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围有经验的同事交流,大家几乎一致认为,将一门课讲成熟平均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就笔者的体验而言,这个年限毫不夸张。虽然现在在讲授“《老子》导读”课时明显有了一点“底气”,但不得不说,即便如此,这门课也只能说是比较平实,中规中矩而已,尤其是可信却并不可爱,距离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的标准尚远。这门课到目前为止仍然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说到底,还是如何在现代与古典之间架设桥梁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原意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自发地思考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使文本成为“活的文本”。因此,笔者在讲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现代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与《老子》思想切实发生关联而非强作联想”。只有这样的问题储备够了,并且很自然地穿插在文本的解读中,才能让人觉得有“生气”,并且发自内心地愿意亲近。“《老子》导读”一课虽然在这方面一直持续地努力着,相关的成分不是没有,但就比重而言还不够,这是该门课程进一步努力的空间。
此外,锻炼学生学术性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应为通识课的目标之一。一门理想的通识课应该融入较多的阅读、写作与讨论,然而,受制于学生和老师可以分配到这门课的精力,该门课在上述方面做得还远不够。未来,希望这门课能够在上述不足之处有所改进,不断探索立足于现代讲述经典的方式与方法。这种保持时刻调整的姿态也是《老子》所主张的真精神吧!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Classics:A Review of“A Guided Reading to the Laozi”
Cai Qinghu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Daoist classics—the Laozi,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jor concerns on how to guide students getting into the classics,which include:help and support students overcome the sentiments of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reading classics in the first place;guide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own ways of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classics;make students realize why classics to be classics;defuse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lassics and the modern and make students like to approach the classics from the heart as well as reflect from their life experiences.
Key words:reading classics;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methods;A Guided Reading to the Laozi(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文为2015年复旦大学校级通识教育研究课题“‘《老子》导读’开展讨论课的模式探索”之阶段性成果。
[2]才清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
[3]复旦通识教育2.0版是在2014年提出的,从复旦通识教育1.0版到2.0版之间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概括而言,“1.0版本更多地是在解释理念,即强调通识教育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1.0版本的目标还是比较粗线条的,2.0版就会有一个升级,并且会特别强调从理念、教学目标到课程纲要之间的贯通、衔接”。因此,2.0版本要做的是“精细化建设”,在这一阶段,问的问题是“怎么做才能把通识教育做好”。有关2.0版本所着眼的课程建设细节,参见“复旦通识教育”公众号:《什么是2.0版本的复旦通识教育——专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2017年12月5日。
[4]黄达人:《通识教育不等于大众化教育》,《通识教育评论》,2015年创刊号(总第1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