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维护耳朵健康
人的耳朵是一个结构相当复杂的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如果外耳感染发炎可能牵连到中耳,甚至影响到内耳或导致合并症。耳朵有疾病就会影响听力,甚至导致耳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耳朵的健康,保护听力。
耳朵的皮下组织很薄,青少年的皮肤娇嫩,皮下组织比成人更薄弱,血管表浅。遇冷的时候,耳朵缺乏皮下脂肪组织的保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如果寒冷刺激的时间较长,耳朵就会生冻疮。如果耳朵发生严重冻伤,会引起细胞破裂。耳朵边缘长期缺氧,会使组织坏死,腐肉脱落,造成耳朵缺损。所以,同学们要注意预防耳部冻疮。对于怕冷和末梢循环不良的同学,严冬时外出要戴上耳罩或防寒保暖的帽子,防止耳朵受寒。耳朵受冻后,不能马上烤火和热敷,可以用搓热的双手捂住耳朵,使其慢慢地恢复血液循环,同时注意千万不能揉搓耳朵。如果耳朵已经生冻疮了,不要用手抓,要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如何保护耳朵呢?首先,不要经常挖耳朵,养成习惯更不好。挖耳朵会引起外耳道疖肿;用手挖容易把霉菌带到外耳道内,会引起外耳道湿疹;常挖耳形成长期机械刺激,外耳道容易发炎生疮。其次,不要往耳朵里塞东西。小豆、小石、纸团等塞进耳朵,要取出来很困难。异物会引起中耳炎,如果感染了破伤风细菌会危及生命。同学们不要以为往耳朵里塞东西好玩,万一感染了耳病就麻烦了。(www.xing528.com)
耳朵里进入异物怎么办?如果小虫爬入耳朵,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立即到附近医院请医生检查处理。如果医院很远,也可以请大人处理。可用灯光照耳朵,将虫引出来。如果没有效果,可用植物油、酒精等滴入耳道,把小虫粘住或淹死。过几分钟后侧着耳朵,让小虫顺着液体流出来。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把小虫冲出来。若是豆类进入耳内,千万不能用液体滴入,以防豆类浸泡膨胀,掏取更加困难。如果耳朵里塞进了小纽扣、小豆子、小种子或其他东西,绝不能用镊子、发针、大头针去取,因为这可能损害鼓膜,引起耳聋。假若采取的措施无济于事,就一定要去找医生。
另外,游泳时要保护好耳朵。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引起炎症。因此,游泳时最好戴耳塞,防止耳朵进水。如果耳朵进水了,可以用消过毒的干棉花擦,然后滴些消毒耳液预防感染。如果外耳道有炎症,就不要去游泳,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打雷、放烟花爆竹时要保护好耳朵。爆炸、打雷、放烟花爆竹等巨大响声产生的声波会对薄薄的耳膜(鼓膜)产生巨大冲击,容易使鼓膜震裂。因此,遇到巨响时要用两手堵住耳朵。如果手拿东西来不及放下,要立即张开嘴,作吞咽动作,使空气进入鼓室,让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以保护鼓膜。同学们之间不要打架、打闹,更不能打人,尤其不能打脸部。因为过重的耳光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和损伤神经,导致耳道发炎甚至耳聋。也可能导致面瘫或三叉神经痛,还可能造成颅内并发症,严重的有生命危险。除此之外,不要常戴耳机听音乐。常戴耳机听音乐,容易影响耳廓的血液循环。不清洁的耳机会成为导致耳病的传染源。常戴耳机还容易造成鼓膜的内外压力不平衡,长期下去会使内耳神经受到影响,发生耳鸣、呕吐等症状。万一发现耳朵有疾病要及时治疗,但要慎重用药。抗菌素能起杀菌、消炎的作用,但有的抗菌素过量使用会致人耳聋,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损害前庭神经,中毒的表现为头痛、眩晕并引起恶心、呕吐;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的副作用主要是损害耳蜗神经。因此,治疗耳病时,同学们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以防中毒导致耳聋。
每个人的耳朵都有耳道,底部有一层负责传导声音的鼓膜,耳内有很多种腺体,其中有一种叫耵聍腺,分泌耵聍,也叫“耳屎”。耳屎干燥凝成块状后,常会刺激外耳道,使人产生痒的感觉。有人就用火柴棒、牙签、细铁丝、耳挖勺掏耳朵。如不慎,可能损伤鼓膜,影响听力。如果戳穿了鼓膜,可能使人成为聋子。此外,挖耳的东西还可能碰伤耳道皮肤,经细菌感染后产生外耳道炎、耳疖等疾患。其实,耳朵里有了耳屎可不去理会,人们通过说话、吃东西或走路、跑步等活动,能使外耳道受到震动,耳屎会自动掉出来。如果耳朵里面发痒或耳屎特别多,可用一根牙签卷上干净的棉花捻或纸捻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屎轻轻地带出来。或用干净的耳挖勺轻轻地挖。注意不要用铅笔或易折的物品掏耳朵;不要在门口等别人易突然出现或别人容易碰撞的地方掏耳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