数拳术锻炼时总是有断有续、有起有止、有动有停,缺乏动作的连续性。太极拳锻炼由起势到收势,所有定式和过渡动作,无论是虚实的转换还是姿势变化,都应相互连接、前后贯通,不存在停顿和间断,这种连续性的特点与其他拳术项目有所不同。

太极拳的整套拳架动作均应承上启下、连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犹如行云流水,缓慢而不停。《太极拳谱》形容为“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运劲如抽丝”,相连不断。除了定式时略显似停非停、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外,其他动作看不出中间有停顿和接头的情况。这种缓慢而连续的运动方式,对人体关节、肌肉以及内脏蠕动、血液循环都是非常有利的。太极拳身法步法的轻灵可与八卦拳相比,其发劲的刚猛可与行意拳相比,而更突出的是一种粘连之劲。拳架动作的连续性特点与技击上的粘连功夫有直接关系。太极推手讲究沾粘连随,如太极剑双人对练的粘剑练法,大杆对练的粘杆和滑杆练法,这种粘连功夫也是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之一。能连就能粘,能粘就能连,粘和连是不可分割的,粘劲是从连绵不断的锻炼中获得的。无论在走架或推手锻炼时,招式都要相连不断,内劲运行也应相连不断,才能有“运劲如抽丝”的感觉。

《太极拳谱》要求太极拳锻炼中必须做到“无使有断续处”,这便是指运动中全身内外动作都不应出现断断续续,必须连续不断,不仅要求外形动作连续贯串,内形意气的运行也应连续不断,似松非松的内劲也应像抽丝般连绵不断。锻炼时的动作、意气、内劲都连绵不断,才能显现出连续性的运动特点。(www.xing528.com)

圆活性

太极拳锻炼时躯体及四肢动作不能直来直去,都应呈圆弧形走势,全身关节保持缓慢的螺旋运动。有人说太极拳是划圆圈运动,唯有圆弧形运动才适合人体关节的自然弯曲度,使身体内外各部位都能均匀地发展。《太极拳谱》要求“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圆形才没有缺陷和凹凸,不仅是动作走圆圈,全身形态也应保持圆满,即所谓“手如抱月忌过直”。

外形动作走圆,内气的运行必然也按前阴后阳呈圆弧走势,气势鼓荡亦成圆,圆是活的保证,动作圆满才能获得周身轻灵和圆活。僵而滞,松而活,方则滞,圆则活,圆是灵活的保证,松是灵活的基础。圆活和松空不可分割,所以太极拳锻炼要求全身节节放松,又必须节节贯串,运动时丝毫不使用拙力,无论提腿出脚、推掌伸拳均应顺应自然。空也并非一片空白,空中藏有灵即为空灵,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心中空虚灵不昧。有了空灵才能松,有了松才能柔,有了柔才能圆,有了圆才能活,然后才能灵活变化、圆转自如。

圆转和螺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转规律,日月星辰都在宇宙间运转,地球在运转中才能使人类得以生存,机器在运转中才能生产出产品,汽车在运转中才能推动前进,太极拳也在不断运转中进行锻炼。无论是走架、推手,还是器械锻炼,其所有动作都讲究一个“圆”字,有了圆才能显示出灵活。求懂劲阶段更应讲究动作轻灵圆活,太极推手亦讲究动作圆活性,如对手的力点放在我方圆周线上,只要我方圆圈稍转动,对方之力便落空。所以,圆活性也是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之一。

整体性

太极拳锻炼要求周身成一家,全身内外上下各部分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而手,总需完整一气,即身躯及四肢动作必须配合一致,一动俱动,内形的意、气、内劲与外形动作也一气呵成,才体现出整体性特点。

《太极拳谱》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说明了太极拳绝不是局部运动,而是全身每一个部位都贯串在运动之中。例如虚实的变化,单单只注意重心在两腿脚之间的虚实转换,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锻炼时除了两腿脚分清虚实外,两手臂、躯体胸背,以及眼神、舌、齿、指甲、皮毛都应分清虚实的变化。《太极拳谱》曰:“其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即说明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运动。所以说太极拳锻炼绝不是局部运动,而是全身各部位一起协调配合的立体式运动。

太极拳在技击方面讲究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脚一动俱动,所谓“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太极拳锻炼讲究外三合与内三合,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做到六合便是内外相合周身成一家。整体性除了指练拳者自身内外上下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外,还指练拳者应与天地形成一个整体,即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合一。练拳者的动作和气息步调应保持一致,尽可能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

平衡性

太极拳锻炼注重稳定和平衡,无论是外形四肢动作的虚实变化,还是内形意气在全身的运转,都是阴阳虚实在不断变化,变化中又不断求得平衡,变化是必然的,平衡是相对的。除了阴阳虚实的变化和平衡以外,行拳走架时无论起落转换,都应保持立身中正的四平拳架,一是头部和裆部保持中心垂直,即尾闾中正,二是两肩与两胯保持水平状态,即立如平准。头部、裆部、两肩、两胯这四个部位中正平稳,才能达到上身轻灵、下盘稳固,起到八面支撑的效果。

拳谚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是用来形容练武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站着就像一棵松,因为松树的主干是正直的,枝干顶端小而下部大,像金字塔坐落在大地上那样平稳。太极拳锻炼的立身中正就如松树的主干保持正直,内气鼓荡全身松放下沉时,腰围一圈似有向外扩张的感觉,上身轻灵下盘稳固,才有了八面支撑的效果。松放与气沉丹田切忌单鼓小腹,应是全身四周向下向外松放,达到均衡,才能养气于丹田。

太极拳在一招一式中都讲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具备五阴兼五阳,阴阳相济才称平衡。平时走架时应注重自身各部阴阳虚实平衡,有阴则有阳,有虚则有实,阴阳和虚实都是相对存在的,而不是绝对的。双人推手或对练时应注重两人之间的平衡,两者必然是你实我虚,你阴我阳,你刚我柔,你进我退。用刚时以柔守之,用阴时守之于阳,用实时辅之于虚,退守时藏之以进,如此才能体现阴阳、虚实、刚柔之间的平衡状态。平衡才能达到和谐,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国家要和谐,社会要和谐,人体也必须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和谐才是健康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