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4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2018年4月初,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4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2.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突出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两大方向,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

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的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4.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4月初,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翔实的描述。

5.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自主用人。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

6.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他认为,要解决“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晏阳初主张,知识分子要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书本)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材(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所以,C选项课堂中心是赫尔巴特提出的“旧三中心”,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较为频繁,如单元活动结束时的评估、章节小测验等。形成性评价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由题干中的“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时间点和“了解能否听懂所学课文”这一目的,可知题干表述为形成性评价。

9.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是教师进行试验学生观察,符合演示法的特点。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学生非正式组织包括四种类型:(1)积极型。积极型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例如,学生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2)娱乐型。娱乐型群体中的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3)消极型。消极型群体会自觉、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4)破坏型。破坏型群体已经游离出正式组织,他们没有是非善恶标准,凭借一种所谓的江湖人的欲望、勇气和胆量而作为,常常对班级组织产生破坏甚至震慑作用。题干中的同学因为有共同爱好经常聚在一起,符合娱乐型非正式组织。

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巩固的方法。提纲式巩固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设计程序,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系统与框架的巩固方式;问答式巩固指的是教师针对学生学过的内容提问,由学生问答,以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归纳表格式巩固指的是有些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相近的关系,学生的记忆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概括所学知识,并列成表格以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图像式巩固指的是教师展示大量静态图片及动态图像,或要求学生画图、说图,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1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5)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1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要素。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在撰写时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1)行为主体,即学习者,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描述的对象应该是学习者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陈述,其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等。(2)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者所具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比较、辨别描述、解释、猜测等。(3)行为条件,即影响学习者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在实验的基础……”“在教师的提示……”“根据观察……”。(4)行为标准,即学习者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能借助各种材料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等。由题目可知“学生”是行为主体,“借助正方形胶片”是行为条件,“说明……的理由”是行为活动,缺少的是行为标准。

1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教育思想。A选项出自《学记》,含义为: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B选项出自《学记》,含义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C选项出自《论语》,含义为:孔子评论四名学生的特点,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由此可看出,孔子虽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人的气性却有差异,要根据各人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D选项出自《学记》,含义为: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的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又能归功于教师,对教师表示感激之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该原则要求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亦称自我教育法、修养法、自我修养法和指导自我教育法)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这句话体现了个体的自我教育,符合品德修养指导法的特点。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C选项说法错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A选项正确,表扬和奖励是对学生优良品德的一种正强化,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将优秀品质发扬光大;B选项正确,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C选项正确,进行奖励与处分,都是为了教育学生,提高其道德修养;D选项错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要客观慎重,实事求是,对优等生应不断鼓励、弥补挫折,而不是防止自满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模仿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班杜拉还提出,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题干中强调榜样的作用,符合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理论。道德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具体观点是:(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A选项和D选项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C选项综合了两种观点,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育的任务。美育的任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大层次: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任务。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A选项错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受教育,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B选项错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个性等,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C选项错误,考试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2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雅典的教育特点。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以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2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领导方式。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专断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中,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

2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功能。班级管理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班级管理社会化功能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让学生学习“做人”之道;为学生未来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班级管理个性化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形成和发展学生各具特色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性格,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因此,A、B、D选项属于社会化功能,C选项属于个性化功能。

2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征。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其中,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个体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2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规律。A、C、D三个选项是活动律的体现,活动律指的是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感知。B选项是差异律的体现,差异律指的是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例如,教师写黑板字时尽量用白色粉笔。

2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特点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A、B、D三项是注意的品质,与题意不符。

2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有预定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学生阅读诗歌头脑中浮现橘子洲的景色,符合再造想象的特点。

3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包括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个品质。其中,敏捷性品质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A选项是记忆持久性品质的体现;B选项是记忆敏捷性的体现;C选项是记忆准备性的体现;D未体现记忆的品质,排除。

3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点。思维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题干中古人根据长时间的观察,从同类生活经验中抽取出了共同的特征,得出了规律性的认识,正是思维概括性的体现。

3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斗争。动机斗争可分为四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题干中学生既想打篮球又想复习知识,属于双趋冲突。

3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四个方面。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是一个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

3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A、B、D选项都属于心境。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C选项属于激情。

3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兴趣的分类。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新奇的东西,看电视或小说等。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如认真复习功课,是想顺利通过考试,而不是对复习感兴趣。题目中学生对课程本身并无兴趣,而是对课程学习的结果产生了兴趣,因此属于间接兴趣。

3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其中,黏液质的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题干中学生的气质特征符合黏液质的特点。

3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和兴趣的效能。其中,兴趣的中心(倾向性),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如有的人对文学感兴趣,有的人对数学感兴趣,有的人对音乐感兴趣等。题干中学生们都有各自喜欢的领域,体现了兴趣的倾向性。

3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生学习两位数乘法后,有利于解决三位数乘法问题,体现了学习迁移现象,D选项正确。A、B两项属于对原有知识的练习,未涉及到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C选项中未体现学生学习之后的迁移,仅仅描绘了教师的演示作用,故此三项排除。

3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1)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2)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4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节策略。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C项属于调节策略,体现学生在做题时调整了做题顺序;A项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B、D两项属于元认知监控策略。

4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目中“角”是上位概念,“直角、锐角”是下位概念。先学习上位概念,再学习下位概念,体现了下位学习。

4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为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题干中的学生认为高细杯子中的水更多,说明他没有获得守恒概念,处于前运算阶段。

4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题干中的学生符合场依存型的特点。

4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其中,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的学习。题目中“功=力×距离”这一等式中。描绘了“功”“力”“距离”三个概念之间的转化关系,属于规则或原理学习。

4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表述的属于正强化。

46.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十条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积极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国际安全义务,促进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7.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七十六条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www.xing528.com)

48.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七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4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对用于间谍行为的工具和其他财物,以及用于资助间谍行为的资金、场所、物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冻结。

50.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十九条规定,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对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责令有关单位停止传输、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关闭相关网站、关停相关服务。有关单位应当立即执行,并保存相关记录,协助进行调查。对互联网上跨境传输的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电信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阻断传播。

二、双项选择题

51.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52.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53.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机械学习类似人们日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存储起来,供需要时检索调用,而无须计算和推理。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通过分析,可知B项学生套用已有公式来解答问题,C项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都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过程,不涉及理解知识对象的内在含义,没有产生个体意义建构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变化。均属于机械学习。A选项和D选项属于意义学习。

54.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专家提出多种教育改革方案等。因此,A、B选项体现的是发散思维,C、D选项体现的是创造性思维。

55.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对以上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A选项和B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C选项和D选项属于成长性需要。

56.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福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关注情境阶段更为关注教学上的种种需要或限制以及挫折。因为此阶段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提出要求,所以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比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与进程以及教学材料的准备充分与否等。关注学生阶段是能适应教学的角色压力和负荷之后,才能真正地关怀学生、真正地适应或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A选项和C选项属于关注生存阶段,B选项和D选项属于关注情境阶段。

57.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的分类。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个人根据所掌握的美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A选项和D选项属于道德感,B、C两项属于理智感。

58.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动作记忆亦称“运动记忆”,是以过去从事的运动和做过的动作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和武术家高难度动作的掌握,都是运动记忆的结果。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对过去的一些美好事物的记忆。A、D两项属于情景记忆,B选项属于情绪记忆,C选项属于动作记忆。

59.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结构改革。新课程结构改革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60.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方教育思想。A、C两项正确。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是西方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B、D两项错误。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主张不强迫孩子们学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1.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62.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规律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

63.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包括:生存、发展和享用功能。社会性功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

64.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技能的特点。教学技能的特点包括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和整体性。示范性功能指的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使得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水平和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自发影响力;复杂性功能指的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多因素、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总体上遵照一定规律、一定程序进行,但无时无刻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来把握;发展性功能指的是教学技能是通过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教师教学技能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教师自身的努力以及组织的培养、训练和有效管理等,使教师已形成的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操作性功能指的是教师教学技能是教育教学理论应用时的熟练化表现,是教师在对教学技能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而获得并提高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整体性功能指的是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技能是由各种具体的技能构成的,每一种技能又有自己的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技能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着整体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正是这种整体性决定和支配着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或具体操作,而这就使得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一个整体。A选项描述的是教学技能的发展性;D选项描述的是教学技能的操作性,故排除。

65.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

66.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推进改革开放行之有效的办法。2018年4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

67.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总体安全的含义包括:国家安全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全方位内涵,兼顾传统安全与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安全。

68.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故排除B选项。

69.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备课的内容。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70.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71.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分类。质性研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故A选项说法正确;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故B选项说法正确;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72.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忆的种类。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回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回忆;有意回忆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而自觉进行的回忆,如学生在应试时所进行的回忆。睹物思人、自由联想、触景生情都属于无意回忆,A选项体现的是记忆品质的准备性。

73.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C选项入乡随俗属于顺应性迁移。

74.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因此,B选项错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育内容要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因此A选项错误。学习的情境性是指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因此,C选项正确。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因此,D选项正确。

75.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和吸收,同时通过自我教育,使得品德内部矛盾得以转化。因此,A、B选项正确。德育的途径包含很多,其中,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D选项正确。C选项: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环境方面,而非外部,与题干不符。

四、判断题

76.B 【解析】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本题错误。

77.A 【解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故本题正确。

78.B 【解析】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需要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参与学习的学生。故本题错误。

79.A 【解析】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熟悉的记忆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最佳办法就是加大记忆单位,即进行组块化编码策略,将数个小记忆单位合并为一个大的记忆单位。故本题正确。

80.A 【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由“红色”“蓝色”这样的视觉同时带来“温暖”“清凉”这样的温度觉,属于联觉。故本题正确。

81.B 【解析】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对测量的准确性程度的估计;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因此,题目中的正确表述应该为:信度是指某一测验在多次测验后所得的分数的可靠程度。故本题错误。

82.A 【解析】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其中,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即中等难度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的学生应更多地安排有一定难度和竞争性的任务。故本题正确。

83.B 【解析】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故本题错误。

84.A 【解析】《学记》中对学习和记忆的论述中指出:“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体现了复述策略中的多种感官参与。故本题正确。

85.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故本题正确。

86.B 【解析】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故本题错误。

87.B 【解析】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总是带有情境性,一般由当时的情景所引起,随情景改变而改变;情感则既具有深刻性,又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故本题错误。

88.A 【解析】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空间。故本题正确。

8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故本题正确。

90.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报告的,相关国家机关、组织应当立即移送国家安全机关处理。故本题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