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师同文馆历史及毁坏背景

京师同文馆历史及毁坏背景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7年,京师同文馆学生增加到101人,1887年,又增加到120人。1900年8月14日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8月15日凌晨,慈禧仓皇逃往西安,京师同文馆毁于战火。[24]2月13日,慈禧批准张百熙奏报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下令兴办京师大学堂,将同文馆改称“译学馆”,设为京师大学堂的外语学院。据史料记载,京师同文馆存续40年间,曾有19人兼任管理大臣或专管大臣,但出任总教习者前后仅有2人。

京师同文馆历史及毁坏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纷纷到中国攫取利益,公然规定:“所有行知大清国大臣官员等公文各件,俱用英文书写,仍以汉文译录,暂为配送,俟中国学习英文熟悉通彻,即不必配送汉文”[20]蓄意利用中外文字差异,捞取更多利益。1861年1月13日,议政王奕(xīn)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21],同时指出:“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22],要求积极培育“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语言之人”[23]。 1862年8月24日,总理衙门开办“京师同文馆”,建成中国近代最早的外语专科学校,也是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学。

京师同文馆

1863年,京师同文馆增设俄语专业;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课程;1871年,增设德语专业,并开设医学和生理学课程;1873年,设立印书处,首开中国大学出版社先河;1876年,增设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设立8年学制。1877年,京师同文馆学生增加到101人,1887年,又增加到120人。1888年,京师同文馆增设格致(自然科学)馆、天文台物理实验室,及翻译处;1897年,增设东文馆。所谓“东文”就是日本文。1900年8月14日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8月15日凌晨,慈禧仓皇逃往西安,京师同文馆毁于战火。1902年1月7日,慈禧辗转回到北京。1月10日,慈禧谕令:“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京师首善之区,尤宜加意作养,以树风声。从前所建大学堂,应即切实举办。著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将学堂一切事宜责成经理。务期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礼达用,庶收得人之效应。如何核定章程,并著悉心妥议,随时具奏。”[24]2月13日,慈禧批准张百熙奏报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下令兴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将同文馆改称“译学馆”,设为京师大学堂的外语学院。

京师同文馆开办之初,招生仅24人,开设英语法语两个专业,以年薪1000两白银聘请外籍教习讲授外文,另以月薪8—12两白银聘请中国教习讲授汉语;学生均选择15岁左右的八旗子弟,要求天资聪明,并有较好的满文基础。随着广东方言馆和上海方言馆的开办,京师同文馆也开始录取汉人入学。其学制分为5年制和8年制,一般学生修完5年的“后馆”课程,即可分配工作;优秀学生学完后馆课程之后,升入3年制的“前馆”,继续学习机械、航海测算、天文测算、化学、微积分、万国公法、地理,以及生理学、解剖学、格物(自然科学)、医学、西洋史等课程。由于当时学习外语很受社会歧视,被斥之为名教罪人,清廷只好给予同文馆学生特别高的待遇:学生入学头2年,每月发给膏火银(助学金)3两,相当于绿营士兵的月饷;第3学年之后,成绩及格者增加到6两,相当于私塾教师的月薪;第4学年增加到8两,相当于高级私塾教师的月薪;第5学年更增加到12两,相当于同文馆汉语教习的月俸。凡是有官衔的学生,还另发给年俸:7品每年45两,8品每年40两,9品每年32.5两。同文馆设有月考、季考、岁考、大考。月考每月初一举行,由教习分科出题,成绩记入学籍;季考定于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举行;岁考定于每年十二月初十举行,成绩列1等者可以获得奖励;大考每3年1次,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衔,成绩低劣者则革除原有官衔或留级学习。京师同文馆开办之后,全国各地又随着开办6所外语学堂,即:上海同文馆(1863年)、广州同文馆(1864年)、新疆俄文馆(1887年)、台湾西学馆(1887年)、珲春俄文馆(1888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学生在学习“西文”的同时,也兼习“西艺”。这些学堂逐渐扩大西学的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外语人才和自然科学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学校。(www.xing528.com)

京师同文馆尽管只是一所规模仅有120人的学校,但却设有所谓“管理大臣”或“专管大臣”的高级官职。这些高级官职均由总理衙门大臣兼任,实际主持教务者是总教习。据史料记载,京师同文馆存续40年间,曾有19人兼任管理大臣或专管大臣,但出任总教习者前后仅有2人。首任总教习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在中国生活62年,对中国感情很深,认为:“关于中国本土,可以断言,在太阳所照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享有支持一个富足而繁荣的民族所必需的这么多的优越条件。” [25]他受聘任总教习时曾言称:

[3]同上书第159页。
[4]同上书第211页。
[5]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