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卷真题解析

2019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卷真题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这项权利。学生的意志类型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记分法是通过量化的分项记分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然后,通过统计,算出被评教师个人

2019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卷真题解析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这项权利。即学生拥有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题干中,学生有权参加实验课,可以使用实验设备属于学生的接受、享有教育的权利。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对工作高度负责,而是对教学敷衍塞责,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理答方式。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虽然提供了正确答案,但他所提供的答案不够深入、详细,或者不够规范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探究,进一步解释或澄清自己的观点,使得回答更加深入、具体、规范,从而让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4.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活动的概念。狭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者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青团团徽的内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A选项镰刀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内容之一。

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7.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Knowledge&skill)、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valued)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所写的KAPO模型。因此,A代表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傅乐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傅乐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关注情境阶段,是指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符合题干描述。

9. B 【解析】针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的意志类型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十分执拗、顽固的学生应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理解固执与顽强的区别;对害怕困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奋发与坚韧精神;对胆小而易受暗示、优柔寡断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控制行为的能力。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按记忆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词语记忆)和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复习的方法,使短时记忆的信息得到强化和巩固,使它转变为持久性的记忆贮存,进入到长时记忆。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观察的原则。课堂观察的原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同步性原则;(2)即时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5)反省性原则。其中,反省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不仅仅满足于看到了什么,还要进一步反省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度的反思,这样才能实现观察的价值。

1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根据题干描述,学生通过学生对解几何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的作用。语文老师经过教学反思,摒弃原教案的做法,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式的分类。图式可以分为:个人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等等。其中,团体图式是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也叫团体刻板印象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题干中两个班级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有意识地控制其他因素,如智力、学业基础等,从而探究讲授法和讨论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实验研究法。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发展特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时期。第一个反抗期出现于2—4岁,第二次反抗出现在青春期

1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评教方法。我国当前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分析法和记分法。其中,分析法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原则或标准来分析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评教方法。记分法是通过量化的分项记分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它先将教学的整体活动分为若干项目,并规定每个项目的分数和评分标准,要求评价者分项记分并得出总分。然后,通过统计,算出被评教师个人得分,根据分数高低判断教学的优劣。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时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其中,客观化时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机构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导入的方法。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2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人际关系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同伴、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师生关系带有一种强制性,即初中生与某些老师之间发生的交往是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

2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要做到把关爱事业与关爱学生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题干中尹老师关爱学生,包括转学生,引导其融入集体,这表明了尹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爱。

2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情绪特征。职业适应良好的教师具有如下的情绪特征:(1)情绪的省察力,是指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哪种情绪状态中;(2)情绪的了解力,是指教师清楚地了解某一情绪发生的缘由;(3)情绪的摆脱力,是指教师能使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并能恢复积极情绪;(4)情绪的运用力,是指教师运用情绪带来的信息和力量,以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题干的描述符合情绪的摆脱力的特征。

2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的原则。板书设计的原则包括:规范性原则、概括性原则、条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其中,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来自于教材内容,又应高于教材,即应具有启发性。题干中,张老师新颖、巧妙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建制县是个称法,县是个行政名词,在我国按地域、人口等划分为地方管理板块,并定有级别,行政上一级管一级,现形成的行政管理体系为中央、省、市(地)县(也有县级市)、乡镇之级,这就是一个建制。那么,建制县即县级建制。

2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 提出来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3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将一堂课中的得与失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中的教育理念,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

3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等等。其中,学习者分析亦称“教学对象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学习者一般特征和学习者初始能力)及学习风格的分析工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提供依据。

3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利用格言、座右铭来自我激励,属于自我教育法。

3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有行为目标的陈述法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格伦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的观点。

3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已经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3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能力等等。其中,抽象思维力是核心内容。

3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发展对情绪情感的影响。学生在初中时期随着对历史地理人文知识认识的丰富,对祖国的理解更为深刻,爱国情绪也由弱变强,反映了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受认知发展的影响。这体现了个体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时期认知发展对其情绪情感的影响。

3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涂尔干的话体现的正是社会本位论。

3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势的含义。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是思维在问题解决前的一种习惯性倾向。

3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评价的含义。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4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地位。班级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

4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4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题干中描述的鉴别能力属于道德认识。

4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培养。所谓学习动机迁移,是指把对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或者把对这一科目的学习动机迁移到另一科目的学习之中。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原有的某一方面的强烈动机,并把它与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某方面的学习活动,能够达到自己原先动机所指向的行为目标,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愿望。例如,某学生学习英语动机不足,但特别喜欢电脑,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并亲自感受到英语对掌握电脑技能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把对电脑的兴趣和动机迁移到学习英语上来。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有效促进了动机迁移。

4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4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中,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知识与经验是思维间接性反映的中介因素,没有这个中介因素,思维的间接性就无法产生。

4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4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课堂导入技能是指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的一种行为方式。教师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课堂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应以3—5分钟为宜。

5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校外活动方案。课外、校外活动是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性的参与,未要求要求家长陪同参加。

二、多项选择题

51.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关于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题干所说全部正确。

52.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学职前课程目标包括:①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②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的经验。因此,A、B、C、D选项符合题意。

53.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54.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任务拖延是中学生学习常见的不良现象,往往存在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力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他们常常管不住自己,自制力差,抵不住电视游戏机等有趣活动的诱惑,而对于学习兴趣较低,自觉性和主动性都较差。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拖延时间,怀疑自己的决定等。(www.xing528.com)

55.A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过程。再认是指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人所产生的熟悉程度的反映,回忆指过去曾经经历过,但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再认比回忆容易。回忆是联想中的单向活动,由记忆内容向事物再现的单一方向展开的心理活动。再认与此不同,它是原来识记对象和记忆内容的双向联想活动。因此,A、B、D、E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中的选择题、是非题属于再认而不是回忆。

56.A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的识记。机械识记不考虑材料之间的意义联系,无需对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它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这种识记可以保证识记材料的准确性,但花费的时间多,消耗的能量大,对材料也很少进行智力加工。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是基本的记忆方法,有些材料没有意义,只能靠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识记也是必要的。

57.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58.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案例的表现形式。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就教学案例而言,除了完整的结构形式“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景描述—问题探究—评价反思”外,常用的表现形式还有:(1)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2)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3)案例过程—案例反思;(4)案例—问题—分析。

59.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导入的原则。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包括: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新颖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简洁性原则。题干中胡老师导入时从“和氏璧”的故事入手,和课程内容关联性比较大,具有针对性,而且以故事入手较为有趣和新颖,容易吸引学生兴趣,体现了趣味性和新颖性。

60.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的学说。教育本质有以下几种认识:(1)上层建筑说;(2)生产力说;(3)多重属性说;(4)双重属性说;(5)社会实践说;(6)特殊范畴说;(7)复合现象说等。

61.ABCE 【解析】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包括:(1)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2)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3)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创造才能;(4)陶冶思想情操,发展非智力因素;(5)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6)指导学生职业定向。D选项获得报酬或收入不属于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

62.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题中A、B选项的做法正确,C、D、E选项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会打击学生自尊心,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3.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能够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包括: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因为挫折和不幸也会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期处于此种消极体验中;不会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会迁怒学生;可以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冷静地处理教育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宽容、理解,克服偏爱,一视同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思想放松,没有不必要的压迫感和不安感。A选项中教师不能有消极情绪的说法是错误的。

64.A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其形式归纳包括:罚抄写、罚钱、罚做值日、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敲教鞭、甩东西、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等。因此,A、C、E选项违背了“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要求。B、D选项属于正常的教学行为,不属于体罚。

65.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德育的形式。我国的德育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学校德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题干中A、B、C、D、E选项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都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发挥作用的形式。

66.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班集体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题干A、B、C、D、E选项中的积极作用,都是良好班集体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影响的体现。

67.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课程的分类。根据国内和各国德育实际,我们可以将德育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学科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其中,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例如,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因此,A、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B、D、E选项属于活动性德育课程。

68.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构成班级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班级的自身特点,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要素,如教师与学生、教育场地、教育资料等;另一方面是软件要素,如班级目标、组织机构、班级活动、班风班纪、人际关系等。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构成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69.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伴关系的亲密程度,故A选项错误。亲子关系中的态度常常会迁移到同伴、师生关系,故C选项错误。B、D、E选项说法正确。

70.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的步骤。在“反思课”中,先由授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知识序列、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维目标达成及需研讨问题的进展情况立即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反思教学细节和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把握的适切性。

71.ABD 【解析】本考查的是对学生的处分方式。目前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处分方式共有六种,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般只适用于前四种,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其中对小学生不适用留校察看的处分方式;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这六种处分方式均可适用。且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题干中小文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开除其学籍,因此C、E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性质,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而学校不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罚款的主体资格。此外,我国已于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因此A、B选项错误。

72.AB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文件的构成。在我国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属于课程文件,而课程评价和课程规范并不属于。

73.A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D选项为混淆项。

74.A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方式。题干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没有纵容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A、B、C、E四个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错误。

75.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境;(3)总结经验教;(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A、B、C、D、E选项均符合题意。

76.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点是:(1)免费性(公益性);(2)普及性;(3)强制性(义务性)。

77.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识性知识的构成。通识性知识包括:(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因此,B、D、E选项符合题意。

78.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从涉及的范围看,班级管理主体不仅包括班主任,还包括任课教师、教育行政工作者、学生,甚至还可以发展到父母以及所有关心班级管理的一般公众。因此,A、B、C、D、E选项均符合题意。

79.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家长中断学生上学,让孩子打工的;学校擅自开除学生;学校违反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收取费用;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等等一系列行为,均属于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为。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因此,A、B、C、D、E选项符合题意。

80.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的要求。对于提问,教师应注意使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2)难易适度;(3)富有启发性;(4)角度新颖,具有趣味性;(5)问题清晰明了;(6)问题具有序列性。问题表述不清晰,不能使学生听后迅速明白问题的含义,会影响同一问题不同问法的反应效果。因此A选项正确。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这就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此B选项说法不准确。变换问法的同一问题可能在难易程度上存在差别,因此也会引起提问效果上的差异,因此C选项正确。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老调新弹,也会引起不同的效果。因此D选项正确。维果茨基将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分为“现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过易的问题落在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内,学生可不用努力思考就能回答,而落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难易适度,但需在教师的帮助下或集体的活动中才能解决。因此E选项的说法不准确。

三、是非题

81.B 【解析】选班干部的标准并不应只以学习成绩而定,要看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故本题错误。

82.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故本题错误。

83.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故本题正确。

84.A 【解析】爱国守法,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爱国守法为基础,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故本题正确。

85.A 【解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故本题正确。

86.B 【解析】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但并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故本题错误。

87.B 【解析】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故本题错误。

88.B 【解析】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总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故本题错误。

89.B 【解析】题干中教师的做法属于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本题错误。

90.B 【解析】教师板书的要求包括:(一)书写规范,有示范性;(二)语言准确,有科学性;(三)层次分明,有条理性;(四)重点突出,有鲜明性;(五)合理布局,有计划性;(六)形式多样,有趣味性。故本题错误。

主观题部分

一、问题解决

【参考答案】①学校因素: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夸大考试的竞争性,以考试结果成败评价学生,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

②家庭因素:期望值过高,攀比现象,惯于拿别的孩子成绩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较,使孩子自信心减退,承受更大压力。

③社会因素: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用考试来衡量学生努力程度和未来前途。

④家庭方面的建议:对学生进行用脑卫生指导与科学睡眠辅导,增强学生体质,有效应对孩子考试期间的情绪反应;保持正常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目标。

⑤教师方面的建议:降低学生应试动机水平,保持理性;引导学生在考前和考试时自我放松。比如情绪转移法、运动放松法、适度发泄法、音乐放松法、肌肉渐进放松法、穴位按摩法、冥想法等;提高教师的备考效率,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负担;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竞赛形式,少一些正规的考试;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⑥学校方面的建议: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讲座,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推广素质教育,寓教于乐。

⑦社会方面的建议: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学生考试的成功与失败,社会舆论和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尽量多给学生们社会支持,给学生塑造一个良好轻松的社会环境。

二、理论运用

【参考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让学习更好地发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坚持三多一少:多微笑,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让教学走进生活,把生活融入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通过故事、案例,参与活动等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思考、感悟和提高,增强学习的成效性,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3.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控、适当删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4.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预习、记笔记和整理课堂笔记;学会总结和复习。

6.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或者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

三、教育论文

答案参见小学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