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的专科教育:医学、四夷馆、武学、阴阳学

明代的专科教育:医学、四夷馆、武学、阴阳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的专科教育,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主要设有4类学校,即:医学、四夷馆、武学、阴阳学。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社会底层,父母双亲和长兄在半个月之内就接连死于瘟疫,他本人也一度卧病濒于死亡,因此比较重视医药和医学教育。明代的四夷馆,隶属于翰林院,主要职责是外事翻译,同时也负责收集外国情报,培养翻译人才。阴阳学是明代学习天文、气象、历法的学校,隶属钦天监管辖。明代钦天监分设为4科,即:天文科(观测星

明代的专科教育:医学、四夷馆、武学、阴阳学

明代的专科教育,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主要设有4类学校,即:医学、四夷馆、武学、阴阳学。

一是医学。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社会底层,父母双亲和长兄在半个月之内就接连死于瘟疫,他本人也一度卧病濒于死亡,因此比较重视医药和医学教育。朱元璋创业之初就开始设立医学提举司,后改称太医监;1367年,又正式设立太医院,定为3品衙门(后改为5品),下设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伤寒、咽喉、口齿、眼、接骨、金镞(外科创伤)、按摩、祝由(巫术驱邪及中草药)13科。太医院既是当时的中央医院,同时也是中央医学院,“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试、再试、三试,乃黜陟(升降)之”[61]。太医院的医学教学很严格,一般是选择15—20岁的医家子弟入学,指定2—3名医师任教,每季都有一次考试,一年后就进行初次大考,三年后进行第2次大考,五年后进行第3次大考,3次大考合格者,可以按照成绩分等级出任医职。凡是大考不合格者,必须从头补习,3次大考不合格者就取消学籍,甚至撤销医户资格。1384年,朱元璋下令设置地方医学,府一级医学校长称为正科(从9品),州一级称为典科,县一级称为训科。《大学衍义补》记载:“内设太医院,外设府州县医学,医而以学为名,盖(大概)欲聚其人以教。学既成功而试之,然后授以一方卫生之任。”[62]

二是四夷馆。明代十分重视外事往来,由鸿胪寺兼管外官朝觐、外藩朝贡礼仪,并设置礼部主客清吏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63]。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外事活动日益频繁,高丽(朝鲜)、暹罗(泰国)朝贡各18次,占城(越南广治省)16次,安南(越南北部)13次,琉球(冲绳)12次,爪哇(印尼爪哇岛泗水市)、乌斯藏(西藏)各9次,真腊(柬埔寨)8次,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东部)6次,日本5次,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朵甘(西藏东部)各3次,撒里(土库曼斯坦)、哈梅里(新疆哈密地区)各2次,加上偶尔朝贡的其他国家,总计有65国之多。为适应外事翻译需要,1417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蒙古语)、女真(满族语)、西番(羌族语)、西天(印度语)、回回(维吾尔语)、百夷(云南少数民族语)、高昌突厥语)、缅甸(缅语),选国子监生习译”[64]从此将四夷馆设为外语专科学校。

明代的四夷馆,隶属于翰林院,主要职责是外事翻译,同时也负责收集外国情报,培养翻译人才。《春明梦华录》记载:“四夷馆,在东华门(北京紫禁城东门)外,南向。”[65]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兼选官民子弟,委官为教师,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先是由翰林院学士兼管学校教学),后内阁委官提督(由内阁任命校长)。”[66]1488年,明孝宗朱祐堂以“科目出身四品以上官二员提督(校长)”[67],并规定四夷馆学生的物质待遇及考试制度。1511年,明武宗朱厚照“增设八百馆(云南摩梭族语)”[68]。1579年,明神宗朱翊钧“增设暹罗(泰国)馆”[69],取本国人为教师,选世业子弟学,这是四夷馆首次记录聘请外籍教师。明王朝明确规定:“凡四夷馆习译监生子弟,旧例月支米一石(约103.5公升),会官考试,一年通习者与冠带(官职),全不通者黜退(取消学籍)。”[70](www.xing528.com)

三是武学。武学是明代开办较晚的军事学校。1387年,礼部曾“奏请如前代故事,立武学,用武举”[71]。朱元璋认为:“建武学、用武举是析文武为二途,自轻天下无全才矣”[72],不予批准。1441年5月26日,明英宗迫于蒙古瓦剌部的军事压力,下令“开设京卫武学,除教授一员,训导六员。先是太子太保成国公朱勇等奏准选骁勇都指挥等官纪广等五十一员,熟闲(娴)骑射幼官(京师幼官营军官)赵广等一百员。至是,(皇)上命置学授官以训诲之”[73]。7月25日,“京卫武学教授纪振请立学规”[74]经过兵部尚书杨士奇、兵部侍郎邝野奏准颁行。1442年,明英宗又下令“设南京武学”[75],于是形成“两京并建武学,如京府儒学之制(类似南北两京设立太学的制度)”[76]。 1449年9月1日,明军主力20余万人溃退到土木堡(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土木镇),结果被蒙古瓦剌军3万余人围歼,明英宗被俘,北京危机四伏,京卫武学从此一蹶不振。1464年12月5日,明宪宗朱见深“复设京卫武学,时武学废久已。刑科给事中金绅请复设,以育将才,宜遴选有学之士,授以学官,令五府(五军都督府)各卫自指挥以上应袭子弟入学,讲读武经,讨论古今为将胜败之迹,每月朔(初一日),总兵及兵部尚书、侍郎下学考试(亲到武学举行考试),以励勤怠”[77]。1465年,明宪宗“申定武学学规,凡十五则(条)”[78]。1477年,明宪宗“敕所司(指令有关部门),岁终,考试入学武生。十年以上,学无可取者,黜退送操(开除学籍送部队充当普通士兵进行操练)”[79],京卫武学受到震动,开始走上正轨。1509年2月24日,明武宗朱厚照“命公侯伯子孙应袭者,通送武学教习,候有成者方许袭爵,无成削(减)禄米三(分)之一”[80]。1536年,明世宗朱厚熜扩建京卫武学,“改建武学于皇城西隅大兴隆寺旧地”[81]。1552年,明世宗规定:武学学生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者,只要交纳白银240两、战马10匹,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者,只要交纳白银320两、战马14匹,就可以免试到太学读书,可见明代武学的社会地位远不及太学。1637年,明思宗朱由检“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提学官一体考取(由儒学提学官一并考核录取)”[82],但此时明王朝已经深陷清军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夹击,“时事方棘(形势棘手),无所益也”[83]

四是阴阳学。阴阳学是明代学习天文气象、历法的学校,隶属钦天监管辖。钦天监是明代的3品衙门(后改为5品),职责就是掌管天文、气象、历法。中国古代帝王历来认为天机不可泄露,因此一直严禁民间私下学习天文。1373年,朱元璋明确规定:钦天监人员“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海南(岛)充军”[84]。明代钦天监分设为4科,即:天文科(观测星象)、刻漏科(计时)、历科(研究历法)、回回科(计算回民历),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类似于太医院的教学形式。1384年7月6日,朱元璋下令“置府州县医学、阴阳学,府置医学正科一人,阴阳正术一人,秩从九品;州置医学典科一人,阴阳典术一人;县置医学训科一人,阴阳训术一人,皆杂职(都是未入流的吏员)”[85]。其中府州县阴阳学的职责是占卜吉凶、报告时辰,采取师傅授徒的教学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