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现代教学理念更强调让学生提升能力,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把握。题目中老师的表现,体现出老师只注意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是违背现代教学理念的做法,因而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2.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范例式教学模式。范例式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去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题干描述属于范例式学习。
3.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中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
4.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包括: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形成阶段的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题干中的描述属于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希望于课堂道德理论教育,而是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题干描述属于知行统一原则。
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及时反馈;(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根据题干描述,张老师是通过各种活动,并在学生已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发展学生的兴趣。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干中的播放视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属于演示法。
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题干中对这种情况,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疏通情绪。
9.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该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不专心的学生,应多引导,多培养其自制能力。D选项正确。A选项作业布置应该难度适中,B选项座位安排不合理,C选项对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比较适用。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做到:(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3)树立教师威信;(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题干中,何老师通过向以前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多次主动与小红沟通,并在生活上特别关心小红,课堂上对小红的进步都给予鼓励,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红补习功课,说明何老师做到了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
1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师职业道德之一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强调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因此,梁老师应该拒收家长的礼物。B选项,在课外活动时表达不赞成收礼,无法将想法传送给家长;C、D选项,并未向家长表达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因此,题干中教师最恰当的做法是向学生家长表明会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故A选项的做法最恰当。
1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语言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学生的非正式组织一般分为四种:(1)积极型非正式组织。这种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例如,学生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2)娱乐型非正式组织。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玩好、有趣。这些小团体有时格调不高,甚至庸俗,但他们却感到了满足。(3)消极型非正式组织。这种群体会自觉、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4)破坏型非正式组织。这类群体已经游离出正式组织,他们没有是非善恶标准,凭借一种所谓的江湖人的欲望、勇气和胆量而作为,常常对班级组织产生破坏甚至震慑作用。题干中的描述符合破坏型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题干中,李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会写好教学日记,属于教学反思活动。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1)内部条件: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就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题干中,年龄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体现了成熟与年龄特点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思型学习风格。心理学家认为,具有反思型认知方式的人的特点是获取信息时具有系统性,处理问题时谨慎,而且在寻求答案是比较关注准确性,因而得出结论往往需要更多时间。题干描述属于反思型的学习风格。
1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趋避冲突。趋避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题干描述属于趋避冲突。
1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指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题干中只要小明回来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坚持一周,妈妈就让小明多玩一个小时篮球,属于正强化。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题干中,初学文言文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候的注意是有意注意。以后,当对文言文的基础掌握之后,对文言文本身产生了兴趣,凭兴趣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候的学习就是有意后注意了。
2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中“性格急躁”“与同学产生误会发脾气”可知小飞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2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从矩形到正方形,正方形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属于下位学习。
2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有时也称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题干描述属于思维定式。
2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题干中,小陈入学当天就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属于首因效应。
2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
2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强调教师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私利,不能进行有偿家教。
2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面对群体打架斗殴,教师应及时解决,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不能孤军奋战,应与保卫人员共同制止。
2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夏某的失职造成人员伤亡,已构成犯罪,需进行刑事责任处理。
2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题干中,吴老师对李某搜身属于侵犯人身自由权。
3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二、多项选择题
31.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代表人物有:孔子、梁启超、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巴格莱、涂尔干、孔德。C、D选项符合题意。而AB选项卢梭、福禄培尔属于个人本位论。
32.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资源分配。题干中,教学点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有些家长千方百计搬迁至大城市以期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体现了我国农村和城市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33.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题干中,学生明知做不对,但是依然出现作弊行为,说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一定是一致的。故B选项正确。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经常会发生诸如明知故犯之类的错误行为。故D选项正确。
3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现实意义。教育学对于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基础作用。学习教育学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理论,培养教育态度,发展能力。
35.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理念。题干中,冯老师将自己的文章和同学们的文章一起贴出来,师生一起点评交流。面对学生的意见,冯老师也积极和大家一起探讨,体现了师生互相启发,合作对话,互相促进,共同成长。题干并没有体现教师品德,因而排除C、D选项。
36.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内涵。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
37.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针对莹莹的问题应先了解莹莹的内心世界,再掌握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关心。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简单地直接干预,告知莹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莹莹的心理问题,可能还会对她造成更大的伤害。
38.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练习在学习中的意义。适当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有效加工。C选项中瞬时记忆的说法错误,D选项中仅从表面特征进行分析说法错误。
39.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因理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努力或无能,则会感到自责、内疚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故A选项正确。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对于能力弱但努力的小云应该受到高评价,而对于兰兰应该引导其进行正确归因。故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40.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到的教师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三、判断题(www.xing528.com)
41.A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故本题正确。
42.B 【解析】我国的学校环境教育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此后,各级各类学校的环境教育蓬勃兴起。故本题错误。
43.A 【解析】强化法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题干中,教师采用的方法符合强化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故本题正确。
44.B 【解析】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故本题错误。
45.A 【解析】快乐教学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故本题正确。
46.B 【解析】在选用教学媒体时,不是说使用教学媒体的种类越多越好,也不是教学媒体越先进越好,而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媒体加以优化组合,以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和教学。故本题错误。
47.B 【解析】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规范失控。其中最典型的原因是社会道德的失范、文化市场的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故本题错误。
48.A 【解析】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是影响教师观察力培养效果和学生观察力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故本题正确。
4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故本题错误。
50.B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1)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2)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3)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4)学生自杀、自伤的;(5)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6)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故本题错误。
四、简答题
51.【参考答案】参观法的要求包括:
(1)参观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好参观的准备工作,选择参观的项目和地点,规定参观的步骤,确定参观的计划,事先向学生说明参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参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记录,也可以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或指导;
(3)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参观的收获,及时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体会或报告。
52.【参考答案】(1)合理地设计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提问目的要明确;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论述题
53.【参考答案】(1)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人数虽少,却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2)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包括: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3)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长善救失;
④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抓反复,反复抓。
六、材料分析题
54.【参考答案】(1)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教师努力去探究原因,并作出努力,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的,我认为造成小谢同学上述行为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祖辈的宠爱。祖辈一味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集体的排斥。小谢在课堂上经常调皮捣蛋、课后打架、大吼大叫,甚至欺负女同学。这些事件会受到同学集体的鄙视,作为一个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第三,父母教育方法的粗暴。父母忙于经商,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2)作为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小谢改进上述问题:
第一,深入小谢的家庭,进行家教指导。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可以利用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二,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如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关心爱护小谢,尊重他的人格,注重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同时一分为二地看待小谢,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动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第四,为小谢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第五,对小谢的教育要坚持长期抓,抓反复,反复抓。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小谢在品行和学习上获得双重的进步,建立小谢学习上的自信,并被集体所接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