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燕 王建荣 周泉生[1]
摘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探索,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新生研讨课可以激发新生对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产生研究兴趣,萌发创新意识,培育出更自信、更有创造力的人才;新生研讨课还能够推进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www.xing528.com)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旨在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转换,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与探讨,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拓展其个性发展和多元文化视野。新生研讨课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反映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近年来,伴随我国对本科教育的日趋重视,不少高校也先后开设新生研讨课,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苏州大学在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对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3年年底起,苏州大学开始启动建设新生研讨课,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索机会的同时,也为教师探索教学改革路径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苏州大学目前共建设了172门新生研讨课,课程来自全校24个学院(部),涉及文、理、工、管、医、法等各学科。其中,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科开设57门新生研讨课。在苏州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定位是:以新生为本,以全社会关注的学术性专题为切入点,注重学生的适应性转变,使新生了解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新技术突破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使新生开阔视野,并着重鼓励新生发问,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本文以苏州大学医学部新生研讨课“干细胞与恶性肿瘤: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下简称“干细胞与恶性肿瘤”课程)为例,围绕“新生研讨课如何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的兴趣,提高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主题,分享教学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