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解析

中山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于2018年3月25日到3月28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

中山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政常识。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于2018年3月25日到3月28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2.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政常识。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

3.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本题结构可以用精致来修饰,语言可以用优雅来修饰。

4.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数学算数。本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式来求解。假设甲、乙两公司员工数量分别是X和Y,那么可以得出两个等式:X+Y=90,2500Y×40%=1500X,解得X=36,Y=54。所以乙公司比甲公司多18人。

5.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关系。根据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原理,能够通过第二点推知,我们举办了运动会,气温不低,所以知道气温可能是高,而选项①③无法推知。故此题选B。

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常识和简单逻辑。题干中莱特兄弟和飞机的关系是发明与被发明的关系,选项D,贝尔发明了电话,符合题意。

7.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潜能”。这样在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者别人的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8.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风的概念。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题干中的描述符合班风的概念。

9.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题干中的两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接受家庭教育后上大学,一个是上了公立小学、中学后读职业学校,体现了当时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双轨制。故排除A和B选项。19世纪,德国的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这体现了德国教育的双轨制。故排除D选项。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模仿阶段、独立阶段、创造阶段和个性化形成阶段。(1)模仿阶段。教师通过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借鉴他人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尝试性的教学。(2)独立阶段。教师不再照搬套用他人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用以支撑其进行独立的教学操作,在教学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成熟性。(3)创造阶段。教师通过对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对自身教学体系进行有机修正与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其教学技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艺术。(4)个性化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风格的定型化。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政治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属于讨论法。

1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以“班时”为人员单位;以“课时”为时间单位;以“课”为活动单元。选项B以“个人”为人员单位是个别教育制的典型特点。

1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其中,学生具有可塑性,是因为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的特点。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大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是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及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强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题干中,教师为保护学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了巨大牺牲,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形成四种: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其中,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1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学习过程的阶段。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加涅把动机分成三类,即诱因动机、操作动机和成就动机。(2)领会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察觉。(3)习得阶段。习得阶段包括学习者把他感知的东西编码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面。(4)保持阶段。它是指短时记忆中编码了的知识再进入长时记忆储存起来的过程。(5)回忆阶段。这个阶段是指搜索记忆库,并使学习过的材料得到复现的过程。(6)概括阶段。是指把学习到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之中,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7)操作阶段(作业阶段)。按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说,就是反应发生器组织学习者的反应,并让他对已习得的知识进行操作。(8)反馈阶段。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通过表现出学习获得的新操作而实现的。题干的描述属于学习过程的作业阶段。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采取发展、预防和矫正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发展和预防为主。

2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类型。先前所学知识对后面所学知识产生影响叫顺向迁移。后面所学对先前所学产生影响叫逆向迁移。题干中先学会骑自行车,再学开摩托车属于顺向迁移。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斯基-多德森定律。“耶斯基-多德森定律”表明:(1)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2)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故B选项表述错误

2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组织策略的概念。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题干中的描述符合组织策略的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政处罚。对自然人能罚的主要有: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考试资格;取消考试成绩;停考或限考;取消录取资格;取消入学资格;撤销报名资格;撤销教师资格;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

2.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领域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的重点在于记忆和回忆,后五个层次属于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

三、判断题

1.正确 【解析】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根据外显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将从众行为分为:真从众、权宜从众和不从众。其中,权宜从众指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真理在自己心中,即口服心不服。故本题正确。

2.错误 【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佳,但超过150%时,人们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故本题错误。

3.错误 【解析】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因此,奴隶社会初期出现学校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故本题错误。

4.错误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故本题错误。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学科的课程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

2.【参考答案】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气氛民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www.xing528.com)

(2)智力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个性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兴趣;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1)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智能手机不断普及、走进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生群体凭借对时尚潮流的强烈追赶能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智能手机控”。然而,他们在纵享便利和欢娱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利用手机上课玩游戏等状况层出不穷。学生出现玩手机游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方面:缺乏正确管理,管理条例不明确,执行不到位。

教师方面: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兴趣狭隘。并且教学过程过于枯燥。

家长方面: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不够,缺乏管制,没有起到一个正确使用手机榜样的示范作用。

学生方面:自制力不强,跟风趋势明显,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学生之间看到其他同伴玩,为了跟风或是融入“群体”也一起打游戏。

(2)针对学生玩手机游戏应如何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学校方面:加强管理,开设互联网课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好奇心,与此同时学校应设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比如课堂上禁止用手机玩游戏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校内禁止同学们携带可以玩游戏的手机来校园。

教师方面:践行新课改,多多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将注意力从虚拟网络世界转移到实际生活和校园内。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授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看到手机的两面性。

家长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使用手机做好管制和监督。同时,家长在家里也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作用,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和打游戏。

学生方面:正确认识手机用途,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性,不跟风、不攀比,多去发掘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六、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案例中,小图的家长给小图报了很多特长班,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剧了学生的压力,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顺序性是指孩子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案例中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特长班,并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度。应当循序渐进来进行相应培养,不能“急于求成”。阶段性是指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案例中的家长应当考虑每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②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案例中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差异,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家长应当了解孩子,选择孩子喜爱的方面来进行培养。

③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当中,家长为孩子所创造的教育环境只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案例中家长并没有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导致了孩子的回避心理。

(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①顺序性。身心发展顺序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③不平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④互补性。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因此,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再次,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参考答案】(1)原因

学生:①学生属于后进生,自制力较弱,意志力不够坚定;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教师:①没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②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德育方法和原则的运用,仅仅采用说服法,缺乏锻炼法、自我修养指导法、奖惩法的运用,以及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德育原则的运用;③教师没有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没有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2)从教师层面,应采取以下措施,转化这位问题学生:

①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后进生人格,一视同仁,不歧视材料中的问题学生。

②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方面。

③找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材料中的问题学生身上一定也有优秀的地方,老师应该找到闪光点,促进问题学生的成长。

④为问题学生创造机会,肯定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⑤教师开展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其他同学不嫌弃问题学生,帮助他,团结友爱。

⑥长期关注并给予教师期待,信任问题学生。

⑦联系家长,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材料中的学生由一名问题学生转变为良好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