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年广东省龙川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省龙川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C选项,对比式板书是将教学内容相互对比因素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板书。A、B、C、D选项都属于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题干描述符合扩散性内涵。其中,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2019年广东省龙川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功能大体可以归纳为:需要评估、课程诊断与修订、课程比较与选择、对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成效的判断。其中,课程诊断与修订功能体现在,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评价还可以诊断学生学习的缺陷,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题干描述与该功能内涵吻合。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其中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的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3.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卷的类型。根据问卷的结构,调查问卷可分为三类:(1)开放式问卷,又称为无结构型问卷,这种问卷结构比较松散,通常是指在问卷中只列举问题,不设立被选答案,问题的答案不加任何限制,由研究对象自由回答。(2)封闭式问卷,又称结构型问卷,指在问卷中不只是提供问题,并在问题后面提供答案以供选择。(3)半封闭式问卷,又称半结构型问卷或综合型问卷,是将上面两种问卷的结构综合使用。题干中提到问卷里只有选择题,可见属于封闭式问卷。

4.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题干中的刘老师不允许小李进教室上课,侵犯了小李的受教育权。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的教育,主要表现为对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教育,即狭义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A属于道德教育,B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即政治教育,C属于思想教育,只有D选项没有体现德育内容。

7.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教师教学风格、时代要求和社会传统属于外部因素,而学习积极性属于内部因素。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的类型。板书设计的类型有:要点型板书、递进型板书、对比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等。A选项,要点式(型)板书,又称提纲式(型)板书或逻辑要点式(型)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概括出的文字要点,依次排列书写成的板书。其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系统性强,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复习。B选项,递进式(型)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层层递进、逐步发展的特点,设计成状如阶梯的板书。C选项,对比式板书是将教学内容相互对比因素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板书。该类型板书形成鲜明的对照,便于记忆和理解。D选项,表格式板书是将板书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的板书。该类型板书比较简明清晰,可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效果。题干中生物老师的板书形式属于要点型板书。

9.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要点型板书的特点。要点型板书具有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特点。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直观的类型。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其中,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因此题干中地理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讲授知识属于模象直观。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包括:(1)固定性:指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2)扩散性:指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的范围内再现。(3)重复性:指教学媒体可以重复使用,如果保存得好,这些媒体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次地被使用,而其呈现信息的质和量稳定不变。(4)组合性:指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相互促进信息表达的效果。(5)工具性:指教学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6)能动性:指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有时甚至可以代替老师上课。A、B、C、D选项都属于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题干描述符合扩散性内涵。

1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麦基奇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A、B、C选项都属于认知策略,D选项属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因此题干小明利用记忆术学习英语单词采用了精加工策略。

1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按照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其中,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题干中的红红通过老师的教育知道了上课做小动作是不对的,这发生了态度的学习。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规律。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和分化。其中,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小王有过从马上摔下来的经历,此后他出去游玩时连观光马车都不敢乘坐,这种现象属于刺激泛化。

1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刘洋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题干中小斌的行为属于强迫行为。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A选项,语言智能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B选项,肢体—动觉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C选项,自然观察智能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D选项,空间智能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运动员能够自如地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体现了其具有突出的肢体—动觉智能。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的功能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其中维持与调节功能指的是学习动机能维持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题干小明为了获得相关知识,在图书馆连续学习了7个月,体现了学习动机的维持功能。

1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分为:(1)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2)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3)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根据迁移的路径,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其中低路迁移,即低通路迁移,是指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题干中分解动作属于重组性迁移。

2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主要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短暂性不属于意志的品质。

22.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制的因素。影响学制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制度、人口状况、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文化传统、外国学制等。题干中“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制是存在差异的”说明学制的确立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23.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集体活动的形式。班集体是通过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而逐步形成的,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营养素。集体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运动会故事会、文艺演出、竞技比赛、远足旅游、参观访问、主题班会等等。

24.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表现在:(1)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实而又完整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兼用其他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4)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合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5)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

25.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攻击与欺负行为的干预措施。对具有攻击与欺负行为的学生给予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具体措施包括:(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2)教学生正确宣泄感情、控制敌意性攻击冲动;(3)引导有攻击行为的学生移情换位;(4)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学生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5)对攻击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而对其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6)轻度的惩罚。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

26.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又称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也不容易找出解答线索。修理故障的电脑和解决当地交通拥堵的问题不容易找出解答线索,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A、D选项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

27.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其中高尚动机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它能持久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人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王云总是会主动地去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属于高尚的、正确的动机。

28.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分类。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或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分为细微型的动作技能和粗放型的动作技能。细微型的动作技能也称精细的动作技能,指用小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通常在比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一般对动作的精确性要求高。粗放型的动作技能也称粗大的动作技能,指用大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动作执行时一般需要全身的运动神经参与,伴有强有力的肌肉收缩运动。跑步跳高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A、B选项属于精细型动作技能。

29.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设定目标的注意事项。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促进其设定合理的、能够实现的目标。在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时,应符合以下几点:(1)目标具体,且有明确的评估标准;(2)有一定的挑战性;(3)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4)长远目标应分割为若干较易实现的子目标。此外,教师还应强调学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性。因此,C选项表述错误。

3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三、判断题

31.B 【解析】学生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属于间接经验,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整体人。故本题错误。

32.A 【解析】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故本题正确。

33.B 【解析】教科书的编写有两种形式:(1)直线式是对同一学科在各个教学阶段的教科书,其逻辑体系是一贯到底,不循环,不重复。(2)圆周式(即螺旋式)是对一门学科的教科书,采取在各个教学阶段逐步加深和扩大范围的方式编写的。我国普通教育采取的是初、高中分段的形式,而数、理、化等教科书又需要逐步加深认识,所以就采取了圆周式的编写方式。而历史教科书存在两种编写方式。故本题错误。

34.B 【解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课堂教学、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题干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错误。

35.A 【解析】问题中心课程(也称为核心课程)以个人或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为核心,将学科教学内容围绕问题组织起来,由一位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故本题正确。

36.A 【解析】作为教育因素,班主任是能动的,是要以自身的修养为基础的。教学生做人、做事,需要靠自身的主体表现去实现。班主任身上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不懈地追求和创造的精神,都是宝贵的、直接的教育因素。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每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成为一种教育信息。这种“信息”通过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事。故本题正确。

37.A 【解析】按担负的具体任务划分,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有提高和普及两大类。(1)担负提高任务的校外教育机构有青少年宫、各种科技站(馆)、业余体校等。(2)担负普及任务的社会教育机构有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俱乐部、体育场、电影院、公园、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故本题正确。

38.A 【解析】洛克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之所以长大后千差万别,都是因为教育的缘故。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故本题正确。

39.A 【解析】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包括: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故本题正确。

40.B 【解析】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故本题错误。(www.xing528.com)

41.A 【解析】教师的角色是其社会地位和责任所决定的,有比较明确的角色规范,但由于对教师角色社会期望的理想化和学生期望的复杂性,使教师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就是在教育系统中教师需要同时扮演丰富多彩的职业角色。故本题正确。

42.B 【解析】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故本题错误。

43.A 【解析】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故本题正确。

44.A 【解析】动作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或经历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是最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学会打羽毛球后,即使多年不打,还是会记得怎么打羽毛球这就属于动作记忆。故本题正确。

45.A 【解析】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题干表述符合程序性知识的概念。故本题正确。

46.B 【解析】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积极行为,用不予以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并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故本题错误。

47.B 【解析】记忆方面,男生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较精确,短时记忆也优于男生。故本题错误。

48.A 【解析】与家庭的影响相比,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逐渐成熟,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通过家庭环境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风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而正确的学习动机。故本题正确。

49.B 【解析】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性取向。故本题错误。

50.A 【解析】整合的学习是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关联,以达到最优化的知识构成。这就是乔治·贝特松所说的二次学习,即通过查究我们自己先前的思维过程来深化学习的过程。故本题正确。

51.B 【解析】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故本题错误。

52.B 【解析】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其中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开端,是首要环节。故本题错误。

53.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故本题正确。

54.B 【解析】教师自我更新,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修炼。具体为,身体上应注意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世之道。故本题错误。

55.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故本题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

56. 【参考答案】(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案例中小可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是由于所学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学习压力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2)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帮助小可提高注意力:

首先,教师可以找小可进行私下沟通,了解小可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指导小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摆正学习的心态。

其次,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提高小可的注意力。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艺术,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此外,教师的语言也应简洁流畅、风趣幽默,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故意停顿、善意提醒、课堂提问等手段组织教学。

再次,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提高小可的注意力。教师适当地增强小可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其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可手脑并用,尽量调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克服注意分散;启发小可积极思维,保持其注意。

最后,运用两种注意交替使用规律,提高小可的注意力。例如,在紧张而努力的有意注意之后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如适当运用直观材料或有趣的谈话等使小可转入无意注意;下课前学生的注意最容易分散,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小可有一定的有意注意,必要时可以采取让小可复述作业等办法。

57. 【参考答案】(1)案例中的王老师主要运用了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案例中王老师引导小勇发挥体育优势来弥补不足,充分遵循了这一原则。

贯彻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2)除上述原则外,进行德育时还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

②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③严慈相济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⑤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⑥知行统一原则,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⑦灵活施教原则,指德育要因人、因时、因境不同,有的放矢地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

⑧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58. 【参考答案】(1)小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夸大自我,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谁都强,过分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喜欢出风头;唯我独尊,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明知错了,仍然要强词夺理,维护自尊。案例中小余的行为符合这些特征。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片面的自我认识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余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使得她在人际交往中也很自我,希望他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

(2)要矫正小余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帮助小余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余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余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的方法,如厌恶法等;

④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余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导和帮助小余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⑥培养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谐相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