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必然要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为载体。所以,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努力寻找新型的、适合各自要求和条件的“全方位育人”模式来为学生提供一种整合性教育的环境。因此,像生活—学习共同体(living and learning community)和住宿式书院(residential college)这种类型的新教育模式实验就应运而生。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集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为一体,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中国传统书院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历经一千多年。它立足于著书、读书、藏书,聚焦于育人。书院教育的内容以传授儒家道德礼仪、培养贤人品格、提炼治国才能为导向,因此,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支柱,尊师、重道、崇贤是它的价值取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等方面有着灿烂的历史,并担负着贯通历史血脉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书院的历史作用长期被忽视,以致产生了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只能上溯到西方教育制度而不能与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对接的窘境。而目前国内大学兴办的住宿式书院则主要来源于英美的住宿式书院模式,同中国传统上的书院没有渊源联系。如何从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吸取其精华来指导当今大学的住宿式书院,创造出真正有当代中国教育特色的新型住宿式书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西方大学住宿式书院的源头。牛津大学首个住宿书院是大学书院,成立于1249年;最晚建立的则是曼彻斯特书院,成立于1991年,间隔700多年。截止到现在,牛津大学共建有38个书院。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类似,首个住宿书院是于1284年成立的彼得屋;最晚建立的则是1979年成立的鲁滨逊书院,前后相隔近700年,共建有31个书院。
牛津、剑桥的书院有三大支柱(图1):
(1)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社区;
(2)“导师制”,即一个导师带3—5个学生;
(3)学生自治。
“导师制”是英国大学的一大特色,起始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位资深教授或者年轻讲师带领3—5个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导师引导学生读书:导师开个书单,学生们进行阅读,然后展开讨论。这种每一两周就有的小型导师—学生见面会对学生施加压力,对他们成长极有帮助,是英国书院最有特色的地方。
美国大学在20世纪初学习和移植英国书院制度时,采用了“建立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社区”和“学生自治”这两条,由于管理、经费等因素而剔除了导师制。
图1 英国牛津、剑桥住宿式书院的三大支柱
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在学习以美国耶鲁大学为主的住宿式书院时,仅仅采用了“建立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社区”这一条。可以这样说,美国书院是英国书院的简化版,中国书院又是美国书院的简化版。(www.xing528.com)
澳门大学实行“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研习教育、社群教育。这种新理念建立在这样一种思想上:学生的学习是多途径的、全方位的,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是他们学习的组成部分。课堂内以习得群体的知识为主,有老师的讲授或者指导,有课本为依据,有考试为短期反馈和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而课堂外学习是体验式学习,以各项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参与为获得学习经验的手段。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检查是多手段的,有时甚至是长期的。因为体验式学习具有个人性、内在性、碎片性、检查手段缺乏统一性等特点,它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往往受到质疑。而澳门大学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整合了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把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目的就是要培养未来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澳门大学的书院是社群教育的载体。澳大在筹建书院时,就派出几个代表团走访了英美著名大学的住宿式书院,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信息。回来后又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决定以耶鲁大学的住宿式书院为蓝本,先在老校园试办两个,搬迁到横琴新校园以后再全面推开。澳门大学规定一年级新生要住书院,二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张昆仑书院建立于2016年夏天,是十大书院中最新的一个。2017年夏天,书院有381名学生(237名是一年级新生,136名是二年级回住生),配有7名驻院小导师,9名楼层助理。小导师选自研究生,楼层助理选自二年级学生。他们分布在各个楼层,主要职责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组织活动以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书院的员工包括1位全职的院长,1位半职的副院长,2位全职的驻院导师,还有3位行政助理。
今年暑假里,书院对这些小导师、楼层助理和书院学生会干部进行了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校内有集训学习,校外有去新加坡、上海等地高校访问学习。通过暑期学习,这些书院学生干部和骨干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个人自信心和工作能力,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在2018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周中,他们积极参与,起了很好的领导作用。实践显示,学生参与度越高,对自身的锻炼就越大,对书院的认同感也越强。
书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学生互相交融的环境,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会彼此尊重、互相交流。如果只强调专业认同感而把书院学生按专业住宿,那就会失去鼓励书院学生结交新朋友、拓展交际能力的大好机会,容易造成四年大学生活中学生同本专业的同学课堂上见、餐厅里见、寝室里见的交际,不利于形成一种团结一家亲的书院氛围。澳门大学的学生入住书院是由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是跨专业的。书院尽可能为学生的互动创造空间。张昆仑书院有自己的餐厅、自修室、小图书室、音乐室、健身房和其他活动空间。几块空白墙壁也提供给学生作壁画甚至涂鸦,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书院共有5层,每一层设有公共空间(自修室、活动室、茶水间、讨论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和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前的大学宿舍是一个共同生活空间(一般不包括用餐),以前的教室是同一专业学生共同学习的空间;而书院则提供了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综合性空间。这种学生的交叉组织形式、学生的综合交流空间安排,使得澳门大学书院有别于许多内地大学书院,是澳门大学住宿式书院的一大特色。
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懂得社会,懂得自己,懂得中国,懂得世界”。张昆仑书院也开设通识教育,目前只有一门“一年级体验式学习”课程,未来计划开设“领导才能”“交流”“体育”等方面的通识课程。这门“一年级体验式学习”课程有三个组成部分: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参与、个人反思。课堂学习围绕着澳门大学书院系统共同制定的五种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领导与服务、文化参与、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健康生活”。学生要在课后参加书院或者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或者作为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其中,事后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种身心并用的体验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学习,不是一种老师与同学之间单纯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而是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与反省。它对学生有更高要求,也对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提出更大的挑战。张昆仑书院还准备把这种以通识课来带动组织活动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运用于书院将要开设的其他通识课程中去。
通识课程与书院是怎样一种关系?有的学校把通识课程全部放入书院,建立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通识教育,书院成了通识教育的平台。我认为,通识教育可以是书院教育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大部分通识教育是以知识学习为主,以课堂为平台;而书院教育应该以体验式学习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平台,以社会为大舞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与实践。通识教育以整体习得为主,可以通过统一考卷来测试学习效果;而体验式学习以个人经验体会为主,不可能用统一方法来测试学习效果。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所以,书院不应该成为课堂教育的简单延伸,而应该成为课堂教育的多元补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思想。
教师积极参与书院的活动并与学生互动是书院保持强盛生命力的可靠保证。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书院可能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学生宿舍。张昆仑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参与,在调动教师积极性、与学生配对互动等方面都作了积极努力,争取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澳门大学要求所有教师为学生每周服务1小时,一年50小时。大部分教师都报名参与或者协助举办不同类型的书院活动。张昆仑书院去年收到17名由学校分配来的教师做书院的院外导师。书院首先开了欢迎酒会,院长介绍了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对院外导师的期望。书院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书院自己的餐厅和空间),邀请他们每周来书院与学生用餐3次,还邀请他们参加书院的各种活动(如迎接新生晚会、高桌晚宴、接待本地高中生参观访问等),尽可能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书院还根据他们的专业把他们与本专业或本学院的学生对接,进行课外引导(mentoring)。这是一项新的活动,还有许多提升空间。通过书院的努力,第一年的工作就受到参与教师的认可。口碑相传,接下来将有更多教师要加入张昆仑书院。我们在新学年里要对学生和教师双方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鼓励和督促,把这个项目做好,切实让教师、学生参与并受益。
在亚洲地区,“学生自我管理”可能是个外来敏感的话题。在传统教育中,老师教、学生学是种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在今天,一所新型的住宿式书院一定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办得成功。学生自我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学生互相学习、自我学习的过程。最近20多年,中外学者根据阿斯丁的学生参与理论(Alexander Astin,1984)展开多项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参与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方面。学校提供的环境与资源支持力度越有效,学生参与度就越高,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就更多,自我发展就越好。我以前的工作单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度重视和坚守“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和同事在张昆仑书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书院的各项活动与工作。我们积极支持书院学生会的工作和活动,但不干预他们的选举和组合。我们书院的院徽由学生设计,其后的院旗、院服也都会交给学生设计。我们在选聘书院小导师时,也邀请学生代表参加。2018年夏天,书院还组织学生会干部去新加坡的三所高校参观访问,与对方的学生干部交流,使大家看到差距,也找到努力目标,把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2018年新学年开始,张昆仑书院在鼓励学生参与书院管理上又作了一个尝试——让二年级本科生担任楼层助理,同从研究生中选拔的驻院小导师一起,担负起帮助、照顾学弟学妹们的责任。书院经过层层选拔,挑选了9位楼层助理,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带他们去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观访问,与对方的学生干部座谈交流,帮助他们迎接新的工作和挑战。
张昆仑书院尽可能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与书院的运行。只要学生能品尝到他们参与的滋味,看到他们参与的成果,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书院的认可度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就愈发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