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潮州市湘桥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潮州市湘桥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由此可以认为,独立自主性乃是个性精神气质所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内发论。题干中的弗洛伊德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师劳动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课程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潮州市湘桥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如下:(1)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A选项属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从婴儿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独立自主性。与人身心的束缚性、奴役性、盲从性相对应的独立自主性,被视为个性的根本所在。因为一个人没有独立自主性,习惯于盲从,习惯于被束缚、被奴役,就意味着其个性在精神上被消解,已经枯萎或丧失。由此可以认为,独立自主性乃是个性精神气质所在。

4.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等。基本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先天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外铄论。代表人物:洛克墨子等。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题干中的弗洛伊德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5.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育的基本任务。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A、B、C选项都是智育的基本任务,而C选项是体育的任务。

6.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以外,还受文化的影响。题干所述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目的制定的影响。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选修课程的设立应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A、D选项正确。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C选项错误。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它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效的学习。B选项正确。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

9.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直接经验是学生亲身获得的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指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这里主要指人类历史经验的沉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样性的。(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4)劳动方式。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学生起作用。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师劳动复杂性中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的区分度。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在编制测验时筛选题目的依据。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1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排课程表的原则。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2)迁移性原则。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3)生理适宜原则。课程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题干中语文、数学英语属于核心课程,应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上午第一、二、三节课;音乐美术、体育、习字等课程,应安排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下午第一、二节课;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应交错安排。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对人的作用包括:(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题干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和“孟母三迁” 的故事都强调了外在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式的教学理念。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题干中“开而弗达”指的是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不要代替学生下结论,体现了发现式的教学理念。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主要包括:(1)学科小组;(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途径。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6)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1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学校中存在着各种人际关系,如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等等,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特点。德育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行为。行为是教学系统中最生动、最具有变革力量的成分,行为改造观念、选择合适的物质,可以激活并主导着教学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但再好的物质手段都必须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再深刻的观念只有借助行为才能发挥作用。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中介,使教学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互结合,实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但是如果没有师生行为的介入,无论是观念系统,还是物质系统都只是与教学无关的静态存在物。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评价的过程。教育评价的过程,一般按照下列四个步骤依次进行:确定评价目的;分析评价目标;搜集评价资料;处理、解释与应用评价资料。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的类型。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复习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项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综合课是在同一课中体现几项任务,既要检查复习,又要传授新知识,还要进行复习巩固及进行一些技能技巧的训练。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自我促成的纪律;(4)任务促成的纪律。其中,集体促成的纪律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开始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做某件事情。

2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实践锻炼法主要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题干中,学校每周五下午组织孩子们去附近公园、街边打扫、维修公物,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体现了实践锻炼法。

2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指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对公民进行应该具备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有,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履行义务、依法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通过法制教育,学生能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题干中,周老师教导学生“遵守法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等,属于法制教育。

2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A选项是行为主体,B选项是行为条件,C选项是表现程度,D选项是行为动词。

2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接教学。直接教学一般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题干中学生独立做作业及其他学习活动,属于提供独立练习。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查法。调查法包括:(1)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A选项属于该方法。(2)问卷法。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C选项属于该方法。(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的各种作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B选项属于该方法。而D选项属于观察法。

2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象。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题干中老师讲“雪”时(“雪”不在眼前),同学们头脑中呈现出雪的形象即雪的表象。

3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以及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3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中,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要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

3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硏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硏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

3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币奖励法。代币奖励法中,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主要通过运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奖励学生的好的行为。题干中五角星作为代币,通过贴五角星来奖励学生好的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

3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的类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的。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题干所述为对抗的课堂气氛。

3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3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领导方式。库尔特·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集权型的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目标,仅仅关注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效率,他们对班级的学生不够关心,师生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大。民主型的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鼓励和协助,关心并满足学生的需要,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师生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近。放任型的教师采取的是无政府主义的领导方式,对群体学生的需要都不重视、无要求、无评估、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淡薄。题干中教师的领导方式符合集权型的特点。

3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支架式教学。根据教学中支架是否具有互动功能,可以将支架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互动式与非互动式。互动式的包括:教师示范、出声思维和提出问题。非互动式的包括:改变教材、书面或口头的提示语暗示。

3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100%的评价项目)。

3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性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得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较频繁,如一个单元活动结束时的评估,一个章节后的小测验等。题干所述符合形成性评价。

4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题干中李老师上新课前先组织学生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4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也就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4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1)生理因素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刺激(包含声、光、温度等物理环境)、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受的偏爱。生理刺激方面表现为:有的学习者学要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学习者喜欢在背景音乐中进行学习。(2)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认知要素具体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场独立与场依存等认知方式,情感要素具体表现为理性水平的高低,好奇心等,意动因素具体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冒险与谨慎等。(3)社会因素表现为个体在独立学习和结伴学习、竞争和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题干中“有的学习者学习时需要绝对安静,有的则喜欢放着背景音乐学习”属于生理因素中的物理环境。

4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题干中小刚主动学习新的游戏,来适应新的小伙伴圈子,属于顺应。

4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理论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4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者彼此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性能力指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创造性能力指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实践性(实用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题干中李明能够在活动时,常常提出许多好的点子,是创造性能力高的体现。

4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威信的构成。教师的威信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威信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人格威信。优秀教师表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爱岗奉献的人梯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和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维护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格以及以身作则的行为范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带来信服和敬重的威信之感。(2)学识威信。学识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虽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知识观,但就知识对人及人格的重要意义来说从来都没有被否定。从这个意义看,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人文知识素养。(3)情感威信。一个教师如果对他的学生既当老师又做朋友,爱生如子,平等相待,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学生就会产生信赖感;如果教师对学生怀着真挚的情感,为人谦逊,态度和蔼,就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在有了信赖感和亲切感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了,教师的威信也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4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其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题干中小胜同学因为自己一次没考好,就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自己彻底失败,符合以偏概全的观点。

4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做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题干中小红解题尽可能考虑多种解题思路,是求异思维的体现。

4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中的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积极的加工产生。题干中,拟写课文中没有的、与课文中某些重要信息相关的或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从而把所学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类型。王立非根据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正确策略(积极计划策略、深究策略、社交策略、情感策略)和错误策略(负迁移、过度概括、简化、训练迁移)。因此,C选项属于正确策略,故排除。

5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有时也称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题干中小东学习了数量的比较后,形成做这种题的定式,然后得出后续的结论。(www.xing528.com)

5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时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题干中小朱毕业后多年仍然记得《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属于长时记忆。

5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5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5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5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5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6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身体和心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方式、行为修养等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二、多项选择题

61.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类型。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西欧学制属于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于单轨学制,苏联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

62.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广义的教育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选项A、B、C都是广义的教育,而D选项是婴儿本能的抓握反射。

63.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教育的内涵。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内涵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6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原因。题干中小刚升学考试没发挥好,他可能担心被父母责骂或者同学瞧不起他,也可能是担心老师不再喜欢他或者担心以后没有前途。

65.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题科学性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要把握作为课题应具有的几个特点:(1)实践性。即所选课题一定是针对自己教学实践改进的需要。(2)可行性。这个问题尽管很需要,但自己要能研究,应考虑多种主客观条件,要难度适中,量力而行,从细微处着手。(3)科学性。即所选问题不能是“伪问题”。如惩罚或体罚,尽管在实际中被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有效,但不能去研究如何惩罚或体罚会更有效。再如一位教师认为,学习后进生常因不会做而不交作业,于是便想采用“让后进生抄优生作业”的办法解决不交作业的问题,认为抄交作业总比不交作业好。但不能提出“如何让后进生抄作业”这样的课题,因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A、B选项不符合科学性特点,C、D选项符合。

66.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课堂教学。创造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第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第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第三,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A选项,创造性课堂教学应该允许学生良性竞争。

67.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座位排列方式。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形。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一般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如果学生人数超过25名,可以考虑采取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模块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小组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

68.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思路和方案的导教、促学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制定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的过程,还要对学生进行分析。

69.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70.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其中,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是指动作开始和结束都十分明显,组成活动的各动作彼此可以相互独立,并且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其精确性可以计数的动作技能。同时,不连续的运动技能一般是自我调节的,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题干中射箭、举重,属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因此,A、C、D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表述错误。根据动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外部条件是否变化分为封闭与开放的动作技能,其中封闭的动作技能主要依赖于个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动作执行过程中的环境是可以预测的,如射箭、举重、刷牙等。

71.ABC 【解析】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所以A、C选项正确。后来桑代克又对这些主要规律进行了修改,认为有机体只有了解了学习结果,练习才能起作用,并且惩罚不会削弱联结。事实上,效果律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桑代克又提出了多重反应律、定势律、优势要素律、类化反应律和联想转移律等五条学习的副律。所以B选项正确。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巴甫洛夫的理论。D选项不符合题干。

72.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多动综合征。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多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其特征包括:(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

73.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有四个作用:(1)影响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74.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的自动化阶段。自动化,是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动作,在走路时可以谈话、看报而不必有意识地想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等。A、B选项说法正确。自动化并非没有意识的参与,只是意识的程度较低。事实上,在活动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人就会提高意识的程度来调整动作,排除障碍。C选项说法错误。动作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动作技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确性和越少耗费能量,即节省力量的原则,从而使完成该动作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地降低。D选项说法正确。

7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已有知识经验;(4)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6)情绪状态。

76.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77.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78.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79.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方式。题干中教师对男女生区别对待,没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针对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8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关爱学生具体要求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判断题

81.B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故本题错误。

82.A 【解析】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题干中摸底测验是诊断性评价。故本题正确。

83.B 【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包含多个环节,不仅仅只是走进教室后开始的课堂教学。故本题错误。

84.A 【解析】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尺度,也是评价老师工作的效果的重要依据。从某个意义上看,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故本题正确。

85.A 【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本题正确。

86.B 【解析】能否成为一个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太易或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所以,提出的问题不是越难越好。故本题错误。

87.A 【解析】表格式教案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表格式教案具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方便使用等特点。故本题正确。

88.A 【解析】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景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故本题正确。

89.B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也遵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它的研究方法必须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首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通过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表现,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其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心理现象。再次,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的课题来自教育实践,它的研究结果要付诸教育实践。故本题错误。

90.B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如学习的实质、动机等,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故本题错误。

91.A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新手型教师最终都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必然存在着过渡的中间阶段,即熟手教师阶段。熟手型教师是能按常规熟练地处理教学问题但教学创新水平不高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连榕提出了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故本题正确。

92.A 【解析】当压力过大时,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故本题正确。

93.B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佳,但超过150%时,人们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故本题错误。

94.A 【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故本题正确。

95.B 【解析】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准则。故本题错误。

96.B 【解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故本题错误。

97.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故本题正确。

98.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故本题错误。

99.A 【解析】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对友谊,友爱,爱情的正确认识,从人的生理,心理规律及人的社会属性去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把个人的情感需要纳入班集体建设和个人成长需要之中,与个人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故本题正确。

100.B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人为本,符合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师德是教师之魂,育人之本。进行师德建设,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故本题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