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年肇庆市四会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20年肇庆市四会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旧三中心”并未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因此A选项错误。题干中美术组教师利用当地羌绣文化,进行改编创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中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为国家服务的,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题干中教师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属于正强化。

2020年肇庆市四会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永恒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规定包括:(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2.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培根的教育思想。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首次提出了实验归纳法。

3.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育思想。掌握学习是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此外他还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

4.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三中心论”与“旧三中心论”。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旧三中心”并未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因此A选项错误

5.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题干中开设的各类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遵循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6.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认识。人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既不同于动物,也不是机器,而人就是人。因此,每一个人就不只是要肯定自己是人,更要把别人当人看。其次,人是改造自然、推进社会的巨大力量。我国古代《易传》把人与天、地并列,称之为“三才”;老子以人为“四大”之一,肯定地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就反映了对人的这种看法。因此,每一个人都具有其应有的尊严,都力求获得其应有的地位,都亟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量力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题干表述符合量力性原则的定义和要求。

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题干中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播放视频,得到了预料中的积极效果,体现了教育具有显性功能和正向功能。

9.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题干中美术组教师利用当地羌绣文化,进行改编创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其中,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题干中,经济的发展导致课程结构改变、物质设备等更新,体现出经济对教育内容及手段的影响。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中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为国家服务的,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Y型学制。Y型学制,也叫“分支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该学制中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该学制的特点和优点。题干所述符合分支制的特点。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题干描述符合发现学习的定义。本题易错选D选项,问题式学习就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之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实录中教师采用了谈话法,通过不断地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1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其中不包括家长的素养条件。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题干中教师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属于正强化。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综合。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的心理功能。群体的心理功能包括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其中,归属功能是指个体一旦明确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就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儿童和青少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有渴望进入学校、参加同龄人的组织并和他们一起活动的需要。在他们进入学校和自己的班级后,就感到踏实、感到温暖,甚至会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题干中何红在新班级体会到了温暖,体现了群体的归属功能。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措施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树立教师威信;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A、D选项中的教师没有发扬教育民主;B选项中的教师属于失职,没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C选项师生的共同交往活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是正确的。

2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会自觉地关注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题干中的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说明其处在关注学生阶段。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材料中的学生当有其他老师听课时才会表现好,符合霍桑效应。本题易错选C选项,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中长期的巨大连锁反应。

2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教学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观摩课堂教学是获得教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另一种方法,应视调查任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

2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题干中罗老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说明其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2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目标管理模式。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题干中班级总体目标是“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然后该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每个学生都要注重自己言行举止)和小组目标(每个学习小组都要提升成绩),符合班级目标管理模式的形式。

2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同时作为任课教师,需要上好课,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包括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其中要做好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但不意味着对差生进行有偿补课。B选项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因此是错误的。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组织开展班会活动等,因此C、D选项说法正确。

2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育的原则。美育的原则包括: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其中,创造性原则是在进行美育时要求学生要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美。题干中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创造性想象,体现出创造性原则。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教育史上,最先正式提出班级授课制和班级教学这一教育思想并在理论上加以论证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有些父母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青年人最好还是一起在大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和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

2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题干中体育老师在游泳课上学生练习时评价学生的动作,属于形成性评价。

3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导入技能。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题干中教师在上课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属于导入技能。

3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形式。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形式有:用于课堂讲解演示教学、用于小组学习、用于个别化学习、用于训练与考试、虚拟教室及远程教学。其中,远程教学是区域间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在同一学校的不同教室、不同学校以及不同区域进行,打破了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随着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延伸,偏远地区的学生再不会因为师资、教学设备等原因,而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同样也能听到、看到大城市中著名教师的讲课,并与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本题易错选D选项,虚拟教室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允许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互相看得见、听得见,学生能以自然的方式与对象发生作用,活生生地处在一个可以由自己控制的环境里,通过活动和探索虚拟世界而获得知识。

3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1)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忧心忡忡,不信任教师,害怕教师提问和批评;有的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常常手足无措,答非所问。(2)行为型问题行为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3)情绪型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题干中李颖由于胆小和害怕老师提问而出现退缩行为,属于人格型问题行为。

3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也称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题干中组织实践活动属于锻炼法。

3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征:早期的符号功能、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的片面性、泛灵论、不能进行可逆运算、自我中心性、集体独白。其中,泛灵论是指儿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题干中小强认为娃娃会疼,体现了泛灵论,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3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的类型。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其中,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题干中小雯的表现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3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包括: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暂时隔离等措施。其中,言语提醒是指当非言语线索不能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采用适当的言语提醒也有助于让学生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使用言语提醒时,教师要注意不要去追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是要告诉学生他应该怎么做。题干中教师对某些学生进行点名提示,属于言语提醒。

3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论。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也称为智慧技能)的形成分为活动定向、物质与物质化、出声的外语言语动作、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和内部言语阶段。其中,内部言语阶段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题干中的学生可以直接写出答案,体现其处在内部言语阶段。

3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其中,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题干中提到“棉花”“花”两个概念,并且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判断,因此属于命题学习。

3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题干中教师可以注意到全班学生的情况说明注意的范围广。

4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学生被意外的声响吸引注意,此时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

4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题干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幅图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看法也各不相同,这体现出知觉的理解性。

4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题干中小李在记忆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时只能记住6位数字,体现出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这一特点。

4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消退说。消退说被认为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题干中的教师认为不进行反复记忆,记忆会随着时间消退,与消退说观点吻合。

4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其中,情境性是指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题干中的教师让学生通过模拟风俗活动直观感受国外传统习俗等做法,体现出情境性。

4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B选项中他人因抽烟得了癌症,对同样抽烟的小刘而言就是一种替代性经验,对小刘的抽烟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4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题干中小陈看到他人被批评后也减少了顶嘴行为,属于观察学习。

4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题干中的正向评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效果,从而增加学习行为,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

4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规律。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其中,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分化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题干中小蕾能对莲蓬和其他类似密集物体作出不同的反应,这属于刺激的分化。

4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题干中小林只能看到火柴的惯有用途而忽视了其他用途,属于功能固着。

5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题干中重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5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具性动作技能。工具性动作技能也称器械型动作技能,是指完成技能时必须操作一定的装置或工具的动作技能,如写字、打字、单双杠等。

5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习得性无助。如果学生一贯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会阻碍人格成长,表现为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因此D选项中归因于能力的小红易产生习得性无助。A选项小刚归因于任务难度;B选项小飞归因于外部环境;C选项小亮归因于努力程度。

5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身心状态属于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5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慧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智慧技能按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其中,辨别指区分事物的差异的能力。题干中学生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属于智慧技能中的辨别学习。

5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其中,在相互作用阶段,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就发生相互作用,有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同化就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题干所述即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化到原数学认知结构中的锐角三角函数中,从而将原有锐角三角函数认知结构扩充到一般角三角函数认知结构。因此处于相互作用阶段。

5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假如一个人长期处于食物缺乏的状态,那他对食物的需求会非常强烈,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只求有食物,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爱、安全的需要。(www.xing528.com)

5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类型。不同的学习需要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内在需要在学习动机上的反映为:求知性学习动机和功能性学习动机。其中,求知性学习动机,即为满足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所遇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为了满足求知欲而产生的动机。A选项,情绪性学习动机是一种为追求情绪愉悦而产生的学习动机。C选项,荣誉性学习动机,即为满足赢得荣誉和地位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D选项,亲和性学习动机,即满足获得他人认可和赞许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题干中的学生爱好摄影,自发学习,是为了满足对摄影的求知欲,因此属于求知性学习动机。

5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勾画圈点法、摘录提要、笔记概述等。其中,勾画圈点法是指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书面化的信息材料,通过勾画圈点其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摘录提要是指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摘录要点、归纳(如以材料中的原句摘抄为主,辅以必要的连接、概括),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题干中洋洋阅读时喜欢勾画中心句并摘抄喜欢的句子,说明他运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5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特征。学习策略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一般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习者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着学习过程的计划。(2)有效性。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先做什么或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4)程序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题干中强调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体现出主动性。

6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首因效应。在记忆方面,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题干中学生对开头的单词印象最深刻,符合首因效应的定义。

6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的路径,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低路迁移是指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高路迁移是指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题干中的小红可以利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房间的面积,是有意识地对公式的应用,因此属于高路迁移。

6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与辅导的方法包括: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引导合理宣泄;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挫折耐受力。其中,挫折容忍力(即挫折耐受性)指个体遭遇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容忍力可以说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与个人的习惯、态度等相似,都是经学习而来的。根据国外心理教育的实践,延迟满足的训练是锻炼青少年挫折容忍力的有效途径,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个体为了更好的结果或得到更大的满足,而去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与不安。题干中家长用生日时更大的礼物来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属于培养挫折容忍力。

6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题干中小敏已经认识到随地扔垃圾是错误的,会破坏环境,说明其遵守社会道德,是超我在起作用。

6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包含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其中,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题干中的“勤奋”“谦虚”都是在形容小赵的性格态度特征。

6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即自我中心/无律阶段(2—5岁)、权威/他律阶段(6—7岁)、可逆/自律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1—12岁)。其中,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对道德行为倾向于从行为结果上进行判断,而忽视行为动机,认为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因此,他律阶段的儿童会认为打碎更多玻璃杯的孩子错误更大。

6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A选项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B选项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C选项符合题意;“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D选项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6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坚守廉洁自律”准则要求教师: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题干中杨老师接受家长送礼违背了该准则。

6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本法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题干中路遥已经是成年人了,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7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二、判断题

71.A 【解析】赞科夫的基本观点是:(1)“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教育促进发展”“既传授知识,又促进发展”。(3)“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作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实践者,赞科夫强调,教学与发展区是互为条件、互相推进的,因而教学不能消极地等待儿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发展,跟着发展走,而应积极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机能”,创造“最近发展区”。

72.A 【解析】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指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产物。故本题正确。

73.A 【解析】《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概念界定)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故本题正确。

74.B 【解析】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故本题错误。

75.A 【解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心理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即活动。因此,家庭要尽可能早地经常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数量、质量的外界刺激,促进他们的发展。故本题正确。

76.A 【解析】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故本题正确。

77.B 【解析】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故本题错误。

78.A 【解析】体育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又有一般课堂和书本教育中无法达到的效果。不仅对青少年如此,就是对社会公众来说,体育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从凝聚民心、提高国家软实力,到如何面对生活、做人行事,都在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体育观越来越深入人心,其教育作用不逊于运动员顽强拼搏摘金夺银的影响。故本题正确。

79.A 【解析】在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有特殊个性和才干的受教育者更好地满足未来不同社会的工作需要。在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各学段的教育就具有职业定向的性质。全面发展的人终究要在一定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才。故本题正确。

80.B 【解析】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故本题错误。

81.A 【解析】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因而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故本题正确。

82.A 【解析】师生关系是开放、对话的关系。开放、对话的关系,是当代理想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这不仅仅说的是师生之间要有语言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双方精神上的敞开与彼此接纳,“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这种关系是真正理解了彼此作为“人” 的内涵才有的境界。通过精神上的对话,师生双方将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故本题正确。

83.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故本题错误。

84.A 【解析】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学生不仅在学校要学知识,还要学习和实践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生活的初步经验。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故本题正确。

85.A 【解析】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代美育就是要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故本题正确。

86.B 【解析】结果评价是一种“底线式的或清算结账式的评价”,也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的评价形式。狭义的结果评价是指学科目标实现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各学科是否达成预定的学科目标。广义的结果评价是指根据课程实施的结果来判断课程的价值和效果。故本题错误。

87.A 【解析】教学活动的直接责任者是教师,教师教的行为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教的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故本题正确。

88.A 【解析】杰罗姆·卡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觉与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而另一些则以反思为特征。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大幅度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迅速作出反应;反思型(或沉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更有把握的答案。故本题正确。

89.A 【解析】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既包括依据什么目标组织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包括以何种形式来组织课程的问题。故本题正确。

90.B 【解析】攻击行为按其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指儿童为了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攻击只是手段,行为的目的是在伤害他人之后获得某种利益,如争抢东西;另一种是故意性攻击,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使他人感到痛苦。题干中儿童的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故本题错误。

91.A 【解析】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提出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首先,他认为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故本题正确。

92.A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故本题正确。

93.A 【解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其中,在反馈阶段,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应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同时,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即进行自我强化。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概念、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故本题正确。

94.B 【解析】斯滕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故本题错误。

95.A 【解析】教师期望会通过同伴群体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某一学生所持期望的高低,会传递到同伴群体之中,从而产生不同的团体压力,影响这个学生在伙伴中的地位。得到教师肯定的学生,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享有较高的地位,更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也更容易获得同伴肯定的评价。故本题正确。

96.B 【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小明由于喜欢而学习英语属于内部动机。故本题错误。

97.B 【解析】在知识学习或问题解决中,专家与新手都会应用迁移,但其迁移的效率及机制存在差异。如诺维克研究发现:当先行任务与后继任务之间具有结构相似性但表面特点不相似时,专家比新手更容易产生正迁移;当两种任务之间仅在表面上相似而结构特征不同时,新手比专家更容易产生负迁移。故本题错误。

98.A 【解析】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题干中的表述符合这一阶段的特点。故本题正确。

99.B 【解析】知识整合也叫作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的实质就是,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故本题错误。

100.A 【解析】重视宣传工作可以营造学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故本题正确。

101.A 【解析】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给予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故本题正确。

102.B 【解析】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小学3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一个转折期。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教师父母的反应作为自己道德情感体验的依据,中年级学生主要以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依据,而高年级学生则开始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故本题错误。

103.A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题干中张老师违背了法律规定,违背了爱国守法的师德规范。故本题正确。

104.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故本题错误。

105.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因此,题干所述应该是教师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故本题错误。

106.A 【解析】教师的法律素养对依法执教的各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教师树立教育责任意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处理学校的各种关系等。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需要。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时,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故本题正确。

107.A 【解析】在男女双方都争夺孩子抚养权并且孩子已满两周岁的前提下,法院会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条件,以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再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抚养权的归属。故本题正确。

108.B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题干中的情况应由教师依法承担责任。故本题错误。

109.B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中的“团结协作”要求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故本题错误。

110.A 【解析】我国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中等教育是狭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故本题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