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指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题干中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激励着中央到地方的全国人民为之奋斗,体现了激励作用。
2.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质教育论。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题干中杨老师认为校本课程应该传授知识,而知识传授中包含着官能的训练,符合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3.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能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产婆术”强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二者都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4.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题干中强调该课程能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该课程是由学科课程形成的必修课,符合基础型课程的内涵。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有互补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题干中小军失明,但是听力异常敏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有互补性。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政治理论修养。本体性知识是本学科的相关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育学科知识。因此题干中的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等知识属于条件性知识。
7.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教育的特点。隐性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2)教育过程的愉悦性;(3)教育途径的开放性;(4)教育客体的自主性;(5)教育方式的间接性。其中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指受教育者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控制或制约下,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作为学习内容,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是一种非封闭式的,无课堂、跨时空的自我学习过程。
8.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排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不能取代全面发展教育。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即彼此相应,相互补充。彼此相应是指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合起来就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相互补充是指在学校中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统一起来,即用“全面”补充素质教育,用“素质”补充全面发展教育。因此可以说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选项B正确表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9.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对人的研究的特殊视角。教育学研究人的问题的特殊性至少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学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为此,不仅要把握人的一般整体性特征,而且要把握人生全程中各阶段的整体性特征以及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第三,教育学还需要研究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问题。题干描述的是第二点,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题干中提到“好的教师榜样”表明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的特点。规范性指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具有其一定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中艺术陶冶是教育者借助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品德陶冶的方式。题干中观看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使用的是情感教育法。
1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为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题干强调在讲授新课前进行的,因此属于诊断性评价。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恰当,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选项BCD的做法均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学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题干中周老师根据个人喜好偏见来打分,具有主观性,违反了客观性原则。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教师职业倦怠感有以下几种类型:(1)精疲力竭型:放弃努力,以减少投入求得心理平衡;(2)狂热型:本来有着非常强烈的成功欲望,也曾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逐渐销蚀了这种热情,其整个信念系统崩溃,最终也陷入精力衰竭;(3)低挑战型: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且当前的工作本身缺乏刺激,因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根据题意可知张老师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属于狂热型。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中的贝尔—兰卡斯特制。贝尔—兰卡斯特制即导生制,是以大学生带小学生,好学生带坏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学。题干描述符合贝尔-兰卡斯特制的特点。
1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题目中小刚和同学群体都有错误,只有B选项同时考虑到了两者的错误并给予解决。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基本阶段中的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求知的动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靠教学活动本身的有趣因素所引起的直接兴趣,吸引和推动他们学习;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除了靠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外,他们对掌握知识、增长自己才干的渴望和荣誉感也鼓舞他们去努力学习;高中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对学习的责任感,把学习和个人前途联系起来。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叶澜的教师成长阶段。叶澜把教师成长阶段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自我更新”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再受到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教师已经可以自觉地依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自我规划,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经常保持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而且单纯地指向专业结构的改进和提高。题干强调教师开始对自身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和计划,关注的是自我更新。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形式。学习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与教师的合作。教师的“教”要遵从学习者学习的基本规律,教师的“乐教,会教”都是为了学习者的“乐学,会学与学会”,同时学习者的“学”所反馈的信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进行反思、修正。(2)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是学习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最重要的体现。小组合作是其最直接的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形式;通过合作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其主要任务。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包括:①书面资料分析法;②观察法;③谈话法;④调查法;⑤问卷法。其中运用谈话法了解研究学生,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巧妙而有说服力地与学生交谈,对学生进行了解并确定教育方案的方法。谈话法往往和观察法结合使用,以便更主动更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追求,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一般都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普遍谈话。题干中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属于谈话法。
2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1)基础能力素养①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②言语能力素养: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①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②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③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教师能力素养中的基本能力素养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选项中只有语言表达能力属于基础能力。
2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其中态度学习中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题目强调的是小明对于当众讲话的态度的转变,属于态度的学习。
2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指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个体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题干中小丽的做法符合自我强化。
2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的类型。表征性启发就是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调整性启发是指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关键点开始,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调整性启发或称锚定启发。例如,同学买了一套衣服后让你猜他花了多少钱,你没有买过这种衣服,但你知道一位朋友买了一套类似的衣服所花的钱,于是你就可以说出一个大致的价格。题干强调同学们认为迪迪身上也有东北人的典型特征,属于表征性启发。
2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支架教学的环节。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2)搭建支架,引导探索。这一阶段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题干中由自己进行破解,属于独立探索环节。
2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性格差异。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题干中针对小红外向的性格和小兰内向的性格,进行因材施教。
2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目标动机。德韦克将成就目标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成就目标可以分为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于建立表现目标,他们将学习视为一种手段,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做给别人看,不太关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更多设置掌握目标,这类学生积极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的学习任务,因为进步才意味着能力的增长。他们关心的是学习任务的掌握,而不是与旁人的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掌握目标的培养。题干中的描述符合掌握目标。
3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包括三个维度:稳定与不稳定;内部与外部;可控与不可控。题干中小勇将没有考好归因为身体不舒服,身心因素属于不稳定、内部、不可控因素。
3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题干中语言属于维果茨基工具理论中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
3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他律阶段。他律阶段即权威阶段,儿童完全针对客观结果进行评价而不考虑主观后果。题干中相对于无意中打碎1个杯子的人,儿童会对无意中打碎15个杯子的人进行更严厉的批评,属于他律阶段。
3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题目表明儿童的言语思维与概括思维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属于不同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
3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题目中的儿童“不停地”念口诀说明儿童在对口诀进行复述。
3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包括:材料扩散、功能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组合扩散、方法扩散、因果扩散、关系扩散。其中材料扩散是指以某个物品为“材料”。并以它作为扩散点,设想该材料的多种用途。题干中矿泉水瓶属于一种材料,通过回答这种材料能做什么得到不同的答案,属于材料扩散。
3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包含:(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题干中佳佳从反复诵读转向通过解释的意义来进行记忆,是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的转换。
3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能力。儿童进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但在感知事物时,常被色彩鲜明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所吸引,而忘掉了自己感知的任务。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还很笼统,常忽略一些细节,识字或写字过程中常有丢笔少画的现象发生。左右方位也容易出现错误,如把“b”写成“d”。所以题干中将b写成d,p写成q或者将F和T搞混,由于他们感知能力还不成熟。
3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题干中丽丽看到“画里有一个女孩”,而爸爸却说“小女孩正在思考问题呢!”两人都是在看同一个小女孩,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小女孩的表情神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父女间的话语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3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良品德转化过程。不良品德转化过程包括: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其中醒悟阶段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这种错误归结为自己的原因,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题干中小强接受教师的教导后,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对,并决定改正属于醒悟阶段。
4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满足自尊心必须具备的条件。自尊心的满足必须具有三个条件:(1)重要感,指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重要和有意义的。(2)成就感,指个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达到预期目标时所产生的满足感。(3)有力感,指个人觉得自己有处理事务与适应困境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应付学习任务的压力,独立完成作业,就会产生有力感。
4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B选项,功能固着会让人们想不到这个物品的其他可能的非通常用途,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所以对问题解决有消极作用。举一反三对问题解决具有积极作用;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对问题解决具有积极作用;酝酿效应指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一段时间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有助于问题解决。
4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题干中亮亮意识到错误,说明是在道德认知上发生了改变。
4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包括:(1)在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生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比较本质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仍具有较多具体成分,概括水平较差。(2)在道德评价上,小学生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但是,这种道德评价常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原则,逐步形成受自身道德原则的制约。但他们在判断道德行为上,还不能以道德原则为依据,缺乏道德信念,常受到外部或具体情境的影响。(4)小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对不同的道德范畴有不同的理解水平。小学生认识仍具有较多具体成分,概括水平较差,所以A选项不符合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4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达到恰能成诵之后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50%,题干中小林学习古诗20分钟刚好能达到背诵水平,因此需要再学习10分钟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4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干中“哺乳动物”的概念处于“猪”“狗”“牛”的上位,先掌握“猪”“狗”“牛”的概念,再掌握“哺乳动物”属于上位学习。
4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它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者处于尴尬境况而尽力回避社交活动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恐惧感。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的所有人。题干中小张的行为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表现。(www.xing528.com)
4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题干中小红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属于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性表现。
4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补偿。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题干中小明炫耀自己是富二代的行为属于补偿。
4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民主型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题干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关系融洽是民主型的特征。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原则指通过心理咨询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此类的挫折和苦难时,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辅导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即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解决面临的问题。题干中不仅帮忙解决问题,还让学生知道怎么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强调的是“助人”和“自助”。
5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5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业十项准则》第四条: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教师对自己的亲戚子女关怀备至,对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学生体贴入微,与自己无关的学生则漠不关心,不能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违背了关爱学生。
5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中国境外个人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可以进入中国境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所以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我国可以从事的活动是学术交流。
5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D选项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符合该规定的内容。
5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的原则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坚持道德强化不属于该文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5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2)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3)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5)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所以ABC选项符合文件规定,D选项不在此范围内。
5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我国现在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并非全面实施了12年义务教育。
6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D选项隐瞒收留小檬的事实,让其安心住下不符合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61.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题干中提到文化的生命在于它的延续性,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因此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题干中杜威所讲的教育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的体现。
62.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63.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题干中教师在课程中主要发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安排学生进行活动,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同时符合活动课程。
6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过程。学生在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中会受到这四种过程的影响。
6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规划,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选择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活动形式、教学评价、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66.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作用。题干强调劳动教育可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将来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体现了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的具体运用与实施。智育是人类智力再生产的过程,B错误,C选项说法题干未体现。故本题选AD。
67.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高学生注意力方法。A选项可以提高有意注意,B选项可以提高无意注意。C选项,有些宣传媒体常常选择情绪色彩浓的词来赢得注意,这就是为什么报纸的标题说“某某议员枪毙了某教育法案”,而不说“某某议员否决了某教育法案”。所以使用情绪色彩浓的词,比使用中性的同义词更能赢得学生的注意,C选项正确。D选项不会提高学生注意力。
68.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智慧技能。加涅提出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所以AB符合题干;CD不符合题干。
69.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的发展特点包括:可塑性、向师性、可能性(潜在性)。题干中学生原本的表现并不好,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的发展能够达到一个很高很好的程度,因此体现的是潜在和可塑的特点。
70.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三、判断题
71.A 【解析】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现象,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弘扬优良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具,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一般来说,教育是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国家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的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故本题正确。
72.A 【解析】小学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小学教育目标不仅要充分反映社会的特点和需要,而且要尊重人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故本题正确。
73.B 【解析】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是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较高层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故本题错误。
74.A 【解析】德育的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故本题正确。
75.A 【解析】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故本题正确。
76.B 【解析】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为: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必然高。故本题错误。
77.B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但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故本题错误。
78.B 【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故本题错误。
79.A 【解析】短期内难度适中的具体目标容易使学生明确任务,最大可能的激发自身的潜能完成任务。故本题正确。
80.A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小明对同学的欺负行为很可能来源于对父母行为的观察。这是采用观察学习理论的解释。故本题正确。
81.A 【解析】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包括:(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知识的内在逻辑强调的是按照知识的循序渐进呈现知识,内容的基础性强调的是难度适宜。故本题正确。
82.B 【解析】奥苏贝尔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故本题错误。
83.B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故本题错误。
84.B 【解析】在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是小学生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亲属关系也很重要。故本题错误。
85.A 【解析】正确认识自己包括:(1)与他人比较。与周围人比较,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2)与自己比较。小学生是在成人和同伴的或笑或怒中认识自己是个好孩子或坏孩子,而处于正在走向成人的中学生,就要更多地通过与自己的比较来认识自己。(3)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则正是许多学生所缺少的。通过自我反省,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不断形成自己的一套自我评价的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故本题正确。
86.A 【解析】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教育区别于维护人的依赖关系的封建教育的标志之一。其内容包括:(1)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2)现代教育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故本题正确。
87.B 【解析】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价值的自我实现需要通过教育对象来体现。故本题错误。
88.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故本题错误。
8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故本题正确。
90.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故本题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