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日青年特质及合理化:前路何方

今日青年特质及合理化:前路何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改变受教育的青年的心智,使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对于当代青年的特质,诸多方家持悲观的看法。扎卡里亚旗帜鲜明地“为今日之青年辩护”,说年轻人太浅薄已经是几千年的老调重弹,不妨讲出些新东西啦!扎卡里亚指出,学者们应当承认青年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巨大。扎卡里亚同样将这种“代沟”归因于时代的变迁。扎卡里亚用时代作为理由,将青年人的特质进行了合理化。

今日青年特质及合理化:前路何方

人文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改变受教育的青年的心智,使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对于当代青年的特质,诸多方家持悲观的看法。如国人所熟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说,直指“高智商却异常世故、以个人利益凌驾社会福祉的自私自利者”;或大洋彼岸所谓的“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即貌似很有个性,但实际上都在迎合外界的期待,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冒险,像绵羊一样互相模仿的青年[23];再如扎卡里亚所提及的“我我我一代”(the me me me generation),即只关心个人利益,而对更高层次的反思与自我审视缺乏意识的一代。[24]那么,人文教育的衰落是否应当部分归咎于青年道德水准的下降呢?扎卡里亚旗帜鲜明地“为今日之青年辩护”,说年轻人太浅薄已经是几千年的老调重弹,不妨讲出些新东西啦!

扎卡里亚指出,学者们应当承认青年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巨大。从录取到就业,高标准的残酷竞争逼迫学生必须不断冲刺;这一现象是由大学和公司所造成的,青年学生只是其中的受害者。与此同时,对成就的追求与对压力的回应并未影响学生的道德标准,他们对少数群体的尊重程度和行善的愿望都在不断提高。而青年学生的自我中心,实际上也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所决定的——青年人不再生活在大企业所提供的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而必须不断应对工作环境的变迁;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是必然的选择。[25]

怀念旧日时光的人们倾向于认为当代的年轻人不再思考涉及人类命运的大问题,而醉心于日常化的议题。扎卡里亚同样将这种“代沟”归因于时代的变迁。不妨引用学者的洞见:在扎卡里亚成书之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个“去政治化”的时代——不再存在意识形态的辩论,某种特定的世界秩序被“自然化”,甚至成为“历史的终结”。[26]校园中对大问题的争论来自于冷战时代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而当代这种对抗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企业家、技术专家和商人成为了新的偶像[27]这一趋势不意味着青年人心智的下降,而只是象征着时代主题的改变。

扎卡里亚用时代作为理由,将青年人的特质进行了合理化。我们或许可以说,扎卡里亚在这一部分中对平庸化的现实状况的承认甚至认可,是对青年读者的迎合,与人文教育本应具有的现实批判性形成了反差,削弱了全书主题;然而,何不将扎卡里亚的这部分分析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反思与批判呢?承认现实并不意味着懦弱,只有真的猛士,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人文教育同样不应脱离现实而空谈原则,因其培养的是多样化的社会人才,而不仅仅是理论家。人文教育的理念是高尚的,但在现实的环境下,其执行方法应当尊重现状,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

如同本文标题所言,扎卡里亚在《为人文教育辩护》中的立场,始终是一位象牙塔外的申辩者。他能够在人文教育的“芝兰之室”与现实状况的“鲍鱼之肆”间穿梭自如,不仅在学理上,也在现实利益之中为人文教育寻找坚实的立足点。而扎卡里亚所关照的议题,不仅已经发生于人文教育肇端的美国,也正在发生于尝试将人文教育传统与自身传统相结合的中国。对于中国的通识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而言,如何站在不同的视角为中国大地上的人文教育进行“申辩”,同样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注释】

[1]方炯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2]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不单纯指人文学科;本文遵从《为人文教育辩护》中译本的翻译方式,将这一概念统一称为“人文教育”。

[3][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2—4页。

[4]Drew Gilpin Faust,The University's Crisis of Purpose,The New York Times,Sep.1,2009,https://www.nytimes.com/2009/09/06/books/review/Faust-t.html.

[5]Martha C.Nussbaum,Not for Profit:Why Democracy Needsthe Humaniti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p.2.

[6][美]艾伦·布卢姆著,战旭英译,冯克利校:《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87页。

[7]Martha C.Nussbaum,Not for Profit: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p.7;Martha C.Nussbaum,Cultivating Humanity: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pp.9-11.

[8][美]艾伦·布卢姆著,战旭英译,冯克利校:《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01、211页。

[9]Martha C.Nussbaum,Cultivating Humanity: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p.294.

[10][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5—6页。

[11]同上书,第35—36页。(www.xing528.com)

[12][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44—49页。

[13]同上书,第54—55、57页。

[14]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xi页。

[15][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74—75页。

[16]Philip J.Costopoulos,Jefferson,Adams,and the Natural Aristocracy,First Things,https://www.firstthings.com/article/1990/05/jefferson-adams-and-the-natural-aristocracy.

[17]同②,第76—80页。

[18]任军锋:《穷孩子、富孩子与濒临破碎的美国梦》,《文汇学人》,2018年9月21日。

[19][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66—68页。

[20]同上书,第38—39页。

[21][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40—42页。

[22]同上书,第83—91页。

[23]钱霖亮:《还未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不够优秀的绵羊》,澎湃新闻网,2017年2月28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27446.

[24]Joel Stein,Millennials:The Me Me Me Generation,Time,May 21,2013,http://time.com/247/millennials-the-me-me-me-generation/.

[25][美]法里德·扎卡里亚著,梁栋译:《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107—111页。

[26]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开放时代》,2007年第2期,第5—41页。

[27]同上书,第113—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