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来,台湾地区的大学通识教育受到较多的关注,许多教师投入可观的心血,推动或开授通识课程。但是,大学校园外不健康的台式民主,也深刻地影响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不健全而单向的由学生对课程进行评鉴的制度之下,学生的角色已从“学习者”变成“消费者”,而老师则从教育者变成“知识百货公司的售货员”。若干大学则从教育机构被扭曲成为公司型大学。在一片火树银花、烟火绽放、热闹非凡的台湾高等教育界,有些大学出尽奇招以炫惑学生与家长,它们所提供的教育内容未必能唤醒学生生命的觉醒,但学生已经在“校园民主”的浪涛里惨遭灭顶。[11]
在“校园民主”之下,台湾地区的大学校长均采任期制。于是,担任校长的人在所谓的“连任压力”之下,必须在任内提出具体的办学成绩以展现领导能力。但所谓“办学成绩”系指大学在国际排名的提升、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与Nature的论文发表数、SCI或SSCI论文发表数、“产学合作”件数的增加之类具体且可量化的“办学成绩”。至于需要校长投入较大心力,但短期内无法立即呈现具体“绩效”的优质通识教育,通常很难获得大学领导人真诚的支持。
在上述“校园民主”的氛围之下,通识课程的总学分,可以经由会议中的“多数暴力”(tyranny of majority)的合法途径而加以删减,而明显地不适合列入通识教育课程的专业课程或技术性课程,也可以经由投票的程序而列入或充抵通识课程学分,对严谨的通识教育之理念与实践,都构成莫大的伤害!(www.xing528.com)
总之,在上文所述的“客观主义”“专业主义”“实用主义”以及不健康的“校园民主”这4座大山的压制之下,通识教育不易获得大学的领导人发乎真诚的重视,甚至有些大学领导人根本就反对通识教育。依主管教育部门现行规定,每学期大学上课时间长达18周,师生负担过于沉重,也不利于师生进行国际交流。所以,在削减学生毕业总学分以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中,通识课程学分首先遭到削减(但系专业课程学分并未删减),并通过教务会议投票与校务会议报告的合法程序而完成,将大学治理与校园民主表面上的“理性”之下潜藏的巨大“非理性”,完全暴露无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