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学
1896年10月20日,光绪帝命“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著开缺,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公司事务”[61]。10月31日,盛宣怀“在上海捐购基地”[62],提请两江总督刘坤一“筹款议建南洋公学”[63];并上书陈述练兵、理财、育才3条自强大计,强调:“西国人才之盛,皆出于学校”[64],请“裁天下之广额(官学名额),为新学之进阶,明定功令,使文武学堂卒业者,皆有出身之正途,齐仕进于科第(与科举出身者等同任用),则闻风兴起,学校如林,人才自不可胜用”[65]。12月6日,光绪帝批示:“育才为当今急务”[66]“京师、上海两处,既准设立大学堂,则是国家陶冶人材之重地,与各省集捐设立之书院不同。著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毋庸由盛宣怀所管招商、电报两局集款解济,以崇体制”[67]。但光绪帝关于办学经费的大话并没有兑现,南洋公学的经费仍然出自盛宣怀创办的企业。“总款项由招商局每年拨规银(专项经费)6万两,电报局每年拨规银4万两,并选择上海徐家汇地方购买基地建筑校舍。”[68]南洋公学前8年的经费,全部出于招商局和电报局提供的专款及存放利息,“总计支出规银581518两,尚存规银729122两。其中用于购买地皮、建筑校舍近20万两银子,购买仪器设备、化学实验用品、图书经费的仅一万余两,支出薪水共计156351两,支付留学生费规银56246两;支译书院和东文学堂经费规银44469两”[69]。1897年3月,南洋公学“考选成才之士40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为我国师范教育之开始”[70];当年10月,“仿日本师范学校有附设小学之法制,选十岁内外至十七八岁之聪颖幼童120名,设一外院(附属小学)学堂,令师范生分班教之”[71]。由此逐渐形成南洋公学所属的4院:师范院定额40人;外院(附属小学)定额120人;中院(中学)定额120人;上院(大学)定额120人,构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办学规模达到400人。1898年7月7日,“清廷批准办译书院(外语专业)。聘张元济主持”[72]。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洋大学堂部分学生转入南洋公学。1901年11月5日,清廷命“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73],轮船招商局和上海电报局被袁控制。1903年,轮船招商局和上海电报局削减开支,南洋公学因经费不足,被迫撤销译书院。张元济将译书院并入商务印书馆,很快发展成为拥有资本150万元,员工750人的大型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并称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成就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大盛事。
盛宣怀特别重视师范教育和小学教育,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蒙养正则圣功始,故西国学程必植基于小学”[74]“师范与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75],因此南洋公学以创办师范院作为先导。南洋公学师范院的招生要求很高,首批招收入学的40人,就是从全国各地数千名应考者中选拔录取,“其中很多人是举人、廪生和贡生。确实是‘当时社会之俊彦者’”[76]。师范院学生入学后,待遇按照考核成绩分等级发放,每月分别津贴膏火银6—10两,并另外发给奖学金。师范生兼任外院(附属小学)课程者,还可以享受月薪40两,这与当时南洋公学校长每月100两薪金相比较,可谓待遇不低。(www.xing528.com)
1905年,南洋公学改称“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并开设商务专科。1906年11月6日,清廷增设邮传部,南洋公学转属邮传部,改称“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随即开设铁路专科。1908年,南洋公学开设电机专科;1909年,南洋公学开设航海科。1911年,南洋公学航海科扩建为商船学校。1912年春,萨镇冰出任商船学校校长,随后改设为海军学校。1912年3月12日,北洋政府设立交通部,南洋公学改称“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5月,交通部将所属4所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将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称“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唐山工业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1921年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增设机械科。1922年6月22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又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7年7月22日,交通部南洋大学改称“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28年9月,交通部再次将上海与唐山、北平3处学校设为交通部直辖的“交通大学”。11月26日,铁道部长孙科兼任交通大学校长,交通大学改属铁道部,以上海为校本部。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交通大学迁到重庆复课,改称“国立交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