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2019高中卷试题及解析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2019高中卷试题及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做到防微杜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2019高中卷试题及解析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活动组成的。

2.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讲授法的分类。讲述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讲读的主要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加入练习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与读,也有学生的讲、读和练,是讲、读、练结合的活动;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要求有分析、有概括、有理论、有实际,有据有理,这种方法多用于中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题干描述的是讲解的概念。

3.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4.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对工作高度负责,而是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反思的策略。自我提问法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启示。题干的意思是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做到防微杜渐

7.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C、D选项中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又称为社会活动,是指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情况的教育活动。

9.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人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因此,小杨的妈妈没有正确履行监护人职责。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导入的方法。归纳导入式是从总结旧课入手而导入新课的课堂导入方式。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教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课新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力测验的分类。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包含5个分测验:词汇联想、物体用途、隐蔽图形、寓言解释、组成问题。其中,隐蔽图形测验,属于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测验过程中让被试者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机构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比例。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题干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的正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A选项残疾人登山需要克服困难来实现目标,符合意志行动的特征。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个体在观察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定向活动。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角色期待的含义。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四种,其中不包括强化原则。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分类。克拉斯伍等人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其中,组织是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2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的含义。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描述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方法包括:行为目标表述模式、“内外结合法”表述模式、内部心理表述模式、表现性目标设计等。其中,行为目标表述模式是指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者马杰认为写好行为目标必须表述清楚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和标准。题干中“提供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属于条件;“学生能够将文章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分类”属于行为;“划分正确率至少达到85%”属于标准,这种描述属于行为目标表述模式。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因此,B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2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评价。现代教育提倡促进学习的评价范式,主张学习是主动的建构,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则被看成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关注结果评价也关注过程评价,特别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整合。在这种实践中,促进学习成为评价的核心功能。这正是当下学业评价所需要的实践范式,即一种根植于建构主义取向的情境化的评价范式,其核心价值就是通过评价来促进学习和教学。

2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2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从出生到青年期至少存在这样几个关键时期:(1)2—3岁,品德心理成分萌芽;(2)5—6岁,情境性品德的发生时期,自律性品德开始萌芽;(3)10—11岁,品德心理由经验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由依赖性开始向独立性过渡,由外部他人监控开始向内部自我监控过渡,由服从向习惯过渡;(4)13—14岁,品德心理的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替并存,各种心理矛盾、冲突极其明显、激烈;(5)17—18岁,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随着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成熟,品德的心理成分迅速发展,初步成熟,但品德心理结构未定型,功能发挥程度有限;(6)25岁左右,品德心理结构成熟、定型,自觉、自立、自主、自律、自评能力迅速发展,开始实现人生道德价值。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2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创造力的类型。根据学生创造力的特征划分为推测型与条理型。中学里属于推测类型的学生在创造活动中,他们善于使用演绎法,总是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去验证。中学里属于条理类型的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则主要运用归纳法,总是先积累资料与事实,然后从中引出结论。这种学生思维深刻,工作有条理,但是思维的灵活性不足。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2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案例的含义。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都是反思的形式。教学日志是指教师记录自己每天都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实施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等情况,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教师自己的活动,是教师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教学叙事是指叙事的方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上的应用,即用叙事的方法来表达教育教学的经验或故事。它陈述、记录的是教师教学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灵活现的教学事件或教育故事,既可以指教师对某一主题事件进行追踪,也可以是教师用叙事的方法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教学课例是指对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的阐述、分析和反思。题干中描述的是教学案例的含义。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因此,不包含D选项应试性。

2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教育机智。

3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和功能性。人格的功能性是指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决定命运”体现的正是人格的功能性。

3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想激励法。理想激励法是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理想激励法可以分为价值理想和人格理想两个方面。

3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3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性;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有效地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的的特点。德育目的的特点包括:(1)德育目的具有预见性。(2)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科尔伯格说:“不管是以阶段5还是以阶段6来规定学校道德教育应达到的水平,都不要紧,但可以肯定地说,不能以比这两个阶段低的阶段的道德概念去规定道德教育的目的。”(3)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

3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心理过程。B选项属于无意想象,C选项属于创造想象,D选项属于幻想。

3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3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导入的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3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讲授的方法。具体抽象法,也叫归纳法,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和原理所反映的事物及事物相互关系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个别到一般,抽出它们的共性,从而把握概念、原理的内容与本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3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特征。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特征包括:(1)认识特征;(2)情感特征;(3)意志特征;(4)动机特征;(5)行为特征。其中,认识特征方面的表现有:是非观念模糊或颠倒、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良心与良知并未全部丧失殆尽。

4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日志。教育日志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甚至教育理念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记录下来。教育日志并非是罗列教育、教学的事件清单。从本质上讲,教育日志是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的又一种形式,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及时、生动地再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欢乐与忧虑的事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分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教育日志能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行为。

4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按动作技能活动的复杂程度,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体系分为由简单到复杂的七个水平。分别是:(1)知觉;(2)定向(定势);(3)指导反应;(4)机械动作(自动化);(5)复杂的外显反应;(6)适应;(7)创新。这七个水平中“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4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良好的教师的情绪特征。职业适应良好的教师具有如下的情绪特征:(1)情绪的省察力,是指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哪种情绪状态中;(2)情绪的了解力,是指教师清楚地了解某一情绪发生的缘由;(3)情绪的摆脱力,是指教师能使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并能恢复积极情绪;(4)情绪的运用力,是指教师运用情绪带来的信息和力量,以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题干描述的符合情绪的摆脱力的特征。

4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4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课的方法。由题干中“在结课时教师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提出问题”可知,教师采用的是解疑答问的方式结课。

4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教师怒斥、辱骂学生长相丑,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46.A 【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4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题干中教师公开宣读学生的信件侵犯了学生隐私权。

4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上或者课外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由受精卵到婴儿的转变过程,运用的正是演示法。

4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选择性和自愿性、伸缩性和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参与性与实践性、轻松性与娱乐性、竞争性和激励性。题干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管理、自行设计、自由发展,遇到问题自己分析、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课外活动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笔记、做实验,是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比自己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

二、多项选择题

51.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包括:(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A选项为混淆项,E选项属于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52.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自由。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发动或制止某种行为,按某种方式、方法行事;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一无所成。因此,C、E选项说法错误。

53.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成绩经验,替代经验,想象经验,口头说服,生理唤起,情绪状态。

54.A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创造者的一般特征。根据吉尔福特的创造力鉴别指标,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具有的特征包括:(1)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强烈的求知欲,刻苦的钻研精神;(3)有突出的好奇心,对事物运转的原理与原因勤于探索;(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一般有较强的记忆力,唯独对日常琐事不经心;(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喜爱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多数爱好文艺;(8)面对疑难情况,能轻松自如,能摆脱一切外来干扰,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某个问题。因此,A、B、D、E符合题意,C选项表述有误。(www.xing528.com)

5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根据题意可知,学生“顺手牵羊”的习惯是小偷小摸的习惯,但一定要做好预防犯罪教育的工作,及时纠正,以免发展为更大的错误。因此,A、B、C、D选项说法正确,E选项说法错误。

56.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展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开展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有: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协作性原则。不包括选项E实践性。

57.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58.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工具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信度原则、效度原则、实用原则、便捷原则、有效原则。

59.A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激励班干部的内容。B选项中有错误当面批评说法有误,这种做法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C选项中确保班干部的绩效为人所知也是不合理的,应该是让班干部的付出和作为为人所知,强化其积极的行为,单纯用绩效的方式可能会打击班干部的积极性,起到消极作用。A、D、E选项说法正确。

60.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结合的教育。为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应做到:(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切实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2)在全社会为德育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4)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5)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力求做到:教育信息互通、教育资源互享、教育困难互帮。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B、C、D、E选项说法正确。

61.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的基本要求。板书的基本要求包括:(1)科学性和计划性;(2)精练概括,系统完整;(3)形象直观,具有启发性;(4)设计巧妙,美观大方;(5)提纲挈领,条理清楚;(6)表意准确,简明扼要;(7)书写端正,编号规范。

62.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成绩评价指标。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是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它是通过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发展提高的程度体现出来的。教学绩效又分为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教学成绩评价指标通常包括:(1)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2)学生学业成绩;(3)学生能力发展。

63.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教案语言向预备性教学语言的转化。从教案语言向预备性教学语言转化进行这一转化的技术行为有:(1)排除障碍,确定语义,形成语势;(2)调整语序;(3)引申和扩充语言。C、D、E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教师从教材语言向教案语言转化的要求。B选项是教师从预备性教学语言向课堂教学语言转化的要求。

64.A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能够对个体的活动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需要、诱因、情绪、内驱力都能够对个体的活动起动机作用。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并不能对个体活动起到动机作用。

65.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能够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包括: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因为挫折和不幸也会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期处于此种消极体验中;不会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会迁怒学生;可以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冷静地处理教育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宽容、理解,克服偏爱,一视同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思想放松,没有不必要的压迫感和不安感。A选项中教师不能有消极情绪的说法是错误的。

66.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魏老师研究每位学生的情况体现了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德育方法,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查看上一阶段老师的评语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67.A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所具备的条件。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大单元、多章节中去联想,经过思考才能将知识整理出来的问题,或者教材只提供资料而没有展示结论的问题;二是能激发探求的兴趣,便于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三是有两个以上的思考层次,缺乏逻辑层次的问题不能触发思维的兴奋,更不足以训练思维能力。

68.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具有多种陈述方式。其中,行为观的陈述方法强调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一个良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具备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

69.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有:(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4)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动因。

70.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措施。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缺少关爱,家庭缺少温暖的氛围,所以教师要对他们多关心,并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培养业余爱好,感受集体的温暖,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教育,促进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因此,A、B、C、D、E选项均符合题意。

71.A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发现教学的原则。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原则包括:(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72.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调控系统的构成。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73.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7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培养未来教师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基本要求包括:(1)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与分享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经验。

75.A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A、D、E选项都是自我控制水平低的表现。

76.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标明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

77.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78.A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概念的提出,对具体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功能,对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具有制约、规范和导向作用。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制约教学设计的方向及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及预期结果。教学目标预先就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2)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3)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B项说法过于绝对,教学目标对决定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具有指引和制约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79.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E项不符合题意。

80.A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是非题

81.B 【解析】最先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布卢姆,他将教学目标分成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故本题错误。

82.B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故本题错误。

83.B 【解析】教育活动是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是独立性的体现。故本题错误。

84.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故本题正确。

85.A 【解析】爱国守法,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爱国守法为基础,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故本题正确。

86.A 【解析】教师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故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从设疑到解疑,体现了知识探究的渐进过程。这也符合悬疑导入的特点。故本题正确。

87.A 【解析】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包括:启发法、塑造法、树人法、雕琢法、系统或综合法。其中,塑造法与启发法相比较,更强调教育的作用,换言之这一教育理念对教育、对人的作用有比较乐观的估价。在德育意义上,更强调德育教育对个体道德成长的积极作用。由于塑造法对德育教育有乐观的估价,利于教师建立道德教育的信心。故本题正确。

88.A 【解析】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曾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人格理论。沙利文认为,同伴为个体逐渐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从与支配的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框架。青少年时期充分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所必需的。故本题正确。

8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故本题错误。

90.A 【解析】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有意注意,或称作积极注意、意志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故本题正确。

主观题部分

一、实践应用

【参考答案】根据题干要求,当好“教学班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明确“教学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好当“教学班班主任”的全方位准备;了解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兴趣等等,以便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2.加强与其他科任老师及原始班级班主任的联系,协调好各方教学力量;

3.做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4.做好学科操行评定,“教学班班主任”要及时为本班学生写好学科操行评定,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方向指导;

5.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班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因此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

二、材料分析

【参考答案】材料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也像幼苗一样需要精心培育,所以教师要精心培育学生,要用教育智慧与爱心培养学生,要关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的成长需要引路人,教师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到“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3.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护航者。做到“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让他们不断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和青山绿水的滋养。

4.教师要培养学生运动意识,锻炼学生健康体魄。

5.教师要有发现问题及时诊断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问题诊断能力。

6.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弱点、克服缺点、修正错误,让学生们健康发育、茁壮成长。

三、教育论文

答案参见小学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