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解析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指出,2018年到2020年,计划招募一万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帮助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批讲学教师于2018年秋季到位。教师与家长形成家校合力,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017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时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各地各校落实好各项惠师举措,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

2.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时政。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指出,2018年到2020年,计划招募一万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帮助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批讲学教师于2018年秋季到位。

3.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起源学说。生物起源学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认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根据题目中提到的“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属于生物起源学说的观点。

4.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教育思想。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家对学术求知问题也有独特见解:提倡怀疑,不仅怀疑自然、怀疑社会、更怀疑圣人教条;还要辩证地学会学习,要注意思考知识与认识能力的关系。A、B选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D选项是墨家的教育思想。

5.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赞科夫的教育思想。《教育与发展》一共五个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速度是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在理解知识本身的同时,也理解知识是怎样学到的;(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促进差生的发展,教材必须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多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6.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题干中,教师在家长通知书上所写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描述,因此属于定性评价。

7.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改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题干中,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这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果性目标设计。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在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技能”领域

9.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题干中,教师上课用物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就属于演示法。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编写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结枃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两种基本的逻辑方式。在当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它们仍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学科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直线式结构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弱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以及高年级的学习者,课程内容的编写宜采用直线式结构。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学习者,课程内容的编写宜采用螺旋式结构。

1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观。现代教师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师的角色中,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是有助于师生关系的。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存在主义课程论观点。存在主义课程论是由奈勒提出的,该课程理论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教师与家长形成家校合力,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条件作用法。条件作用法是利用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品德教学的方法。借助经典条件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把“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等道德要求与教师的赞许、同伴的羡慕、父母的疼爱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对这些道德要求的积极态度,符合条件作用法。

1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沉思型认知方式。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答案,因而错误较少。题干中描述的特点体现了沉思型的认知方式。

1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时政。2017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因此,在这个阶段,《指南》特别强调“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在这个阶段,学校要侧重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基于事实、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具备更强的道德理性能力。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其观点是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一并从属于社会。题目中否定了个人的价值,所以是社会本位论。纳托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从“为政在人”的政治主张出发,一方面提倡“礼贤下士”“举贤才”,重用已有的贤能之士;另一方面则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君子贤人(志士仁人),即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治人”的统治人才,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的发展。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1)双轨学制,主要以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2)单轨学制,主要以美国为代表;(3)分支型学制,主要以苏联为代表。阶梯型学制并不是现代学制的内容。

2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2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

2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题干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测量体积的方法,运用的是发现学习法。

2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理论研究水平是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即通过教育研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解释和预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答案选A。

2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的类型。课堂气氛的类型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的;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题干描述学生的课堂表现属于消极型课堂气氛。

2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惩罚。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题干中,请家长对学生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呈现“请家长”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学生不再迟到,也就是“迟到”这个不良行为的减少,所以是惩罚。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心理危机是角色混乱,其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我是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整合的、积极向上的、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相一致的自我概念;其二是能够明确意识到自己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所以,对此阶段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其进行自我认同,并给他们树立榜样。

2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郁质的特点。抑郁质的特点包括:(1)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细心、规矩,不求速度而求质量,有耐性;(2)很少表现自己,喜欢安静,较害羞,在生人面前常不知所措;(3)课堂上守规矩,肯动脑筋,喜欢默默思考但很少发言;(4)情感反应敏感而深刻,多愁善感,体验深而持久;(5)与人交往缺乏主动性,小心谨慎,不易流露内心情感。题干中,学生的表现符合抑郁质的特点。

3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指标。心理健康教育指标包括发展性目标、补救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包括学习性目标和需要性目标;补救性目标包括人格补救目标和健全人格目标;适应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目标、生存发展目标和适应能力目标;创造性目标包括潜能开发目标和创新能力目标。其中,发展性目标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性指标。

3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题干中,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而不是直接制订统一的学习计划,很明显是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DE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自己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消极情绪来自不合理的认知,所以需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保障心理健康。题干中,教师采用的就是理性情绪疗法。

3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1)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3)学生的个性过于争强好胜,缺乏对于失败的耐受力等。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焦虑症的形成受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心理学因素的影响,所以单从内部压力来说,不够具体。

3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是指人们在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转变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谐音联想法常用于历史学科里的年代或时间的记忆。题干中,教师采用的就是谐音联想法。

3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画流程图属于组织策略。

3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题干中,微生物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属于后对前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3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3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A、B、D选项均属于陈述性知识

3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论。加里培林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要经历: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活动定向阶段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加以定向。此阶段,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样本,指出活动的操作程序以及关键点。

4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题干中学生为了荣誉、地位而努力学习,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4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4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两种,其中语义编码是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4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干扰说。后来学习的资料对先前的资料记忆产生干扰,属于倒摄抑制,属于遗忘理论中的干扰抑制说。

4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根据诗词想象意境属于再造想象。

4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求知欲、好奇心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对研究中未证实结果的怀疑,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和追求,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和排斥,以及幽默感和讽刺,都属于理智感。

4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双趋冲突。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www.xing528.com)

4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4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应是教师所工作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5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5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 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慎独。慎独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社会、他人不道德的事情。这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5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廉洁从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规定,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教师收红包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5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老师喜让学生罚跑,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

56.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57.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方面。

58.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智力加工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被同行专家认可的知识体系、方案或产品。

59.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式、道德认知、智力因素、受教育程度等。

60.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向方式进行。

61.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明显提高,自我评价中对他人的依赖减少。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具体性明显减少,对自己的评价不再就事论事,评价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明显增强。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性和批判性增强,开始能够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出发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能够用统一的标准对自己进行前后一致的评价。

62.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

63.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使用谐音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不符合题意。

64.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三、判断题

66.A 【解析】《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明确指出,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已升级为新时代“公费教育”。故本题正确。

67.B 【解析】学校文化、社会环境都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属于隐性功能。故本题错误。

68.B 【解析】“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应该是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更在乎人的情感,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故本题错误。

69.A 【解析】行动研究强调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的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以改变社会行为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故本题正确。

70.B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推崇的理念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错误。

71.A 【解析】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认知过程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联系及其对人的意义。故本题正确。

72.A 【解析】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间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故本题正确。

73.B 【解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表现在: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故本题错误。

74.B 【解析】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而归类策略是把材料分成小单元,再把这些单元归到适当的类别里。故本题错误。

75.B 【解析】问题解决策略有两大类:算法式和启发式。其中算法式强调解决问题时把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非只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故本题错误。

76.A 【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潜在水平,就是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故本题正确。

77.B 【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声乐表象,属于形象记忆。而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故本题错误。

78.A 【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表现出一个人在行动中能坚持自己的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以达到行为目标的心理品质,体现了意志坚持性的表现。故本题正确。

7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故本题错误。

80.B 【解析】良好的道德动机是重要的,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是要看教师是否有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是否有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

81.【参考答案】我更赞同材料中教师B的观点,而教师A老师的做法有待商榷。

(1)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评价观。新课改的评价观强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案例中教师B认为:“评价应该重结果,更应该重过程”,而教师A却认为坚决不能给学生提示,特别注重考试的结果,可见教师B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新课改。(2)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案例中教师A不希望学生在考试中提问,也不给予解答,过于注重最后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并不是学生获得考试内容的过程,也没有关注到考试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B恰好相反。(3)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具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案例中教师B认可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就是因为相信学生身上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教师A恰好相反。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切实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国之栋梁。

82.【参考答案】(1)案例中张老师临近考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好的,但是激励的方式不对。原因如下:第一,张老师仅仅是从学生的外部动机出发,激励考上重点高中只是为了穿皮鞋逛大街,没有从内部动机着手去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张老师只是在埋怨学生们的基础不好太调皮,但是没有反思过自身教育教学方式的问题,没有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三,张老师没有指导学生正确的归因,当失败时,应该要归咎于不努力,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均是有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