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解析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和坚持因地制宜五项基本原则。现代教师角色观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和坚持因地制宜五项基本原则。其中,“把握育人导向”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强调了必须坚持崇尚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把握育人导向”的要求相吻合。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认识。道德认识(简称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B选项中学生无法明辨是非是因为道德认识水平不足,因此需加强其道德认识的培养。此外,应加强A、D选项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C选项中学生对道德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

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三层含义:(1)教育起点公平,主要是指国家为每个公民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提供相互之间进行学习竞赛的场所,制定相同的比赛规则,为每个公民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考虑结果是否公平;(2)教育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待遇的一致性;(3)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公民最终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是公平的。漫画中的学校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分类,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给分数高的学生,这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4.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题干中的写数、认读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5.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在教学中,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大多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实现。此外,它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因此题干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使用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属于教学过程基本阶段中的运用知识。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提问的环节。完整的课堂提问一般应包括教师的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发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候答是教师等候学生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叫答是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作出一定评价。考生需注意发问与叫答的区别,前者强调教师提出有待讨论的问题,而后者强调提出问题后选择或组织学生来回答。因此题干中刘老师点名小汪回答问题的行为属于叫答。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设疑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与本节课主题相关并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欲望的方法。题干中的教师在上课前先抛出几个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属于设疑导入法。

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师角色观。现代教师角色观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9.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暗示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罗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模式。该模式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题干中杨老师通过表情、音乐等的暗示,使学生处于精神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做法,符合暗示教学模式的内涵。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领导方式。采用放任的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过多的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在此领导方式下的学生表现出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等特征。

1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长善救失;提高自我效能感;抓反复,反复抓。A选项是对优秀生的教育要求。

1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学生质疑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关系不大,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合理的做法是维持课堂纪律后,安排学生课后讨论该问题。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还是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的课程资源。

1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题干中的学生为了获得流动红旗这一任务而形成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A、B、D选项都符合正强化的定义。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因此C选项是负强化。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题干中“蔬菜”比“胡萝卜”等物品的概括程度更高,因此属于上位学习。

1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理论观点。皮亚杰在解释发生认识论时提出了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题干中同化的概念与该内涵吻合。

1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判断动机高尚与低级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如果把学习看成是对社会多作贡献和应尽的义务,则是高尚的学习动机;而把学习看成是猎取个人名利的手段,则是低级的学习动机。题干中未明显强调小高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因此排除B、C选项。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题干中的小高是为了暑假能去海边玩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才努力考上大学的,因而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精加工策略包括做笔记、记忆术、生成性学习等。题干中小明编口诀记忆元素特性,运用的是精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2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制和促进现象。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则称为抑制。先学习的信息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信息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信息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信息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则称为促进。先前的信息对后来的信息的积极影响,称为前摄促进;后学的信息对先前的信息的积极影响,称为倒摄促进。题干中初中的知识促进了对小学时的知识的理解,符合倒摄促进的定义。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情。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表现为不仅能“感别人之所感”,还能够“知别人之所感”,也就是说,既能觉察他人情绪,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地理解、分析他人的情绪。题干中,李老师让小刚想想如果是他被别人叫了难听的绰号,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理解别人的情绪,是在培养小刚共情的能力。本题易错选为A选项移情。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共情和移情二者对比,题干的描述更符合共情的含义。

2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策略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智慧技能定向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的东西。题干中小雨用编口诀的方式区分了四个形近字,是对精加工策略的运用,体现出认知策略的学习。

2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题干中的学生只看到笔的写字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用途,属于功能固着现象。

2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胆汁质气质类型。胆汁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题干中对张飞个性的描述词,“性子比较急”“宽厚、赤诚”“有话直说”等,均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2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忆。回忆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在头脑中呈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它与再认的最大不同在于事物并没有出现在眼前。因此题干中王华头脑中呈现出二次函数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公式的过程属于回忆。

2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趋避冲突。趋避(式)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双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双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题干中小琼因“是否参加合唱比赛”这一件事而产生“既想参加又不想参加”的矛盾心理,因此属于趋避冲突。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我国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因此刘老师拒绝参加培训活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2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潜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题干中的教师注重教书育人并将语文教学落到实处,符合该项要求。

3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考察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题干提到师德师风应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强调了师德师风的重要地位,并非要让基本素质让位于道德修养,因此A选项错误。题干也未涉及尊师重道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示范性,因此B、C选项与题意不符。

二、多项选择题

31.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因此,发现学生沉迷追星,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因此C选项做法合理。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因此班主任可针对学生追星现象,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理性追星。因此D选项做法合理。教育工作不能采取武断的“堵”“压”“封”的手段解决,而应该重在疏导,使学生明白道理,提升认识,因此A、B选项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32.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题干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新增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及相关的课程,这体现了生产力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制约作用。且短短几年,全国有40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这体现了生产力对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影响。

33.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远程学习的特点。远程学习属于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可以通过全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学生多感官并用、立体化接受信息,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既易于理解,又便于巩固,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可以及时、迅速地反馈教学效果,可使多种观念得以沟通和交流。

3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实现以下作用:(1)按照学习者容易接纳的方式呈现材料;(2)不受教师的统一控制来传送材料,这样学生可以对“学多少”以及“何时学”进行自我调控;(3)使学习者调动不同感官体验材料,以全面体验信息;(4)为学习者提供关于学科内容的重复的或不同的经验,促进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或意义;(5)以生动的形式引起并保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6)提供激发学习者朝向学习目标努力的动机;(7)超越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无法体验到的信息和知识。除以上作用之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促成协作学习,创设真实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信息的多元表征。

35.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因此A、C选项说法正确。教师要廉洁从教,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课外辅导中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因此B选项错误。课外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的内容是丰富的,既包括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也包括给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等内容。因此D选项错误。

36.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题干中学习的定义显示学习是后天经验习得的,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A选项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因此不属于学习现象。D选项是一种本能,因此也不属于学习现象。

37.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练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技能训练除了实际的身体练习之外,学习者还可以进行心理练习。将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结合起来,练习的效果更佳。心理练习的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1)学习者对练习任务是否熟悉。如果学习者从未进行身体练习,不可能进行心理练习,即使练习也是错误练习。(2)心理练习的时间长短。心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3)任务的性质。如果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主要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用甚微。

38.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威信的建立。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A选项汪老师的做法有违师德规范,B选项姜老师的行为不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专业发展,均不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39.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因此A、D选项错误。B选项属于正常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教学权的体现;C选项是教师进修培训权的体现。

4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第四条指出:“本意见所称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情况包括:(一)未成年人的生殖器官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损伤的;(二)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三)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四)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五)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六)未成年人被遗弃或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七)发现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者被拐卖、收买的;(八)发现未成年人被组织乞讨的;(九)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三、判断题

41.A 【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其中,单一课一般指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故本题正确。

42.B 【解析】纲目式板书是以文字表达为主,把教材内容纲目化,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板书形式。运用纲目式板书往往先书写知识点,然后再书写两三个层次的小纲目,并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综合,得出结论。这种板书的形式能使教学内容层次脉络清楚,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问题,却不易明显地表达知识之间的交叉关系,也缺乏形象生动性。题干表述的应是图画式板书。故本题错误。(www.xing528.com)

43.B 【解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更加注重面向每个学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固然要培养杰出人才,但更多的是要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杰出人才是在平等竞争中涌现、艰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故本题错误。

44.A 【解析】根据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发展动脑、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教学重学不重用,过于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轻视知识运用,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故本题正确。

45.A 【解析】再现就是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作出正确的反应。班杜拉认为,个体对动作行为的再现过程包括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故本题正确。

46.A 【解析】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故本题正确。

47.B 【解析】态度和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但态度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它决定行为的选择。故本题错误。

48.B 【解析】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无论在实际的攻击行为还是在攻击的倾向性上,自幼儿期起,男生都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另外,在攻击的方式上,男生和女生也不同,男孩较喜欢使用直接的身体攻击,而女孩则喜欢采用言语形式的攻击,而且年龄较大的女孩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攻击。故本题错误。

49.B 【解析】学龄初期(即小学阶段)儿童的总特征是身体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即初中阶段、少年期)儿童的特征是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特别是情感较丰富,又不容易控制自己,有人称之为“危险期”;学龄晚期(即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明显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故本题错误。

50.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故本题正确。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简答题

51. 【参考答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出新。

(3)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教师备课,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教学法进行加工,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教师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

(4)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参考答案】操行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它对于班主任、学生及家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其优点,找出其缺点,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

(3)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五、材料分析

53. 【参考答案】(1)网上授课的优点有:

①打破了地点限制,取消了上课的时间限制,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在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在家接受教育。而且课程可一次录制,多次重复播放,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

②改变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学习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更加方便。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更平等,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听来学,还可以通过看、画等多种方式学。

③学生可以得到多方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借助搜索工具、网络信息库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信息的呈现方式也很多样化,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上授课的缺点有:

①在网络视频授课中,学生们的行为难以控制。学生的自制力存在个体差异,在线学习过程中高度依赖学生的自觉性,尤其是家长外出工作之后,学生的行为缺乏监督,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材料一中观看直播、打赏主播的情况。

②学生的上课环境得不到保证,设备、技术难以全面覆盖。由于地区差异、网络稳定性等因素有时会造成实时视频卡滞等困境,影响授课的效果。材料二中虽然解决了Y岭的网络问题,但就全国而言,要全部学生家庭覆盖流畅的网络及配备必要的电子设备,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③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每天直播授课、下课批改作业、备课、拍视频、剪视频、做视频、上传视频等,无疑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地负担。

④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容易冲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减弱。

(2)针对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①技术方面。国家可以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开发,设置网卡,在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禁止电脑其他软件或应用的运行,否则可以发出警告音。同时,当学生在网络教学时有异常上网举动的,教师端也可收到相应提醒。

②教师方面。教师在网络教学中也要加强纪律教育,在课前课后可采用问题打卡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上来。

③家长方面。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孩子线上学习的监督,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前退出家长自己所有的登录账号,尤其退出绑定了手机支付方式的各类应用。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多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自觉学习的习惯。

54. 【参考答案】(1)从教师角色的转变来看,袁老师履行了新课改提倡的教师新角色。具体体现在: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袁老师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反思自己,体现了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角色的转变。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袁老师请其他老师为自己提意见,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更新教学风格,他对自己教学的革新体现了研究者角色。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袁老师要求学校增设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课程,说明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并开发校内的教育资源。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袁老师去主动关心后进生的家庭环境,走出了课堂、走出了学校,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⑤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袁老师从教三十余年,但面对新情况,积极学习、努力转变自己,注重对于自身的反思,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体现了他终身学习的理念。

(2)从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来看,袁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材料中,面对调皮的学生,袁老师没有批评而是去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反思自己对他们的影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教学相长。

②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袁老师主动革新自己的教学风格,借鉴听课评价,出现问题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这些都体现出他对教学反思的重视。

③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袁老师主动跑去听课,并向同事请教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体现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袁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