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明文选》中华文明经典导读的重要性

《昭明文选》中华文明经典导读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首先,《昭明文选》具有经典的涵容,与大多数文学总集相比,它实质上突破了“文学”藩篱。其次,《昭明文选》导读课与其他经典导读课一起,共同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古典思想序列。《昭明文选》上承秦汉思想资源,下启唐宋盛世繁华。这就决定了《昭明文选》在课程体系中也应居于相应的枢纽位置。

《昭明文选》中华文明经典导读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因此,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经》、诸子文章等是毋庸置疑的经典。事实上,汉及以后的著述同样可凭借自身实力跻身经典之列,譬如构建“大一统”的《史记》与成就“经国之大业”的《昭明文选[7](简称《文选》)。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文选》,精选先秦至梁130余位作者的700余篇各种体裁的作品,唐代以前的文化精粹尽入彀中,堪称“中古文明经典”。

首先,《昭明文选》具有经典的涵容,与大多数文学总集相比,它实质上突破了“文学”藩篱。该书收录《典论·论文》,借魏文帝曹丕之口宣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8]。这样的文章,当时能经国理政,后世能传颂不朽,必然具有非凡的格局。

具体来说,《昭明文选》全书的编排次序是以赋开篇,诗次之,并未按照文体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赋类首列“京都赋”,亦未考虑赋之各题材产生的先后。这些都表明该书的编纂初衷,不是纯粹梳理各体文学发展轨迹,《昭明文选》不只是“文学总集”。该书卷一至卷六依次收录《两都赋》《二京赋》《南都赋》《三都赋》,除了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之外,还涉及南都(河南南阳)、蜀都(四川成都)、吴都(江苏南京)、魏都(河北临漳),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壮丽的汉晋时期中国文明的空间发展动态图景:整体上呈现出主轴由北向南,副线东西开花,从“天下之中”向四周文化辐射,始终魂牵中原,“以道德为藩”的发展趋势。[9]这样的编排所呈现出来的气魄格局,为《昭明文选》全书奠定了一个宏伟的基调。主编萧统身为太子,重视首都问题,突显壮丽帝京背后所承载的“威重万世”的建功立业意识[10],这是《文选》以京都赋居首的原因之一。此外,京都赋不仅仅铺叙帝京的宫殿、苑囿、田猎,更注重国家的法典、礼俗、文教,反映出汉晋社会政治、学术思想的变化,契合萧统所受到的儒家王道思想教育,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当然,《文选》以京都赋居首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界早已关注该问题并有一些研究成果。[11]课程在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并撰写研究综述。此外,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昭明文选》最后五卷涉及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弔文、祭文,以死亡问题收尾,是否另有深意?全书内在逻辑如何?学生们集思广益,讨论的范围涉及政治学、史学、文学、地理学哲学心理学、目录学、编纂学等。可见,《文选》引发的思考天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符合“博聚约收”的通识理念。(www.xing528.com)

其次,《昭明文选》导读课与其他经典导读课一起,共同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古典思想序列。重庆大学通识教育之中华文明模块,并未开设诸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史学史哲学史等常见的通史、概论、鉴赏式课程,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任务的是一系列经典导读课程:《诗经》、《左传》、《论语》、《庄子》、《四书》、《史记》、《昭明文选》、杜甫苏轼、《窦娥冤》、《红楼梦》专题研读等。《昭明文选》上承秦汉思想资源,下启唐宋盛世繁华。这就决定了《昭明文选》在课程体系中也应居于相应的枢纽位置。目前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都是以系列理论贯穿上述经典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视野、综述能力,但由于部分学生不读经典,仅仅通过教材的观点与摘引的资料来拼凑自己的知识框架,容易走向空疏。通识教育不提倡概论式教学,主张细读经典文本,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锻炼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昭明文选》作为“中古文明经典”,李白、杜甫、陆游等名家无不受其沾溉,而且从长安往西,沿丝绸之路远播康国(今阿富汗),东传韩国日本,在整个汉语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该书具有超越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整体性视野,与先秦两汉的经典一起,环环相扣,共同铸就了先唐文明,为盛世的到来进行了文化上的铺垫,理应纳入经典导读课程体系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