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省教招教育理论历年真题解析

广东省教招教育理论历年真题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认为知识是由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广东省教招教育理论历年真题解析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论、性恶论等。题干中李老师认为天生的聪慧与愚笨是无法改变的,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题干中高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制度的灵魂与核心。同政治体制相比,它对教育的钳制作用更复杂、更深刻。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支配。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控制就是通过对教育思想的钳制来实现的。

4.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地位。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由于德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政治性质,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践方法。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当学生出现期望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强化,以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因此,老师可利用强化法,鼓励小明提问,并及时表扬奖励他的这一行为。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讲授法。一般来说,讲授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介绍讲授纲要——详述内容——综述要点”。因此教师在进行一个新课程单元的讲授时,首先应该介绍纲要。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包括: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其中,在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题干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信赖,表明该班集体正处于形成阶段。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平行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9.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面对家长的礼物,最好的做法是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拒绝礼物,因此B选项的做法最适宜。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也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评价的功能。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其中,学生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学生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客观上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和发展水平给予鉴定并做出一定的区分,有益于高一级学校的选拔;同时,学生评价的结果也可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学校教育利用该功能作为对学生有效分流的主要依据之一,并以此调整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改善教育教学活动。

1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

1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课的地位。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发展认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该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三中心”来进行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同时认为知识是由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独特的人,具体表现在:(1)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丰富的教育生活。(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感染功能。情绪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绪可以感染别人,使别人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形成与之相应的情绪。题干中妈妈被小新影响,也产生与之相应的情绪,体现出了情绪的感染功能。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包括:(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2)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根据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注重师生互动,因此C选项说法有误。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恐惧症。学校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题干中学生一进学校或课堂就出现焦虑、恐惧等表现,而出入其他场合均无此现象,据此推断该生最有可能患了学校恐惧症。

1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见的复述策略包括画线等,题干中小丽采用的就是画线策略,因此属于复述策略。

2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主要有:(1)学习理论的三元(环境、个人、行为)取向,认为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这三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2)学习的产生并不基于强化;(3)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如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等;(4)模仿学习绝非机械反应;(5)观察学习可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因此A选项表述错误

2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题干中的学生记忆单词时复述不够,记忆信息没能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之中,因此不久后就忘记了。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过程的四变量分别为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其中学生这一变量是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学生除了存在年龄、性别差别以外,还存在个体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对教学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2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兴趣差异。学生的兴趣差异体现在:(1)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对理论和规律性的知识感兴趣,有些学生对具体的、直观的或具有鲜明实践意义的知识感兴趣;(2)学生兴趣的范围和稳定性也有个别差异,有些学生对任何学科知识都没有持久性兴趣,而有些学生的兴趣局限于较窄的领域中。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兴趣在指向对象上的差异。

2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双避冲突。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题干中的“既不想……又怕……”符合双避冲突的特征。

2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能考虑学生个别差异,会根据具体的情景因材施教。题干的表述符合关注学生阶段的特点。

2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而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漫画中的教师拒绝家长的礼物而是选择学生的自制卡片,做到了为人师表。

2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民主管理权,即教师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题干中教师在职工大会上提出意见,体现出了教师的民主管理权。

2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D选项属于学生的义务。

3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二、判断题

31.B 【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劳动教育,但不可以用劳动教育取代文化课的学习。因此题干的表述太过极端。故本题错误。

32.A 【解析】教育有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首先,教育可以调整人口的职业结构。其次,教育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生育观、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等来调整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题干中主要涉及的是教育有利于调整人口的性别结构。故本题正确。

33.A 【解析】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积极的课堂气氛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中差生主动配合教学,师生交往异常活跃,学习机会比较均等,这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故本题正确。

34.B 【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故本题错误。(www.xing528.com)

35.B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故本题错误。

36.A 【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题干中学生的爱整洁习惯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促进作用。故本题正确。

37.A 【解析】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之一是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题干的表述符合意志品质培养的方式。故本题正确。

38.B 【解析】元认知和认知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但两者并不等同,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元认知的对象不是一般认知的对象,是主体的认知活动本身,而认知的对象是客观外界;二是两者的发展速度不一样,个体的认知能力(如感知、判断、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而对这些认知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的发展则要晚得多。故本题错误。

39.B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故本题错误。

40.A 【解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对社会性线索和学习强化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场依存型学生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并且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材料更感兴趣。他们受到其他人的出现的积极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他们喜欢的人。该类型学生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因而他们在诱因来自于外部时学得更好。故本题正确。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三、简答题

41. 【参考答案】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主要有: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参考答案】教师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包括: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论述题

43. 【参考答案】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果和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一般而言,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广泛的兴趣。健康广泛的兴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充实、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并融洽师生关系。

(2)轻松愉快的心境。轻松愉快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克服心理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身心才能。

(3)昂扬振奋的精神。教师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能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气氛,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吸引力和诱发力,使学生聚精会神、思维积极、记忆深刻,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和学配合默契。

(4)积极健康的情绪。教师到了学校进入课堂必须像演员进入剧场一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高兴激动时不忘形、不失态;失意时则更要注意控制,不任意表露,以免影响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教师决不可对学生发泄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不满情绪。

(5)豁达开朗的心胸。教师应有超越个人得失的豁达心胸,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应严之有度,并能善解人意,体谅学生;对自己既能勇于承认和自觉纠正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学生的建议和批评,又能直面人生,笑对困难和挫折。

(6)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学中对学生始终不渝的严格要求,坚定果断和勇敢顽强的意志是出色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需要,更是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师表。

五、案例分析题

44. 【参考答案】(1)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①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填鸭式教育;②家庭教育的不当;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

材料中体现的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方面的。材料中两位同学父母的教育方式均不当,一味地强迫和灌输、片面看重成绩,给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反感,进而产生厌学。

(2)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方面: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②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③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⑥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及时反馈;⑦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家长方面:①把生活兴趣转移到学习中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多提问、多思考,把孩子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到学习中去;②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经常启发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孩子保持学习的状态;③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平时多为孩子设置一些能达到的目标,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其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