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过程式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一是课堂表现(占10%),二是课后写作(占20%),三是随堂测验(占20%),四是期末闭卷笔试(占50%)。
课堂表现由古诗文朗诵及讨论发言、学生互评等环节构成。朗诵主要考察流畅程度、情感的节奏把控,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下一步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而课堂讨论、学生互评,重在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表达能力。
课后写作,学生可以自选拟作古诗文、读书报告、针对某专题的研究综述等形式。拟作古诗文,考察对古代文体体式特征的把握,艺术风格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针对爱好写诗的同学,推荐王力《汉语诗律学》、吕正惠《诗词曲格律浅说》、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等书作为入门读物;针对爱好作赋的同学,推荐《光明日报》连载的“百城赋”栏目。如学生选择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则重点考察问题意识,推荐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读书杂志》供学生参考。
随堂测验,每月一次,常考题型是给繁体无标点的古文加上句读,随机题型则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界新动态进行设计。考试范围主要是课前发放的“必读”文献,其次是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拓展材料。每次随堂测验都及时批改、反馈并讲评,以此环节作为课堂内容的有机补充,行之有效。(www.xing528.com)
期末闭卷笔试120分钟。客观题占30%,考古文句读及翻译,主要是考察学生古文阅读理解水平,以及“信、达、雅”的译文写作能力。主观题占70%,是闭卷小论文,抛出话题,杜绝抄袭的可能,真实反映了学生对于《昭明文选》某问题的思考深度;不定具体题目,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在成绩区分度上有较大贡献。
实践证明,突出过程管理,辅之以期末闭卷笔试的成绩评定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了成绩的公平合理性,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